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批“止盈”,是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2015-03-18 16:29:38)
标签:

股市

气场

趋势

新高

锁银

温馨提示本博主是股坛“气场派”创始人;擅长用自己已掌握的技能知识去感悟“股市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气场”来预判后市运行趋势,不仅准确率高,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当然,本博主写博纯粹是自娱自乐行为,主要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感知、感悟能力,不是任何操作策略;同时,博文全为原创作品,并且观点明确、直白,具有自己的风格。

                                                  分批“止盈”,是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一 、盘面解读  

       今天大盘再创新高,其上涨气势,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已有半数以上的个股已出现“放量滞涨”状态;特别是中小盘“阶段性高位”个股,这种现象最为明显;这决不是什么好兆头;说白了,主力“出货”还有个高位横盘震荡过程;同时,股价也决不会一下子掉下来;不过,重心会慢慢下移。嘿嘿,一旦主力“套现”得差不多了,突然来把“断头铡刀”就是大概率事件;我们拭目以待吧!

       两市涨停96家,无跌停,9成个股上涨。最低回踩至3503点,尾盘收在最高(3577)点,上涨74个点,以一根“光头中阳”结束全天交易。创业板也再创新高,也以一根“光头中阳”报收。沪市成交量为6174亿元,比昨天的6015亿元增加了159亿元,增幅为3%;资金小幅流出,为放量上涨行情。

      盘面特征温和放量,指数发、全线普涨、个股精彩;同时,盘中板块能动也进一步加快。其中,智能电视、家居,民航机场、在线旅游、中韩自贸、交运设备走势最为强劲,只有食品安全、量子通讯、三旧改造表现稍弱;总之,从指数来讲,大盘迎来了一波波澜壮阔的升势,但多数个股却远远落后于大盘,目前仍处于2500点一线位置;这说明指标股强于一般股;尤其是权重股最为突出;当然,大盘再创近年来新高就不可避免;短线看涨!

       资金方面主板流出4个多亿,深市却流出37个亿,其中,中小板流出24个多亿,创业板流出6个多亿。从资金情况来看,主板“进出”基本保持平衡,而中小板与创业板却出现回吐现象。其中,交运设备(流入26个亿),银行(流入21个亿),保险(流入13个亿)、家电(流入10个亿)、商业百货(流入5个多亿)、旅游、有色、房地产、钢铁通(各流入3个亿)等四成板块少量流入,而其它6成板块却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出;尤其是券商(流出14个亿)、电子信息(流出12个亿)、机械、交运物流(流出8个亿)、材料、化工、电力、食品(各流出5个多亿)最为明显;总之,就目前态势,本博主认为:大盘再创新高是肯定的,但追高就不可取;“分批次止盈”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二、交易“气场特征”

      从整个“交易气场”来看,大盘气势如虹,新高不断;并给人一种“王者归来”的感觉!不过,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盘面,就会发现个股已出现了微妙变化;一是开始分化,只有极少数个股持续走强,而多数个股却出现放量“滞涨”情况;甚至有的还出现了重心下移现象。二是二线蓝筹低价股成为盘中一道亮丽风景线,而创业板与中小板多数个股却远远落后于大盘指数;这说明主力在“边拉边跑”;同时,也说明主力在利用个股高位震荡机会“出货”。总之,就目前“玩命式拉升”来看,本博主认为:大盘“冲顶”的概率越来越大;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狂奔”理解为最后的晚餐;在此,请朋友们把握好“止盈”机会,好自为之!

三、明天大盘运行趋势推测

      就今天情况,本博主认为,明天大盘将再创新高;不过,高位横盘震荡的概率偏大;理由:由于连续猛涨,盘中已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同时,也要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浅套盘;所以,连续大涨的概率已越来越小。

      同时预计大盘主要在3554点~3590点之间运行;上档第一阻力位3590点,强阻力位3600点一线;下档第一支撑位3550点,强支撑位3533点一线;尾盘收小阳或高位星的概率较大。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感觉而已,以实盘为准。

四、操作策略

      持币观望,不乱出手!

     大佬前辈常说:市场永远是正确的,纠错是必须的!

     接着又说:炒股炒的是心态!

  

                                      股坛“气场派”开山祖师、兼第一任掌门:大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