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岑参好了个奇

(2020-02-19 12:01:56)
分类: 读书随笔

我对岑参好了个奇

/忧者无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让我想起了岑参,并对其读音好奇起来,遂一探究竟。

大诗人杜甫有过一次《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诗中虽有岑参姓名,却无岑参读音。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参,一曰曾参,春秋鲁人,孔子学生,“吾日三省吾身”。二曰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接替萧何的第二任相国,“萧规曹随”。三曰岑参,唐朝边塞诗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忽如一夜春风来”。

他们的名字都叫“参”,可这个“参”应该如何发音,是后人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

有人试图借助宋词的韵脚,推导出“三参”的正确发音。

 

先说曾参。

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王安石,曾经两次把曾参之名作为韵脚写进诗里。

其一,留犁挠酒得戎心,并夹通欢岁月深。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

其二,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

按照格律,由林、因韵脚可推导出:王安石是把曾参之发音为“深”的。

 

再说曹参。

王安石不光写过曾参,还写过曹参: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从来贵势公何慕,自是贤名上所贪……

按照前面黯、后面贪的韵脚,王安石是把曹参之“参”发音为“餐”的。

王安石的“怼友”苏轼,也曾两写曹参。

其一,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其二,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卢子不须从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由上可见,在把曹参之“参”发音为“餐”上,“怼友”苏轼与王安石难得地“尿到一个壶里”了。

北宋之后的南宋,有多位诗人也读曹参为曹“餐”。

刘过《赠永嘉张相士》:青城游遍蜀中山,归看公卿饱已谙。桀骜稍能儿德祖,兴亡何阙百曹参……

刘克庄《寿建宁太守》:……南国只今歌召伯,汉庭早晚相曹参。情知金鼎催调燮,驿路梅开雪意酣。

朱继芳《庚戌寿意一先生》:江涵秋色碧潭潭,饮马胡儿不敢南……见说年来淮尾涨,汉庭可要百曹参。

 

后说岑参。

王安石、苏轼都未曾写过岑参。注意,是“未曾”。

但苏轼的朋友孔仲平写过:二公俊轨皆千里,两首新诗寄一菴。大隠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参。雪天冻坐痴于雀,雨夕春眠困若蚕。不是本来忘世味,便投闲寂亦难甘。

在这里,岑参之押韵菴、蚕、甘,读作“餐”。

到了南宋,也有多篇读“参”为“餐”的诗词:

廖行之:……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复似岑参。

洪皓:……宦情既淡薄,世故应饱谙。置驿复郑庄,好奇过岑参。

刘克庄:……畏垒屡丰愧桑楚,汉嘉虽小屈岑参。新年闻说茅柴贱,陌上逢人各半酣。

 

从上面所引宋词看,曾参之“参”发音为“深”,曹参之参和岑参之“参”发音为“餐”。

但我隐约感觉,现在的工具书中,是把岑参之“参”的发音统一标注为“深”的。

宋朝也好,当今也好,读“深”也罢,读“餐”也罢,岑参本人均无法知晓、无法应答了。

俗话说,名从主人。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主人岑参已无法向世人领读或者解读自己的名字了。再说了,他若活到今天,又不懂刚出生几十年的汉语拼音,对自己名字应该怎么发音,也许会满脸懵逼呢。

我推测,岑参的名字到底应该如何发音,将来是无法达成共识的。我断定,达成共识与否,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在于,他的名字以及他的诗作,留在了世人的记忆里,留在了中华文化的宝库里。

从网上资料看,岑参的读音分歧,集中在“深”与“餐”上。其实,“参”还有个读音“次恩”,也就是参差不齐的“次恩”。岑参为什么不可以读作岑“次恩”呢?

“岑”的义项之一,“山小而高”。那么,岑参(次恩)取“山小而高且参差不齐”之意,似乎也行得通。

从个人感知的方言看,存在着红色黄色不分,湖南福兰不分,浙江泽江不分,智能猪能不分,日本义本不分等等。由此推论,岑参那时的方言,也许便“深”“餐”不分,本就是一回事呢。

2020/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