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公开课教案(高秀娣)
(2012-12-14 20:04:16)
标签:
杂谈 |
加法运算律
溧阳市昆仑小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
2、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这些小朋友也在开展活动,看,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教学例题,验证规律。
1、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选择主要的两个来研究。
2、师生研究第一个问题,得出加法交换律。
(4)教师板书:28+17=17+28)
(5)学生读算式并观察思考。得出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3、抛出问题,得出猜想。
(1)教师问: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
(2)小结:
看来经过一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
4、验证猜想,体会方法。
(1)同桌两人合作,选好两个数,比如一人算6+8, 另一人算8+6,比比结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写出一个等式,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记下这个等式。
(2)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小结: 照这样下去,能写完吗 ?加省略号。这些例子都在说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正确的。
(3) 学生找一找,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变的例子。
教师通过互联网,求助结果,进一步证明加法交换律的正确性。
5、得出结论,字母表示。
6、及时巩固,联系旧知。
三、运用方法,继续探究。
1、出现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在本子上用综合算式解答。
2、交流想法,得出算式。
师生交流: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他们的得数相同。我们也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
教师板书:(28+17)+23
=
3
4、根据等式,提出猜想。
5、学生验证猜想,教师随机点拨。
(1)出示友情提示:1、同桌合作,想好三个数,按顺序计算和先算后两个数,看有什么发现?。2、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的验证过程。
(2)学生汇报,板演等式。
(3)小结结果,得出结论。
6、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7、联系交换律,比较两个定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其中最后一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它先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第二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再想想为什么这样填?
3、第4题,从每组题目中选择你喜欢的一题做一做。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五、总结全课:同学们交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