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年二十元
(2019-11-10 16:10:16)| 分类: 人生参悟 |
八五年
文/忧者无忧
1985年参加高考时,从发小处借了20元。当初所欠的这笔钱、这份情,34年来我一直未还,一直记得。
不是无意还,不是无力还,而是没有恰当的时机。早期曾经要还,未被接受,我也就将其深存于心了。
高考那年,我的父亲还在。但那时的父亲,是因病失去劳动能力,进而失去赚钱、养家能力的父亲。整个家庭因父亲患病而陷入困境。
参加高考所需费用,父亲无力提供。他向外人借来10元钱给我,被我以“不用你管”拒绝了。我感到委屈。落笔至此,眼前又出现了自己当初委屈的样子,欲哭无泪的样子,以及父亲的拄着拐杖、给钱被拒的样子……
高考终究是要面对的,费用必然是要产生的。家境优越于我的武姓发小,痛快拿出20元钱,助我完成了高考。
我现在已说不准发小的20元钱是从何而来的了。因为当时的他,也还只是个尚未独立的农村娃。想来,是他向他父母申请而来的吧?
发小的学业止步于初中,身份定格于农民。发小后来在村里办过小型耐火材料厂,当过“小老板”。日子虽然不算艰难,却也过得并不“发达”。
1995年之前,我每年有1个月左右的探亲假,时间比较宽裕。每次回村,都会与发小相会聚谈。
但1995年,特别是1999年之后,随着妻子随军、母亲去世,我回老家的次数及逗留时间便大大减少了。相应地,与发小见面的机会也就很少了。
母亲去世之后,我每次清明回家时,其实是无家可归的,只能住在县城。
已成为城里人的七八位发小,会请我吃饭。但聚餐者中,并无借钱给我的武姓发小,因为他仍是村里人。
大约五六年前,武姓发小虽然还在农村企业上班,但也在城里买了房。如此,近年来的发小聚餐,我都邀请他参加。主要的目的,是想见个面。
但他在桌上言谈很少,主要是听与笑。我猜想,大概是因为别的发小都已是正式城里人,而他还是村里人,缺少共同话题的缘故吧。
每次向他敬酒,我都会把对他助我高考的敬意,或明或暗地注入了酒里。
10多天前,我刷到了一条他发布于凌晨时分、画面为躺在床上的“合拍”抖音。留评:“老伙计,想啥呢?”
两天后,收到了发小微信:“没啥想的,就是想钱。”“本来没想到你。正好你看到抖音了,那就看你情况吧!大窝(大孩子)今年结婚,资金欠缺,你方便的话先助一臂之力。是不是老天让我有困难的时候想到了你?”
还有“时间如飞,眨眼间我们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为你的光彩人生喝彩!”以及对我妻女的问候。
发小的微信是早上5时许发的。我是7时许看到的。即时回复:“能帮上你是我的心愿。告诉我你的卡号。”10时许收到卡号,我回复:“尽快打给你。”
由于不会手机转款,加之孩子婚期未定,加之“忙”,我并未立马去银行办理,而是耽误了几天时间。
本周一,发小微信:“再过四天送彩礼。方便的话打过来,重谢了。”我回:“好,马上!”办理完毕后,微信告知“已存,请查收。”发小收到后回复:“真情永存。”
犹豫了半天,决定不把汇款数字写在这里。不知见到此文的博友,觉得应该是个怎样的数字呢?
我说发小:“别嫌少,不用还。孩子结婚是大喜事,我很高兴,热烈祝贺!”
(2019/11/1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