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在欧洲·圣母院

标签:
杂谈 |
分类: 山河履痕 |
忧在欧洲·圣母院
文、忧者无忧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它矗立在塞纳河畔,巴黎城中心。
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以其哥特式建筑风格,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所藏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为“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别人,是圣母玛丽亚。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惨遭破坏或掠夺。曾先后改为理性圣殿、藏酒仓库。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将其还为宗教之用。
雨果(Victor Hugo)对《巴黎圣母院》的诗意描绘,引起很大的社会回响,也引起当局对圣母院惨状的关注。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持续了23年,成为今日所见情状。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雨果喻其为“石头的交响乐”。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
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中央拱门雕像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右边拱门上雕像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拱门上方为众王廊,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
中庭上方尖塔高90米,塔顶是一个细长十字架。据说耶稣受刑所用十字架及其冠冕封存于其下球内。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冲破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使拱顶变轻,空间升高,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教堂全长128米,全宽40米,穹顶宽33米。大厅可容纳9000人。讲台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为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目光齐望向中央圣母哀子像,耶稣横卧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十分哀伤。
教堂正厅顶部南钟楼的大钟重达13吨。敲击时钟声洪亮,全城可闻。
圣母院广场有个原点(Point Zéro)纪念物,是法国丈量全国各地里程时所使用的起测点。当人们站在圣母院前,也即处于法国的中心点。
广场有路易十四骑马雕塑,还有成群安详的鸽子。
(2017/7/5整理)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