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实传统教育中幸福感的匮乏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学认为考试分数是快乐幸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当代社会的教育理论认为,让学习者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幸福,成绩只是提高幸福感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而并非全部。幸福教育在当前着眼未来,引领社会,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人,同时让未来生活的理想首先体现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自由和幸福。学生是否快乐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与成绩无关的很多因素。本文从当代社会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了如何打造幸福教育的几条途径,如何使学生走上社会学会生存。
【关键词】幸福教育 价值观 教育目标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中的一个分子,每天都需要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是人活着为什么要学习呢?我们经常看电视,也许很多人看过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这里提到了幸福,那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幸福的内容非常广泛,含义深刻。总的说来:幸福和一个人的文化品味、情操志趣、艺术修养、思想认识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你对人生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什么样的观点,就有什么样的幸福概念。社会上的人每天都在忙碌,忙碌的目的无非是让自己活的潇洒一点,快乐一点,幸福一点。那么,到底你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幸福到底在哪里?对教师,让他感受到职业的幸福,这才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如果问现在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当代学校教育体制中,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幸福了吗?估计这个问题是目前中国所有的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教师所面临的最尴尬和最难回答的问题。
1 传统正规教育难以回避的问题——幸福感的匮乏
传统正规教育幸福感的匮乏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难以回避的问题,是最值得人深思的问题。幸福感是对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在追求过程中的体验和评价,是对你在社会上存在价值的自我认可和肯定。要不然活着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幸福感缺乏的主要对象是在校的教师和学生,而造成此问题的根本原因与教师、家长、学校、国家和社会文化都逃脱不了干系。传统教育由于缺乏应给予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引发人们对它的改革和批判。
教育专家提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幸福的最大化”,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深思,因为他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天地,让我们对学校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可能每个人都非常优异出色,但是学生成绩异同的这一现象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追求快乐,追求幸福的心情,追求幸福的执着却无法止步。父母、家长或者同学都关注的是分数,希望在考试中得高分,用分数来增加幸福感,增强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增加幸福感。在这里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权利义务。
未来的学校教育,将是让受教者追求学习幸福感的教育,追求人性最大化的教育,归根到底,受教育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取得高的分数。因为,学习的幸福感和快乐才是对人有好处的、让人受益匪浅的。从“教育作用最大化”出发,对受教育者本身最大作用不是你考试的分数,而是追求知识,在追求过程中感觉到的快乐和幸福感本身。
2 对学校传统教育打造幸福感的几点思考
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是让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在考试中能考到更高的成绩。而教育的幸福感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体验教、学的双边过程,其结果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快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幸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更好的生活能力,把他们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那么学校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幸福呢?
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奚恺元教授指出:“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的绝对成绩,而是最大化我们在获得成绩历程中收获的点滴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快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与幸福”。那么,除了学校教育所关注的绝对分数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快乐呢?
2.1 通过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一个人对学习追求的欲望,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他对幸福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教育的引导更应注重对人们价值观的引导。因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应由知识本位转向发展本位,有效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从而对学生将来能否幸福的生活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谓一种教育的价值追求,如何体现幸福教育的真谛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2.2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幸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幸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天要面对的是一群富有朝气、活波开朗(或者有点小调皮),但将来是要服务与社会、贡献与国家的热血青年而不是每天规规矩矩只能发出轰轰声的机器。如果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对自己的所教学科有兴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幸福,并且能让这种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课堂下的所有教育教学的行动就会富有激情,变得有意义。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或无形中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校,产生学习的幸福感。相反,如果教师对自身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幸福感,整日都很严肃摆着一张“包公脸”或者将自己不感兴趣,令自己生气的事情发泄到学生身上,那么,学生的学习心态或者积极性肯定会受到老师的影响,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师生之间感情都会受到影响,很难达到幸福最大化的目标。
如果学校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让教师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全心全意的教学,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感觉到幸福。只有感觉到幸福的教师,才会对工作充满热情,体验到职业的快乐和自我价值;只有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知识渊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的心理、身体健康;只有自己幸福并且用幸福播种幸福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懂得幸福、人格健全、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学生。当前,一些师生之所以在优越的环境中感受不到幸福,主要是缺乏幸福的意识,在职业目标和心理目标上失去平衡点,在单调劳累的教学工作中难以寻求解脱。面对这些问题,学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建立现代办学理念,让每位教师感受到教师是学校主人的快乐,不断充实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2.3 一视同仁平等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传统的师道文化就是要求学生规规矩矩上课,认认真真听讲,要尊畏甚至于崇拜老师。因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权威的体现,在这种师道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的教师也就飘飘然,有意无意的端起了高高在上的架子,一切我说了算,不想也不愿意和学生平等,在我国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现价段的教育教学,把我们的学生都给教傻了。一直以来,学生完全成为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扮演的角色也不过是贩卖书本知识的“二道贩子”。要改变这一局面,关键是教师要运用创新的价值观念,创造出平等民主的课堂观点,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甚至可以对课程,对教师的观点直接提出质疑。教师适当的警醒引导或者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的专制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
2.4 适时适当地鼓励和表扬可以提升幸福指数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而没有什么变化,他不一定会比其他同学快乐。而当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有一些起伏变化,如体育比赛获奖,做好事受到表扬,学习成绩的进步等,这种脉冲式的快乐却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感。与此相同,教师在表扬或者鼓励方面也是类似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或鼓励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经常性关注和鼓励;另一种是给学生相对少一点,相对平和,适时,适当的关心和鼓励。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往往能从后一种方式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可见,教师适时适当的鼓励比过多过密切的关心更能给学生带来脉冲式的快乐。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行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需求及时调整,如果这样往往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 教育——为了学生的幸福
学校应该是教师展现自我,发挥才能的舞台,是全面提升学生幸福指数的地方。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幸福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学校办学要以学生为本,一切教育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教育活动要以学生长远发展为出发点。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又不能忽视对青少年心理与健康体魄的培育;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教育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是培养人的整个活动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幸福教育,就是一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的价值理念的教育。幸福教育是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体。
“教育——为了学生的幸福”是教育哲学,是教育理想,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幸福,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众多条件的保障,但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学校。一般来说,学校教育是人生中所受教育最科学、最规范、最集中且时间最长的教育。幸福教育在当前高于现实的,着眼未来,它引领社会,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人,同时让未来生活的理想首先体现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全面发展、自由和幸福。建设一流国家,培养一流人才,为学生的幸福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为教育本质和教育发展做出的理智而又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盛雅萍. 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幸福感[N]. 文汇报,2010-02-20
【2】熊川武. 论理解性教学[J]. 课程 . 教材 . 教法.2002(2): 16-20
【3】吴铁坚.《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6期
【4】谭
琼.《由《幸福是什么》想到的幸福教育》.学术期刊《东宇经纬》.2000年2期
七星客
贺金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