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忧相亲记(小B篇)

标签:
相亲记得儿真实年龄恋爱关系财礼 |
分类: 亲情传递 |
小忧相亲记(小B篇)
文/忧者无忧
老忧按:此文其实成文于“成亲记”之前。索性将其发布出来,算是倒叙,哈哈。
20年前的老忧,还是个货真价实的小忧。这阵子,刚从军校毕业,开始想着相亲的事了。找谁,在哪里找,这是一个问题。
当时有两个方向:一是在老家,一是在驻地。在老家找有老家找的好处:有感情基础,有共同语言,有相似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在老家找,还有两个方向:一是在省城,我在那里上军校4年,有那么一位候选人,可称为小A;二是在县里,我在那上高中3年,也有那么一位候选人,可称为小B。之所以AB相称,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维护社会与家庭和谐,也不影响叙事。
虽说有A有B,但排名并无先后之分。那是小忧自己确定的候选人,候选人是否把小忧也作为候选人,当时的小忧,心里并没底。小忧在“老家”与“驻地”中选择了老家。如果老家的两个候选均未把小忧列入候选,那么便在驻地找,来个“从零开始”。在驻地,小忧是举目无亲。
毕业半年的春节后,小忧有了假期。初六,老铁山下着大雪。小忧扛着大包小裹,寻着被大雪覆盖的山路,下了山,进了城,买了汽车、火车票,登上了返乡的列车。先过省城,小忧未下车访小A,心想着归队时再访;再过县城,小忧也未下车访小B,心想着正月十五后再访;小忧的首要目的地,是那个山脚下的山村,那里有孤独的母亲,她正盼着她的“老三”,也即小忧,归来。
某日晚,与母亲、大姐躺在炕上,唠起了找对象(老家叫“说媳妇”)的事。母亲虽是农家妇女,思想也很开通。她希望小忧在老家找,但也不阻拦在外找。她相信她的老三,会说个好媳妇。大姐比小忧大12岁,小忧非常尊重她信赖她。
小忧比较朦胧地向母亲与大姐“汇报”了深藏心中的想法:有那么个女同学,人长得挺好,上过大专,家在某处。这说的便是心中的小B。当听到小B可能比小忧岁数大时,母亲说:“最好还是小你一两岁好”,而大姐说:“宁叫男大十,不叫女大一。咱不找那样的。”其实,小忧也不知小B的真实年龄,也没有机会查看人家的年龄登记表,只是直觉小B比自己大。因为小忧的年龄与个头一样,在班级中一直排名靠后。
这事也就先说说而已。自己与小B也有半年未见面了。其间虽然通过几封信,但并无明确的恋情在里面。大约有些朦胧之语吧。
正月十六,小忧决定实施自己的相亲行动。方案是:见到小B,直接问个问题:“现在到这个年龄了,我们可不可以确立恋爱关系?直接回答好了,可与不可都行,不影响我们的友情。”
按说,正月十六未到上班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她应该在正月十八后到单位上班,老家的班就是这么上的。她的工作地点是镇政府,岗位是妇联主任。走上这个岗位也就三四个月。
事情的演变不是从“按说”上来的。小忧直接去了镇上。一问门卫老头,说机关里就小B在。我便寻了过去。初一见面,她似乎很吃惊,吃惊中透露着惊喜。惊喜之中,也不知给远方归来的同学让个座。小忧故作轻松地说:“不欢迎啊,也不让人座。”凭小忧的情商,觉得她似乎就在等着我。小忧问:“都还未上班,你怎么上班了。”小B答:“与妈妈闹意见了,不想在家呆,就到单位了。”小忧问:“为啥闹意见?”小B犹豫了半天,说:“还不是因为你!”
能因为小忧而与妈妈闹意见,可知小忧不光引起了小B的重视,而且引起了小B家人的重视。在那个年龄,能“因为”什么事情,而导致她们母女“闹意见”?可想而知的是:她大概与妈妈探讨过与小忧谈对象的事,母女之间有意见分歧。
不用多说,小忧意识到:原来准备的“方案”是用不上了。明摆着,小B是愿意与小忧确立恋爱关系的,只是需要小忧再做努力,说服她的父母,接受小忧为他们未来的女婿。
当天下午,小忧小B谈了许久。内容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天快黑下来的时候,小忧要走,而且坚决要走。因为回家还有十五里的路,因为这恋爱故事才刚刚开始。人家父母还未同意,小忧母亲与姐姐也还不知此情。小B恋恋不舍,盈盈眼泪,但小忧还是回自己的家了。二人约定:明天,也即正月十七,小忧到小B家去,接受她父母的检阅与训示。小忧有这个自信:堂堂海军军官,一表人才,大学本科,不信打动不了她的父母!
