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阿牛
曾阿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45
  • 关注人气:1,5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坐井观天》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

(2011-11-15 14:40: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本解读

http://s9/middle/71471a9dhb1c082528ea8&690

   聆听:
    陈老师,能不能请您赐教一下,举一个例子说说《坐井观天》文本的秘妙,我认真地读了22遍了,发现的还是前人早发现的,好不容易觉得“落”字用得好,还被否了。
   曾阿牛:
    我看了下,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文章的对话。低年级不少文章是靠对话来推动和完成一个故事的,去掉对话,文章就没了。所以对话要好好读。甚至告诉学生,我们写话,就可以好好跟着这篇课文学,两个人物来回几次对话,就把一件事说清楚了。
    二是文章的结尾。课文到小鸟说完就结束了,但假如真有小鸟和青蛙对话这事,事情到这里会结束吗?不会的。小鸟说完后,青蛙要么跳出来,要么继续呆在井底,继续斗嘴。课后题中有想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想、说。但最后要和学生讨论,把同学们说的补上作为文章的结尾好,还是原先的结尾好。得出:原先的结尾好呀,言已尽而意未尽。
    三是给文章挑挑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真的是从天上来吗?青蛙既然连井底都没离开,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怎么会有一百里很远的概念呢?       
    可以让学生讨论讨论,是文章写错了,还是另有原因。
   聆听:
   陈老师,太感谢了,我最喜欢第三个建议。
   曾阿牛:
    第三个恰恰是次要的。第一个最主要,课堂上需要花时间最多。第二个次之,第三个出现不出现都不影响学习语文的大局。
   聆听:
    第一个最需要功底。很容易讲碎。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条线能把好多点串起来。
   曾阿牛:
    低年级不好找线。也不必要非要找线,板块推进既省力效果又好。可以尝试多用用。
   聆听:
    比如“你弄错了”“你是弄错了”;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板块推进?你是说三组对话分别呈现?
    在一问一答中,聊着聊着就说明白了很多问题?
    你说,青蛙喊小鸟“朋友”,是不是不认识他啊
   曾阿牛:
    对话本来就不多,不必要拆碎,完整地让学生连读、分角色读,学生读不好老师做表情加手势范读。
   聆听:
    那文章中的秘密在什么时候和学生一起找出来呢?
   曾阿牛:
    读完了再找不迟。最后两个板块放在课的最后即可。
 
 
    附课文:
    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