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皮影戏
标签:
礼泉在线礼泉杂谈 |
http://s8/middle/713ff5c6x9def0869dc07&690
http://s8/middle/713ff5c6x9def08fe62c7&690
http://s10/middle/713ff5c6x9def0993eba9&690
皮影,在礼泉县,是以牛皮为材料,模拟人形、动物、自然景物等精雕细刻,经染色、安装而成。表演时,贴近布亮子,通过灯光照射在布亮子上显出影响,签手在内舞姿操作,人物栩栩如生,山川风景、花卉树枝、飞禽走兽,影映清晰如画,加上巧妙地音乐及音韵演唱,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礼泉皮影戏,多以弦板腔形式演唱。台内只有五六个人,这些民间艺人是一专多能。拉二弦的兼吹唢呐,吹长号,包括马嘶、雷鸣效果,甩节子的兼敲铜锣,坐鼓的兼拨硬三弦、敲手锣,拉二胡的兼拍钗,吹笛子。拉二胡的1-2人。签手助理专供皮影剧中人,整理、安装、排列顺序。签手,更是多才多艺,既是唱家,又是挑家,又要弹拉。演唱时,弹、唱、道白,嘴、眼、手、脚、腿全都用上,生丑净旦全部角色艺人承当,全身使劲,诙谐有术。人们赞誉礼泉皮影戏是“一口唱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礼泉的皮影戏,能演出各种传统剧目,尤其是神话、童话和寓言故事。表演腾云驾雾、钻天入地、斩头砍臂、吹胡子甩梢子,又能表演现代剧。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艺术技巧,把个“亮子”搞得十分热闹。这种强烈的吸引力,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礼泉的皮影社,其数量之多,技艺之精,在陕西可以说遥遥领先的。著名的签手有杨五、王文、丁凤山、丁凤勤、丁继胜、丁俊魁、丁怀玺、程德恒、刘志俭、冯起章、韩士英、桓志恒等。著名的签手王天德,男,艺名麦选儿,祖辈四代传人。他七岁随父学艺,吹拉弹唱,艺多才广。先是坐鼓,到20岁当签手。取祖父唱文戏,父亲唱武戏的长处,文武兼蓄,继承、弘扬了皮影戏的传统艺术。唱腔圆润,高昂豪放,演技超群,真切动人。热别是王天德的“马线”戏,堪称一绝。交战双方,各乘坐骑,手持枪戟交战,时而人在马上交战,时而人下马,人与人战,马马与马咬,马尾对马尾,后蹄踢蹦而战,反复上马战,下马战,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令人目不暇接。这种奇特的马线戏,只他一人两手操作,观者无不为之震惊。他不但自己演唱还自己编脚本。他的演唱本有130多本,大多是自编自唱的手抄本,刻制皮影也是他的拿手工艺。他刻制皮影,造型逼真,古朴典雅,形态自然,线条明晰,色泽光洁清亮。1953-1958年他带皮影班社多次参加陕西省木偶、皮影会演,曾荣获一等奖,至今省电视台还保留有他的录音。1959年,县上调他进县人民剧团,将弦板腔搬上大戏剧舞台,变人唱皮影演为活人演唱弦板腔。王天德老人,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影戏事业,临终的前5天,老伴辞世3周年那天,他还为群众演了《摘星楼》,临终的前一天,他还伏在炕头上修皮影。
张冉村的杨五皮影社以演弦板腔出名。早年被列为咸阳、兴平、礼泉、乾县一带四大名班之一。王都村的刘延礼皮影社20世纪60年代曾赴山西演出,他还为来西安人民大厦的法国哑剧艺术团演出弦板腔《西游记》,受到外宾的赞赏。东张村的张国正皮影社于1975年11月代表礼泉县弦板腔皮影队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调演,演出《一棵苗》。1981年又出席省文化系统表彰会。程家村的程德恒、王店村的张彦分别都参加过省上的会演。
南寨村的梁思熔,从小喜爱皮影戏,喜欢绘画。他潜心于皮影雕刻艺术,创作设计了5800多件皮影,有3600多件远销英、法、美、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创作刻制的皮影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白蛇传》、《三英战吕布》、《西厢记》,曾多次获省、市及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1988年,他携带380件皮影精品参加国家第七届访日团,一行8位艺人去日本的东京、京都、大阪等8个城市进行皮影刻制、绘画、剪纸等艺术表演,其中仅30幅作品被日本人收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