次日,如约而去。当时的小忧,本应着学员服装,扛学员肩牌。但出于虚荣与好看,扛了一副中尉肩牌。老人的担心,我是能够猜得到的。他们不会对小忧个人的长相、学识、身份有何排斥,因为他们也是很朴素的农民。而且,小忧的“综合条件”相较于他们的女儿,不夸张地说,是有着优势的。他们所担心的,是女儿将来的两地生活,要受苦。小忧有备而来,再加上有着比较厚实的脸皮,说服二老,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小忧向二老保证:会很好地对待他们的女儿。两地生活是必然的,但时间不会太久。现在开始谈恋爱,得两三年,这种两地可以不算;两三年后结婚,实质的两地也就两三年。而且,每年都有探亲假。小B可以去部队,小忧可以回家乡。这两三年一过,便可以随军了,可以长期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无论一地还是两地,我会对小B好,不让她受委屈。让女儿生活好,不正是老人的愿望吗?我能做到。
初次上门,效果很好。小B的父亲,一根根抽着小忧递到手里、火到嘴边的烟,慢慢地说:“你们想好了,将来不要怪罪我们。我们把话说到前边,将来受苦是你们的事。你们想好了,你们就谈吧,我们不干涉你们,现在新社会了,不兴包办了。”
小忧盼望的,便是“你们就谈吧”。老人说:过几天再来一次,让小B她姐姐,以及其他的亲戚来看看,算是正式认个亲。小忧说:明天吧,我的假期快到了。老人说:那好。
正月十八,小忧再赴B家。虽然未到夏季,但小忧穿的是藏青色海军夏常服,肩扛中尉军衔,因为这套服装好看。这一次,不光见到了小B的姐姐,而且见到了许多到B家找鸡、找狗、找猫,并顺便唠几句的人。小忧自如地应付着别人的寒喧。期间,老人似乎要考验小忧的心眼,说:“你坐着,我去院里劈点柴。”小忧说:“还是我去吧,你歇着。”老人并未歇着,到了院里,拿起我现在也叫不上名来的农具,劈起柴来。小忧虽长在农村,但一直上学,干农活甚少,不大会那种劈法。尽管如此,小忧并未退缩,而是争过农具,劈将起来。动作大概够不上老到,好歹也劈出点成果来。老人大约想给未来的女婿留点面子,很快便说:“不劈啦,也不急着用。”拉我回了家中炕沿。
正式认亲,是有个小礼仪的,请未来的女婿吃荷包蛋。这方面,小忧着实出了丑。但老人并未介意,认为小忧很实在。事情是这样的:小B她妈作为礼节,煮了七八个荷包蛋,给小忧碗里盛了四五个。小忧推辞了半天,未能推掉,于是端起碗来,把“碗中蛋”全部干进了肚里。小忧的朴素认识是:不能剩饭。
后来母亲与小B告诉我:应该吃上一两个,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该全吃掉。我说,剩饭多不好啊。
第三次去小B家,她爸给我提了个新要求:你们是自己谈的,但咱农村不兴这个。你得给我找个媒人,来家提亲。小忧心想:“是不是让媒人来说财礼的事啊,这个不能干。”于是问老人:“找媒人有用吗?”老人说:“怎么没用?有了媒人,别人再问时,我好说,我家女儿已经有人提亲了。要不然,大家会说,这家女儿自个儿跟人跑了,不好听”。小忧心想,如果不是为了财礼的事,那好办。我得找个有社会地位的人,给老人挣足面子。于是乎,利用中午时间,骑车去了县城,找到一位当二轻局长的族兄。问他愿不愿意当媒人,他简单问了下情况,说:“好事啊,咋不愿意!”问我什么时候去小B家好,我说越早越好。他说,那就下午吧。
下午,族兄坐上局长的吉普车,带上一位小B小忧共同的同学,便去了小B家,与老人唠得很好很投机。当然,把小忧的优秀品质,夸张奖励了一番。临走时,家兄对老人说:“以后有啥事,到局里找我。我们是亲戚了。”
小B父母审察通过,事情成功了一大半。这个过程中,小忧知道了小B的真实年龄。她与我同龄,但生日小三个月。小忧接着做的事,便是带着小B去我家,与姐姐和母亲见面。不花财礼,带了个媳妇回来,再加上母亲本身开明,她们一致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儿媳、弟媳。后来姐姐与母亲说,小B的为人、气质,比你强。她们没有说容貌的事。但现在已成老B的小B后来客观地说:“我的长相配不上你。”
这便是小忧相亲记。小B现在成了忧妻,并与小忧共同培育了忧女。忧女也上高中了,开始会说:“将来找对象,绝对不找我爸这样的人!”忧妻对老忧也有着诸多不满,但对老忧工作的努力、感情的专一,还是充分肯定的。
至于小A如何,那得另说了。敏感归敏感,但说出来也无大碍,不会影响家庭和谐。小忧与小A的那点事,忧妻尽知。老忧曾半真半假地对忧妻说:“你很幸运啊,幸好当初先问的你。如果先问小A的话,估计会成就另一桩姻缘。但那样,便没有了我们可爱的忧女。稍微有点遗憾的是:未与小A拉过手,更别说其它了。”忧妻说:“没事的。你可以代我邀请她到这边来,我会热情接待她。请放心。”老忧相信这一点,这便是忧妻的高贵之处。
(200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