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级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底线教育”

(2014-01-12 20:52:43)
标签:

基本道德

底线教育

公民教育

教育

分类: 教育观念和思想

    一个班级的方方面面的日常管理往往渗透着教育中德育的要求。德育的导向性原则体现在班级事务的点点滴滴。一个班级的德育的工作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班级德育要求与目标是千千万万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最起码要求吗?答案是否定的。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恶性事件,马加爵砍杀舍友,药家鑫撞人后杀人,中学生相约集体自杀等让我们反思:高标能不能代替底线?建立班级日常管理中最起码的要求重要吗?又该如何建立呢?

    什么是“底线”,《中国青年报》的解释是:面对困境时作出的选择,即是在适应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又不可伤及无辜,要符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什么是“底线教育”,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的解释是“教育人在困境中做出一种适时适当并适合他实际情况的底线选择换句话说,“你可以不进步,但不能原地踏步;你可以原地踏步,但不能退步;你可以退步,但不能退到底线以下。”底线教育在班级日常管理当中应该是属于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没有底线的限制,就没有最起码的教育。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们往往弘扬积极向上的英雄主义、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大而无私的献身精神,给学生列举的榜样都是高大全的人物,一系列夸大的伟人典范,教育者的示范,以及学生中的模范。学生中一旦有进步的典型,优秀的模范,急忙大肆渲染,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而一旦有学生犯错,纷纷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如此极端高标的要求,导致一部分学生容易引发恶性事件,作出逾越底线的行为。如同现在社会的舆论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上好的幼儿园,才能上好的小学,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中学,上了好的中学,才能考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单位。然而,这些打上“好的”标签的地方不可能容纳全体的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一批批没有去到“好的”学校的学生,谁能告诉他们怎么办?在班级管理当中也是一样,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业任务,接受学校的教育,但是总是有一部分学生非但不积极向上,还节节后退。这时候,什么能够阻止这一部分学生落入黑暗的深渊呢?底线教育。

 正如王旭明提到的“警官可以引导鼓励犯人积极表现减刑保释,但必须告诉他们不能翻墙越狱;经理可以要求雇员笑迎顾客,但必须告诉他们可以不笑迎却不能打骂顾客;驾校要教育学员遵守交规,但必须告诉他们肇事绝不能逃逸。”班级的日常管理也需要“底线”。

 班主任在管理日常常规时,经常强调常规必须过硬,不许任何人带零食到课室,地面必须干干净净,每个同学必须负责自己所属范围的地面和桌椅,黑板与讲台在每一节课时必须擦洗。这些规定确实不可缺少,但是也不排除有部分同学不做,还四处扔纸屑,零食袋子随便放。这时还要有底线的要求,至少,当天的值日人员必须清理,规定一天至少清理一次,实在要吃零食的学生,至少把零食的包装袋用塑料袋装起来,或者扔到垃圾桶。如果当天的值日生有偷懒的,至少要有劳动委员检查,把当天落下的值日做好。

 在班干部选用时,班主任常常描绘的班干是既要品德好,又要成绩好;既要大胆干练,又要事无巨细;既要有思想方法,又要有实际才能,左挑右挑。其实,各个岗位职责明确的情况下,班干的选用的最低标准是合适,而班干部的挑选最底线的是:这个事情,他必须会做,能做。

 班主任经常说明学生不能犯错,不能迟到、早退、不交作业、顶撞老师、与其他学生发生恶性冲突等等,强调这些行为的错误性,强调一定不能违反,这些都没有错。但是如果这些都不奏效,学生还是会犯,难道就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吗?其实,从一开始除了这些高标的要求,还要明确地说明,倘如犯了,需要接受一定的处罚或戴罪立功的行为,把处罚与戴罪立功的行为给学生说明清楚,让学生明白“底线”。

    底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