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如何能“观音”
(2014-08-23 14:28:50)
标签:
观世音菩萨菩萨观音千手千眼众生 |
分类: 读书随笔 |
菩萨如何能“观音”
文、忧者无忧
对于“观(世)音”这个名号,严肃点讲叫圣号、尊号、呼号,我不算陌生。对于与其相伴相随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也不算陌生。但若干年来,对于“观(世)音”的来历、内涵,特别是对“观音”二字的搭配,一直存有疑问。常言道,“耳闻目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按照我凡俗的理解,“音”是用来“听”或者“闻”的,菩萨他她老人家怎么是在“观”呢?
由于心有不甘,我为“观音”认了个真。百度研修一番之后,现在大致算是明白了。
对于凡人来说,“观”确实多指目视、眼看。观察、观望、观众、观光,都是这个意思。与“观”意思相近的字还有瞅、顾、看、瞥、瞧、视、望、瞻、盼、睹,等等,这些字里面都有个“目”。起初我对“顾”、“望”里有没有“目”表示怀疑,后来通过查对字源网,消解了怀疑,它们也是“有目供睹”的。
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当然高明于凡人。凡人做不到的“观音”,菩萨却可以做到。佛教里的“观”,不是只用眼睛“观”,而是要用智慧“观”。佛家有个“观智”说,把修习世间智直至出世间智而次第成就的“观智”分成了十六种。《说文》曰:“观,谛视也。”《易·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里的谛与法,都是佛家语,不多言。
声音不用“听”而用“观”,可从佛家“六根互用”上找到原因。“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眼根识色,耳根听音,鼻根嗅香,舌根尝味,身根有所触等。凡人各根各司其职,佛家各根神通妙用。六根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诸根的作用。
释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达到了极高极圆满的境界。《涅盘经》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观世音菩萨具备目“观”尘“世”之“音”的神通,也就不值得我在这里大惊小怪了。推论开来,对于菩萨能够嗅到色,听到香,看到味,尝到音,我们也完全不必感到意外。
返回来想一想,我们常说的观点、观照,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的“观”已经超出“眼观”层次,上升到“六根互用”高度了。只是我们未曾仔细品味、认真琢磨罢了。
(2014-8-23)
缀点观音资料:
1、名称: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意谓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观自在”的含义,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够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达到事理无碍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观音菩萨能够应机赴感、寻声救苦,从心所欲,无所不能,了无障碍。传说为避李世民讳,被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也叫光世音。
2、涵义:观世音,即观察世间声音。《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自述,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法华经普门品》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3、道场:一般定为浙江普陀山。但观世音菩萨大智大悲、大愿大力,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有菩萨的广大慈悲,哪里就是观音道场。佛法认为,以无住为本,方可建立一切法。法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以无所住而行大悲救度众生。其大智大悲,并没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区别,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4、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当初修行时,立誓要利益一切众生并生千手千眼,发愿后果然具足千手千眼。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边愿力。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一般以42臂喻千手,除本身双手外,再有20双,每只手中各有一眼;也有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确实有上千只手。
5、杨枝甘露: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净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佛教劝诫,观世音菩萨确有令众生热恼变清凉的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脱之道)。信仰观音菩萨,也应在平时忠实奉行。这样才能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
6、赞:观音大士,悉号圆通,十二大愿誓弘深,苦海渡迷津,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
7、偈: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