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撰”

(2016-06-11 14:10:45)
分类: 读书随笔

“杜撰”

文、忧者无忧

 

1

《南都周刊》曾刊发“十年砍柴”文:《可以狂,但不可以妄》。文内讲了个苏东坡“生造典故”的典故。

话说苏东坡考取进士时,所写文章为:《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考官欧阳修、梅尧臣赞其文采飞扬、说理透彻。

苏东坡写到:“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后来,欧阳修询问苏轼典出何处时,苏答:“想当然也”。

“十年砍柴”定性苏东坡此事为“生造典故”。只是看此文时,我心中生疑:“十年砍柴”所讲的苏东坡“生造典故”的典故,又典出何处?


2

看纸文《可以狂,但不可以妄》时,我即时想到不久前看过的一篇博文:《苏东坡杜撰的故事》,作者“山阳客何平”。

文中,何平先生用不小篇幅,原文引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谈及苏东坡此事。只是故事中问话的主考官,由欧阳修换成了梅尧臣。

看此博文时,我同样心存疑问: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杜撰典故的典故,会不会也是林语堂先生的杜撰呢?若说不是,它又典出何处?

对照上述两文,考虑到林语堂的权威性,我猜想,纯属猜想:"十年砍柴"所讲此典,大概源自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只是引用得不大准确。


3

《南都》是名刊。《南都》有个名家鄢烈山。

当“毛遂自刎”在报刊网络广为流传的时候,我曾试图通过百度,弄清“毛遂自刎”典出什么古籍文献。可惜未能如愿。

我所搜到的大量相关文章,均脱胎于鄢烈山文章。故事的表述表达方式,均以鄢烈山文章为蓝本。未能发现比鄢烈山更早谈论“毛遂自刎”的人与文,更别说古籍了。

如此,我便怀疑:“毛遂自刎”只是鄢烈山生造、杜撰的一个“典故”。他不过是借此说事、论理、达意罢了。

只是由于鄢先生文名远扬,他杜撰的典故,便被大家当作典故了。有谁向鄢先生求证过:你所说的“毛遂自刎”,究竟典出何处呢?


4

杨绛先生去世后,网络广泛流传一段据说是杨绛先生文字的文字: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但有谁能告诉我:这段话出自于、见之于杨绛先生哪本书、哪篇文、哪个页码?

博友“天天”语云:“情诗都托言仓央嘉措,愤世之文都假托李敖,鸡汤文正好假托杨绛吧!”


5

其实,我们看到的许多历史故事、人物故事,看到的许多励志鸡汤、养心鸡汤,我们看到的童话寓言,都是杜撰出来的。只需知会其“意”,大可不必当“真”。

苏东坡“想当然”想到了帝尧身上;即使严肃认真的史书,也一定存在着“想当然”的记述;某些时候,“想当然”便是生造与杜撰。

2016-6-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