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2012-11-21 19:35:43)
标签:
杂谈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横梁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横梁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辩识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放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2)能通过实验验证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的研究。
三、教学难点
1.对科学实验中变量的识别与控制。
2.分析对比数据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实验记录单,直尺,模拟桥墩、垫圈若干、相同质量的卡纸若干。
五、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对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感兴趣吗?随后出示建筑图片供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在建筑结构上都有哪些共同点?
2. 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小组实验:让学生用手分别向下压平放架空的塑料尺和直立塑料尺的上端,观察加力过程中平放架空的筷子和直立筷子的变化情况。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结: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3.以佛山市“九江大桥”的桥面断裂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揭示
“横梁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5.根据学生猜测作小结
(三)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
1.给出研究任务:横梁的宽度与它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2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提示:用卡纸代替横梁。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改变哪些条件?怎样改变?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3.组织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总结出对比实验的要求。
4.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5.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该实验数据汇总表。
6.指导学生分析该汇总表上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增加横梁(卡纸)的宽度可以增加横梁(卡纸)抗弯曲的能力。
(四)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
1. .给出研究任务:横梁的厚度与它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2.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并收集实验数据。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汇总表上的数据变化规律,并得出研究结论:加横梁(卡纸)的厚度也可以增加横梁(卡纸)抗弯曲的能力。
4.指导学生分析、对比两张汇总表,并思考: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它的宽度和厚度,哪一个效果更好?
5.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它厚度,效果更好些。
(五)观察生活 开阔视野
1.用一块横切面是长方形的木板代替横梁,让学生动手操作,怎样安放它的抗弯曲能力更强?
2.再出示生活中一些横梁立着安放的图片,验证刚才大家的结论 。
(六)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横梁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得到了哪些收获。
2.课外任务:
要想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除了增加它的宽度和厚度,你还有别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