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青蛙脱险记》(看图写话)朱嫒点评
(2013-11-30 19:45:50)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二年级写话 |
作者:王吕诗旎
点评人:一二年级导师团导师
小明觉得那只青蛙可爱极了,于是就“扑通”一声跳到了河里,把青蛙捉了起来,乐得哈哈大笑。
小明把青蛙放到瓶子里带回了家,结果被爸爸发现了,爸爸对小明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小明听了爸爸的话,脸一下子涨红了起来,小明说:“我知道错了!”
说着就拿起瓶子跑到小河边,把那只青蛙放了,青蛙跳进小河里,又开始呱呱地叫了。
诗旎小朋友你好!
到我拿到你的这篇看图写话时,老师真的是十分惊喜。小朱老师现在教的正是和你一样大的二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觉得你肯定是班上的佼佼者。老师为什么这么夸你呢?
你写的文章很完整,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很了不起了。群里的朱水平老师在点评时曾说一篇文章,不论长短,都要三要素:一是题目,二是事件,三是段落划分。就像麻雀虽然很小,但鸟儿该有的头、翅膀、尾巴一样都不能少。大家可以发现诗旎在这几点上做得很棒!诗旎,你的文章不但有题目,而且还是个有意思的题目——小青蛙脱险记,好的题目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一看你这题目,大家的阅读兴趣已经被激起来了。你把事件叙述得也很完整,青蛙——抓住青蛙——把青蛙带回家中,受到爸爸教育——放掉青蛙,文章以此为主线,表达有序。整篇文章以地点变换分段,显得条理清晰。你说老师是不是该向你竖大拇指呢!
1、
“谁”或“什么”
反过来说
一个完整句子=“谁”或“什么”
说到这,诗旎发现自己文章的标点小问题了吗?
老师来举例,比如这一句:
小明把青蛙放到瓶子里带回了家,结果被爸爸发现了,爸爸对小明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
这个句子表达的第一部分:小明把青蛙放到瓶子里带回了家,
换一个形式写出来:小明+把青蛙放进瓶子里带回了家。也就是“谁”+“做什么”。
第二部分:结果被爸爸发现了,
换一个形式:青蛙+被爸爸发现了。也就是“什么”+“怎么样”。
第三部分:爸爸对小明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
换一个形式:爸爸+对小明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也就是“谁”+“做什么”。
发现了吗?这三个部分写的分别是“我”、“青蛙”、“爸爸”,主语不同,所以这个长长的句子可以分成三个句子。
小明把青蛙放到瓶子里带回了家。青蛙被爸爸发现了。爸爸对小明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这样标点就没问题了。)
接着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说着就拿起瓶子跑到小河边,把那只青蛙放了,青蛙跳进小河里,又开始呱呱地叫了。
发现问题了吗?赶快自己动手吧!
2、
“他们看见一只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直叫。”这与下文小明觉得青蛙可爱,并捉青蛙是有紧密联系的。所以老师建议把“他们看见一只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直叫”放到第二段。
重新分段后的一二两段:
一天,
突然,小明发现一只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直叫。小明觉得那只青蛙可爱极了,于是就“扑通”一声跳到了河里,捉住了青蛙。看着青蛙可爱的样子,小明乐得哈哈大笑。
3、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诗旎的想象力算很不错了。她用想象把多幅图连成了一篇文章,让画中的人物开口说了话,还有一些小细节的描写,比如“小明听了爸爸的话,脸一下子涨红了起来”。但老师觉得你能做的更棒,所以觉得以下方面你可以展开更丰富的想象:
(2)小明听了爸爸的话,脸一下子涨红了起来,小明说:“我知道错了!”看来小明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点不好意思了,那不好意思时除了脸会红,还会怎样呢?想想他的表情、动作、语调。修改后:听了爸爸的话,小明的脸一下子变成了红苹果。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声说:“我……我知道错了。”
(4)小明觉得那只青蛙可爱极了,于是就“扑通”一声跳到了河里,把青蛙捉了起来,乐得哈哈大笑。
想象可以给你的作文添彩,但需要根据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老师没看到原图,但觉得这句话有点小问题。如果小明“扑通”一声跳下水的话,那还能捉到青蛙吗?老师觉得那只荷叶上的小青蛙肯定也“扑通”一声跳下水,逃跑了,你说呢?修改后:小明悄悄地靠近青蛙向前一扑。“哈,捉住了!”小明乐得哈哈大笑,“哈哈,我终于捉到你了!”
看不到图片,朱老师只能先这样改了。相信你听了老师的建议,肯定改得更棒!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首看图写话的顺口溜,希望对孩子们有帮助。
1.一看环境和人物, 二看动作和表情。
2. 一丝一毫看得准, 融入生活来想象。
3.原因经过加结果, 事情过程才完成。
4.口头说通莫忘记, 时间地点要说清。
5.心理想法和语言, 二者一样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