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破碎化与世界图像化(由不懂的博文展开)

(2012-09-18 22:22:26)
标签:

生活破碎化

世界图像化

解构

海德格尔

杂谈

分类:

大学里对社会学也非常感兴趣(以至于本科毕业后去考了北大的社会学,虽然后来还是去欧洲了),02年的时候我看过鲍曼一些书,就是写《现代性与大屠杀》的,里面有一本叫《生活在碎片之中》,当时印象很深,这些年生活破碎化确实很明显,比如微博,不懂兄把这个引入经济金融中去思考非常有意思,我们继续聊聊。

02年的时候我是将“生活破碎化和海德格尔的“世界图像化”结合起来思考的。海德格尔谈科技世界,说世界图像化,胡塞尔后期谈生活世界其实是抗拒技术理性的殖民,希望回归生活世界的完整性醇厚性而非破碎性。世界图像化,不是说不看文字看图片了,而是说世界的去深度,类似韦伯的去魅,但海德格尔讲得更透彻。图像是几何,几何由点构成,没有空隙(故须闲之),学过理工科的都知道我们本质上是用数学表达世界(represent),一种表达必然以损失某些信息为代价,分层表达世界看起来很多层,其实只是一层,所以说是取消了深度。世界图像化类似我前面写的汉语语法化,说不可说的,表达无法表达的,现代性数学化世界,结果是丧失了水分,于是破碎化只是一个后果而非缘由!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

数学的创世纪与资本的创世纪同时同步,西方数学根本是几何化的,资本根本是几何化的,如数学越来越高级复杂,经济金融的数学越来越高级,资本全球化世界的几何构造越来越高级。破碎只是因为可粘连,破碎与粘连是相对缘起,更大的破碎要求更大的粘连,更大的粘连造成更大的破碎。生活破碎化与资本高级化是同步的。

其实在西方印象派的画面里已经可以看到生活化与破碎化的整合了,这里产生了很多新的技巧(资本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技巧)。还记得艾略特《荒原》吗?“there is no water,全篇充满了枯涸,现代化对西方生活的破碎造成精神的失水为荒原,水在哪里?艾略特认为在宗教里,我记得哈贝马斯与拉辛格以前有场辩论就是讲这个,西方如何重植根系。事实上我认为哥德尔后期追求的和艾略特一样,单子化的一致性里,在单子的内核中注入宗教的完整性。哥德尔说一致性与完整性不可兼得,宗教给予完整性。

这意味着破碎化的进程比我们理解的更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伽利略说自然之书是数学写成的。海德格尔有本书《what is a thing?》谈形而上学的,在牛顿之前,苹果落下的原因归于苹果内在具有的元素性质(土,记得古希腊四大元素吗?),牛顿之后,苹果落下的原因归于苹果和大地的关系(引力),事物内在的神秘性质被剥离为外在的关系事物便开始破碎了。这个过程不断扩张不断细微持续到今天,互联网是关系社交网是关系搜索是关系微博是关系,经济金融也是关系。关系是粘连,万物被粘连所破碎,破碎后却要求粘连。

以前我写到底线的修正,破碎的进程继续了上百年,修正的过程其实也一直在发生,事物有重回神秘内在性的要求,要求一种内在的完整与醇厚,这种挣扎派生了很多现象,如后现代、如科学中的整体主义、如解构主义等等等等,比如解构,我认为不是取消结构,是打碎剥离出来的关系,德里达有本书《声音与现象》批判胡塞尔,他做的其实是取消胡塞尔现象学两个核心概念的分别,是去分别解构是为了完整,破坏是为了完整。

哦,现在的裸露装其实也是为了完整,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