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呵呵”好响亮
(2014-01-07 17:33:21)
标签:
美意新浪首页柔性博文东西 |
分类: 人生参悟 |
这一声“呵呵”好响亮
文、忧者无忧
一篇散淡的《我对“呵呵”的一点考证》,突然蹿红新浪网,实实出乎我的意料。3天时间里,点击数超过14万,点评数超过500,投票数超过3000,收藏人数超过90,怎能让人不意外。
经营博客的人,如果说毫不在意点击数的话,我觉得那是超人――的矫情。我非超人,因而还是在意这个点击数的。眼看着各项数据刷刷往上蹿,禁不住有些“小确幸”。
如果把点击数比做博客财富,我的新年第一博,“出门捡了个金元宝”,算是发了大财。当然,对于虚拟空间里的这个金元宝,我保持着一贯的清醒与淡定。它未来,我不苛求;它要来,我不拒绝。
写此博文时,点击数已近15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1篇这4天的点击数,超过了我之前3年时间、370余篇博文、14万的点击数之和。换言之,今后3年,我可以躺在这15万上睡一“小觉”,而不用关心点击数的增量了。
首先想说说《“呵呵”考证》是如何出笼的。
新年前一两个月里,由于网络一直不顺畅,加上心情不大舒畅,我登录博客次数不多、撰写博文兴趣不浓。许多东西其实可写,许多东西其实未写,博客就那么不冷不热地持续着。1月3日早晨,在家上网时发现篇“呵呵成年度最伤人词汇”文章,读后有所感触,于是翻查出自己曾经写过的《“呵呵”》博文。看文下点评时,发现了自己当初留存的有关“呵呵”的“考证”资料。到单位后,再次打开相关页面,复制粘贴于“发博文”,前面加了“按语”,后面加了“投票”、“附录”,起了个《我对“呵呵”的一点考证》标题,便将其当作新年第一博发了出来。之后便离开网络办别的事去了。
其次想说说《“呵呵”考证》是如何蹿红的。
晚上回到家,打开网络,想要关心下博友们的评论。首先让我吃惊的是“消息”栏庞大的数据――这数据让我意识到,博文被加“荐”了;打开消息栏下的系统“通知”,又一次的吃惊。那里先后有3条提醒,先是告知被推荐到财经博客,再是告知被推荐到新浪博客,后是告知被推荐到新浪首页。后来还发现,在新浪博客跳出来的“博客推荐”小对话框里,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如此,它便蹿红了。作为草根的我,如此蹿红起来,有意外之感想必毫不意外。但我又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旁观着这个蹿红的过程。
再次想说说《“呵呵”考证》蹿红后的点评情况。
点击数噌噌上升的同时,点评数也在噌噌上升。我欣喜地发现,多数点评是真诚的、善意的、实在的,点评者表达了自己对“呵呵”的真实感受与观点。少数泡沫点评,被我毫不犹豫地删除了。极少数点评用语尖刻甚至粗陋,但因其与博文相关,被我保留了下来。起初,我觉得自己无力回复如此众多的点评,准备放弃复评;后来,觉得点评数并非天文数字,有必要努力着回复,以不负博友真实阅评的美意。但集中回复若干条之后,被新浪博客阻拦了。自动跳出的对话框提醒我:“短时间内点评太多,请注意休息。”如此,我无法践行“有评必复观”了。以后穿插回复吧。
最后想说说《“呵呵”考证》的投票情况。
我设置的投票题目为:“你对网语呵呵的态度”。分3个单选项:1、喜欢;2、不喜欢;3、无所谓。截止此时,投票数为3164,是一个不算小的数目,或者说覆盖率、可信度不会低。其中,喜欢者614人,占19%;不喜欢者887人,占28%;无所谓者1663人,占53%。相对于第三项的“无所谓”,前两项的喜欢与不喜欢,其实便是“有所谓”。从数据看,“无所谓”的53%,超过“有所谓”的47%,可以说多数人不在乎,但两者差距不大。“有所谓”之中,“不喜欢”的28%,超过“喜欢”的19%,而两者间差距较大。
《“呵呵”考证》被数位喜欢“呵呵”的来访者批为“无聊”之作。为显示我的大度,我对此表示充分的尊重。但对开口骂人者,我进行了柔性回击,“只有再一再二,绝无再三再四”。有博友对我原文中韦庄词句引用之误、“马年第一博”表述之误进行了指正,我深表感谢。至于对“呵呵”的系统论证,我决定暂时不做考虑。
以此作为老忧博客“蹿红记”。
(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