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流的声音

(2013-04-15 20:39:10)
标签:

水流声

手电筒

被套

石板

故事

情感

分类: 想起的

童年的时候,一直渴望门前能够有条小溪!

溪流弯曲回环,更重要的是,方便我去洗衣服,我可以垮一个装满衣服的竹篮,里面放了棒槌和洗衣粉,一个人或者和三五同伴在溪水边洗衣服、捶衣服,最喜欢把床单甩向溪水,溪水冲着它却带不走它,我的手会紧紧的握着。也喜欢在一块平滑的石板上捶衣服,把衣服一下下捶干泡沫,浸入水里,提起来,接着捶。脏衣服不管多么脏、多么黑,这样漂啊、洗啊、捶啊,遇到大件的衣物还可以放在石板上,赤脚在上面踩,遇到不能拧干的被套床单,就叫上一同洗衣服的人来帮忙,两个人在两头超不同的方向用力,躲在里面的水就被挤出来了,溪水哗哗地流淌,我们欢乐的说笑。洗完了,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如果刚好有竹林、有人群,可不是“竹喧归浣女”吗?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家门口根本没有一条小溪,不只是没有溪水,甚至连一个大点的水塘都没有,平时洗衣服要挑了井水、倒到木盆里洗,田里水充足的时候,我们就在水稻青青的稻田里挖一个深点的小水坑,在这里洗衣服,人一蹲下去,就淹没在秧苗后面了,但是说话的人还是听得见的,蹲累了,站起来伸伸手臂。

每次经过别的村子,发现了一条溪流,就会陡然生出一种羡慕之情,初中的时候去一个女同学家里玩,和她一起到门口的溪水里洗衣服,我显得特别兴奋,把衣服在水里摆啊摆啊,多希望这条溪流就长在自己家门口。

外婆家门口刚好也有这样一条溪水,两旁的植物很深,人蹲下去了也可以看不见,有时候去了没看到舅妈她们,旁人便告诉我,是在溪沟里去了。我也就寻到溪水里去,去找我的舅妈们。看见是我一笑:“妹妹来了!”手里拧着水淋淋的衣物。

 姨妈家的门口有一条河流,我记忆中第一次去她家,已经十二岁了,我在河这边叫姨妈,叫的很大声,可是他们根本就不能够识别我的声音的啊,还是有人出来,应了我们,便有船过来接我们。最快乐的,是跟着表哥一起,他提着已经洗了头次的衣服去河里漂洗,我偶尔一起帮忙拧拧床单,或独自在一旁玩玩石子,扔出石片,薄薄的石片在跳过河对岸去!河水流的比溪水要安静,水越深,越沉默。

回家的山路上倒是有一条溪水,两边都是山谷,有一些庄稼地,需走上山坡才能看见人家,上初中的我,经常一个人呆坐在溪水边的石头上,静听流水,坐看山色。短则十几分钟,最长的一次又两个小时,因为是傍晚,没有什么人经过,能到天色渐渐暗下来,我才起身,经过茅草从,走过田埂,爬上山坡,走上公路,这一路所见无非是家乡平常的山峰、树木、茅草、不知名的野花,偶尔也能看见一只灵活的松鼠。

 上了五年学的小镇,也是在河水边,是溧水的支流名叫渫水河,在这条河上我来来回回坐了五年的木船。也第一次看见了能够载两辆中巴的轮船,他能发出轰轰的声音。更是看到镇里的男孩子在夏天的时候快乐地跳进河里,自在的欢呼,有时候看见女生了还故事呼喊,而我们总是不好意思的匆匆走过!

 也是在这条河边,我第一次参加了野炊,五年级的时候,是春天,我们各自从家里带了锅、碗筷、米、油、盐、菜,分成两组,到了河边,用石头带个简易灶,分工捡柴、烧火、提水、淘米、切菜、炒菜,那时的我们都是十来岁的年纪,能一起做一顿还算丰盛的饭,记忆深刻的是,一个男同学的爸爸是在村里经常帮厨的,他学到了一手,一个人就给我炒了五六个菜,我顿时对他刮目相看。吃饭的时候,心里是满足、是欢乐。小学的那一次,拍照的时候大家在河滩上都趴着在笑,只有我一个人手托着腮“故作忧郁”,头发短短的。初中的那次照相时和喜欢的老师一起,我抿着嘴笑的很羞涩,有一个玩的好的男同学,我们两人摆好了姿势请老师照相,临了才发现,胶卷没了,我们后来再没有一起照过相!

 喜欢水、喜欢溪流、喜欢河水、喜欢海,谁叫我上学背会的第一篇长课文是:“泉水泉水你要到哪里去。。。。。。”,94年上一年级的同学们还记得吗?

 在我的童年中,一条我想拥有的溪流却如此遥远,我从未将它提及。特别喜欢春天的下雨天,田里都涨了水,水从沟里流出来,我就沿着这水沟一直走啊,遇到田里养了鱼还能捉到鱼呢?扒开水草,一条鲫鱼无知无觉地等着我抓他呢?除了鱼,还可以去田里捉泥鳅,去的是哥哥,泥鳅的味道很鲜美,《捉泥鳅》的作者是深谙这种生活得把,才能写出那样真实、顺口的歌词!

但是水下的猛的时候也是让人为难的,初二的时候,春天,下暴雨,把学校小卖部的塑料顶都掀了,周五河里的水还没退了,水是浑浊的,波浪很大,也有很多浪渣,去同学家住。她刚好在不需要过河的山这边,也是要爬山,路上到处可见从山里留下的白色的水,对面山上也是一道道白色的急流,她的家在半山腰,她的外婆做的饭十分好吃,我吃了整整两碗。

 过了河的一个村子则是有一座吊桥,用铁丝和木板绞在一起,大家都说安全,但是我走上去腿发软,心里直打鼓,很害怕,好多次多是我的女同学牵着我过,她们比我瘦小,却比我勇敢,可想我当时都么窘迫!

 过了河的另一个村子可以让我们抄近路回家,走狭窄的山路,经过好大几个石头,传说曾有人看见一个女的坐在石板上梳头发,你千万不可理她,据说是女鬼,我嘴上不相信,心里怕的要死,所以一个人不太敢走这小路,迫不得已走过几次,还不经意地朝上望了望,却一次也没有看见这个女子,但是这个传说还这样一年一年的传下去了!

  而我们的村庄却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尤其是我们那几户人家,水似乎只从另外一面流下去了,六月的时候我们甚至要排着队在洞边等水,我们吃的水来自一个石洞,缺水的时候要走到洞里边,手里还要拿个手电筒,洞里的石头长的很不规则,经常撞到我的头,洞里有的时候只有一线水流,等啊等啊,才有一坑水,舀完了,继续坐在洞外的石阶上等,洞的四周围满了水,所以石阶上特别阴凉,坐久了凉意越来越重,所以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大概可以想见,那种“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工作的地方虽名义上在大城市,实际是一个村子,后面是山,我和一个谈得来的同事常约着一起爬山,不为别的,也只为那藏在山里的青绿水流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果没有遇见
后一篇:胭脂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