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有礼”或“无礼”
(2013-10-06 13:05:02)
标签:
名单人数情理直径阳光 |
分类: 人生参悟 |
当兵的“有礼”或“无礼”
文、忧者无忧
发布《寄语新兵》时,我既有一种预感:会有博友对当兵送礼产生联想与疑问。我也准备直面这个问题,没啥不方便的。征兵风气是社会风气的一部分。正如我不认为社会风气如何地恶劣,我同样不认为征兵风气是如何地恶劣。我们既不能无视,也不该夸大“当兵送礼”的恶劣情况。我们需要有一种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征兵人员虽非个个美丽如花,绝非人人丑陋如渣。
我的“预感”并非破土而出,凌空而来。因为我知道江湖上有一个并不“美丽的传说”:征兵人,包括部队来的接兵人和地方上的征兵人,一个个都张开血盆大口,恭候着征兵、接兵这个“哈血”的机会。而想要当兵的青年,以及他们的家长,都在找关系、挖门子,担心不请客不送礼,当兵的愿望落了空。传说中一个个的“实例”表明,谁谁谁当兵找了什么人,花了多少钱。
从我的感知看,送礼当兵或者当兵送礼的情况一定是有的。我不如此表达,部分阅读者恐怕不会同意。因为很有可能,阅读者自己、亲朋的孩子当兵时“果然有礼”、“这厢有礼”了。但对于“有礼”的前因,无人愿意坦白交待,“转轴拨弦三两声”、“犹抱琵琶半遮面”哉。
但我爱说“但是”。尽管“有礼”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无礼”的情况也时常发生。部分兵员,是完全可以“无礼”的――但如果你就是个讲礼、爱礼、迷礼的“常有礼”,“无礼不是自己的性格”,那别人也毫无办法。身体和政治“双合格”的兵员,便是那完全可以“无礼”的人。
这里要介绍下征兵体检的三个结论:一是合格,二是边缘,三是不合格。“合格”者,如果后续的政审也无问题,是可以安心等待入伍的。但一定得记住,身体合格并非“自己说了算”,而是体检医生说了算。你自我感觉“吃嘛嘛香”,并不意味着医生会鉴定你“身体倍棒”。“边缘”者,是指那些视力、体重、血压、身高、疤痕等“非硬伤”类项目在“体检标准”边缘晃悠的人。比如说,视力标准为4.6以上,而你为4.5;体重标准为130斤之下,而你为135斤;疤痕直径不超1厘米,而你为1.2厘米,等等,那么,你就是边缘者。严格标准你便不合格,放宽标准你就算合格,可上可下。该宽该严,那得综合考量,尤其得看兵源整体情况。兵源多则从严,兵源少则从宽,“征兵数”即征兵任务,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的调整。“不合格”者,是指那些身体严重偏离“体检标准”的人。
参加体检的适龄青年人数,即“上站人数”,一般掌握在“征兵人数”3倍以上。这么做,是为了优中选优。初次体检所下的“三个结论”,“合格”者一般掌握在20%至25%,略低于“征兵人数”;“ 边缘”者一般掌握在40%至45%;“不合格”者,一般掌握在30%左右。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比例安排,合格太多与不合格太多,都不合乎情理。“三个结论”中的“边缘”人,会参加后续的身体复检以及再检。而“合格”与“不合格”者,则没有必要了。
身体复检之后确定参加政审的人,包括早先的“合格”者,以及后期被提拔为“合格”的“边缘”者,数量上一般又要比征兵人数高出20%左右。因为,政审必然要“审”掉一部分人。以公安为主体的政审组,在政审结束后,会向兵役机关也即地方武装部反馈政治合格人员名单。武装部会在这个名单中再做综合比对,确定与征兵任务相一致的人员及数量。初检身体“合格”者,毫无疑问,会出现在定兵名单里。部分“边缘”者会“挤入”这个名单,而另一部分则会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后期,假如部队来的接兵人,面试或审档认为某个人明显不合格,且有充足的理由,武装部会在递补人选中确定递补人。新兵到部队后,部队还会再组织身体检查和政治审查,对不合格者会做出退兵处理,由武装部领回并承担责任,不需要再做兵员补充。这个流程中,被拒接、被退回的,终究是少数,比例极低――除非出现了异常情况。
通过整个征兵流程我们可以得出“一般性”、“常规性”结论如下:在政治合格前提下,1、身体初检既被定为“合格”者,“无礼”即可顺利当兵;2、身体初检“边缘”者,难免心思复杂,会在“有礼”、“ 无礼”间挣扎,“有礼”不甘心,“无礼”不踏实。而假如大家都坚决“无礼”的话,部分人还会顺利当兵。3、身体初检“不合格”者,可以申请复检并被采纳,但“翻盘”概率很小。因为,一个头脑正常的医生,不会拿自己的饭碗与一个无冤无仇的适龄青年开如此“玩笑”。而既然身体“不合格”,一个头脑正常的军队或地方官员,不会为了某个数额的“礼”,揽下可能面临的退兵责任。如果因此影响了仕途前途,多不合算!所以,对于“不合格”者来说,“有礼白有礼”、“有礼也无礼”,反正当不了兵。
简单地说,当兵送礼的行为,多发生在“边缘”者身上。在当前党风政风的风气背景下,在“人情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当兵送礼的情况可以有,一定有,必须有,确实有!而当兵不送礼的情况,同样且一定如此!
假如读者诸君认为自己、家人、亲戚、朋友这些“眼前人”还心存正义、公平、良善与阳光的话,那么,推己及人,也应相信,并非“眼前人”的征兵人、接兵人,同样如此。因为在他们自己、家人、亲戚、朋友眼中,他们的形象未必那般令人“恶心”,而是很“可心”。
(201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