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孤独吗?

(2012-09-09 08:00:48)
标签:

布恩地亚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百年孤独看的差不多了,我所能最直接感受的就是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这是整本书所充斥的感受,与其说是孤独,不如说是生命体在时间以及历史变迁面前的无力感。其实百年只是个数字,没有实际意义,当初叫千年孤独或许也罢。但对于一个家族的长短或者简单的表现孤独本身而言,或许百年更恰当一些而已。

布恩地亚家族是悲剧的。作者正是通过这个家族的悲剧来反映当时整个拉丁美洲历史的曲折,以小见大,这是一直以来所有作者都烂熟的伎俩,在这里我可以很装逼的说一句:这本书不怎么样,至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从人文的角度考虑而已。因为我们总是脱不了人的干系。

所有的所谓的伟大写作者都是自私的,他们总是打着人文的幌子,通过历史的无情来反衬人类的脆弱渺小,把人类自身描摹的楚楚可怜,从而博得大众的共鸣。所谓伟大的著作百年孤独其实在我国很早就一句话可以概括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人,不是世界的主体,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人类的悲剧都是自己酿成的,历史只是个独立的存在,常听有人说谁改变了历史、谁将会万古长存之类的话,其实都是扯淡。能记住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到最后还不是被历史遗忘。

其实历史才是孤独的,它不会说,不会讲,只是悄无声息的流逝。它又是伟大的,比大海辽阔,比天空广袤,比天空高远,比苍穹无垠。人类在它面前总是渺小的可怜,这也注定了人类短暂而自私的存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变本加厉。

历史是伴随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但并不是人的存在而历史才存在的。这也注定了人的悲剧色彩,也不能说是人类的宿命,只能说人生太短了。如果你再听到诸如谁改变了历史,谁歪曲历史,谁扭转了时势之类的话,只能说是人类自导自演的笑话罢了,和历史根本没有丝毫关系,在这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历史不会说话。

回到百年孤独这部小说本身,我还是尊重它的,毕竟作者还是挺不容易的,花了那么久才写完的,虽然对于历史来说很短,但故事本身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几代人呢,足足垮了近两个世纪,虽然最后还是消失在历史中,但作者为达到人文的目的所运用的各种修饰(以小见大、魔幻现实主义、夸张、等)还是值得人类学习的,说不定哪一天你也可以得个奥斯卡文学奖神马的。

 

1、括号内容详见人类编写的:人类修饰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