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高云淡
天高云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25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馈的基本原则

(2011-03-02 15:42:35)
标签:

杂谈

分类: 研究成果

教学反馈的基本原则

溧阳市昆仑小学    张瑛

教学反馈是实现教学控制的基本条件,要卓有成效地实行教学反馈就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只有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控,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有始有终沿着教学设计的轨道顺利向前推进。

     目前,课堂教学反馈不及时的现象相当普遍,突出的表现有二:一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活动不能及时地暴露出来,思维“卡壳”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学生应用知识状况的信息常常因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时间而无法在课内获取,以致把矛盾带到课外,影响了课外作业的效益,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引起应有的重视,迅速加以解决。

二、全程性原则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除去运用旧知进行迁移的情况外,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新知——应用新知——总结提高”这八个递进的阶梯逐步向前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完成每步教学任务,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信息,从而加强每步教学活动的控制,所以,教学信息反馈必须具有全程性。过去,在课堂上,我们一般都只重视应用新知的练习反馈,忽视或降低了强化教学全程控制的要求,因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

三、层次性原则   

长时期以来,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与板演,都是只让程度好的学生作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只代表上等程度的学生情况,教师据此输出的评价信息,也只切合上等程度的学生需要,而中、下等程度的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则时时被忽视,这是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大面积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分类排队,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努力提高信息反馈的全面性与代表性,这也是教学反馈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四、深刻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馈出的学习反馈信息,往往是以表面现象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如果据此输出评价信息,用以进行学习调控,那么,这种学习指导必然是很肤浅的,甚至会流于形式,这里,重要的问题是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从表面与深层的结合上去挖掘本质性的反馈信息,例如,解百分数应用题:“某机床厂今年生产机床1100台,比去年增产10%,问去年生产机床多少台?”有的学生错误地列式为1100×(1—10%),从表面上看,这是数量关系没搞清楚,细分析,此中有个概念问题,即误认为“今年比去年增长10%,就是去年比今年少10%,”,这是在长期四则运算中形成的“你比我多多少,就是我比你少多少”的概念所发生的负迁移现象。所以,反馈回授时,一定要抓住这个实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比较分析,弄清区别与联系,从而校正思维方式方法,从深层上解决问题。

教学反馈的深刻性与准确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刻”是在准确基础上的深刻,只有准确了才能谈得上深刻;“准确”的信息还必须深刻,只有深刻了,即反映了问题的,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准确。

  、双向性原则

在教学反馈的过程中,教师把教学信息输给学生,掌握学生接受信息的状态,用以进行教学调控,学生在把自己接受信息的状态传输给教师后,还必须通过教师的回授与点拨指导,及时掌握教师的评价信息与校正信息,用以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与“学”的信息的双向反馈,是改进“教”与“学”的状态,使教学活动步步逼近教学目标,最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指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反馈,主动地向教师提供学习反馈信息;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状况与教师所提供的标准信息相对照,从而找出自己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