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件酒事
(2011-02-19 15:21:05)
标签:
酒量白酒党委全会表现表现毕业分配杂谈 |
分类: 军旅回望 |
几件酒事
文/忧者无忧
当兵前,见过别人喝酒,自己从未喝过。当兵后,一到节日会餐,总能喝上些酒,啤酒,两人一瓶。毕业分配到某大山深处的连队后,从此酒门大开。是连长的鞭策鼓励,让我走进了喝酒的大门。
那时所谓的酒量,其实非常有限。白酒一两,啤酒半瓶,也就飘飘欲仙了。但在连长的不断表扬激励下,在喝了吐、吐了喝的循环往复中,酒量茁壮成长。现在与同事们比虽然并不领先,但谁也难以小视老忧的实力(不罗列数据了,保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有今日成就,这得归功于连长精心栽培,归功于自己的不懈努力。
(1)白酒也曾对瓶吹
由于早先的酒量有些谦虚,因而在同学、战友面前经常落个嘴短。某次吃过晚饭后去同学连队,其宿舍还有数人。聊及酒事,被奚落为“喝酒不爽”。要在平时,说我不爽也罢。但那日身边还有多人,且为小字辈。我一堂堂机关干部,政治处干事,被基层同志讥笑,传出去那才不爽。干不了喝酒这点事,还能干成什么事?于是乎,与同学将起军来:“拿酒来,当着大家的面喝一次。”同学从床头柜真的拿出两瓶白酒,每瓶均留大半,不相上下。两人各执一瓶,吹将起来。吹完之后,观者鼓掌……我还骑自行车回到了10里之外的机关。
其实这不算惊险。还有一次,参加营里党委全会时,与某一连长较起劲来。他知我平时不咋喝酒,有些欺软怕硬。刚一开始,我还有些示弱。后见其揪住不放,渐觉避战已不可能,会被人小瞧。遂端起桌上酒碗,大约能有半斤白酒,对那位连长说:“干了吧,先干为敬!”一饮而尽。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很快,又干了第二碗,倒上了第三碗。在领导和同志们劝阻下,第三碗并未“一口干”。随后详情,当时并不知晓。从同志们后来的回顾中老忧得知:两个人均“天真烂漫”(五笔输入与“一塌糊涂”同样字根)了。恕不细述。
(2)出师未捷身先啥
走上某个岗位后,想要表现表现,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个好印象。在欢迎晚宴上,积极迎战,奋力周旋。原以为自己那五六七八两白酒的酒量,足以应付一阵子。谁知是个严重误判:在座诸位中,唯有老忧酒量“堪忧”。大家都在一斤之上。其结果,满座宾朋皆言笑,唯见老忧往外跑。“跑”去干啥,就不明说了啊。
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老忧酒爽快,人实在,但也很不能喝。态度很端正,酒量很有限。再有聚会,都能宽容地对待老忧,不再苛求喝酒上与他们平等了。如遇“外宾”在场,领导和同志们会保护老忧:“他真的不怎么能喝”。更有一两位好哥们,发现老忧遭遇困难时,会主动伸出帮助之手:“别逼他了,我代他喝!”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老忧同志喝白酒不行,啤酒还可以。
(3)常为喝酒犯忧愁
别看老忧摆弄几个文字还行,但摆弄酒话、酒趣,实在低能。每见别人在酒桌上妙语连珠,妙趣横生,羡慕得厉害。可总也学不来。多次想要总结一下别人的酒语酒趣,以便参照执行。但每次都失败而归。这才发自内心地承认,“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忧愁的并非只是“酒中事”,更有“酒后事”。由于酒力有限,再加上虚荣心很强,常是“不喝不喝又喝啦,喝着喝着又多啦”,每次酒后,都得难受几天,脑子发蒙,身子发虚。常常反问自己:“这是何苦呢?”百思而不得其解。
补白:如此谈论喝酒,很难见到“文化”。但现在懂得酒文化真谛者,又能有多少人呢?许多人与老忧一样,只是在酒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