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篆刻
(2020-10-13 08:43:59)
篆刻艺术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篆刻,就是以刀代笔,在印材上按照已经写好的书法,或画好的图像,进行刻写,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结合甲骨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非常高。呈现出来的作品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开展篆刻校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民族艺术,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把这种活动放在小学中高年级,孩子们手指相对有力,用刻刀也比较安全。大家雕刻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百家姓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等。
学生用比较软的橡皮砖雕刻,刻好的作品,孩子们再分别印制在宣纸卡或立轴上。这是印制好的作品:百家姓、二十四节气。
结合世界读书日,我们还让学生雕刻了藏书章。一幅幅美术作品创作出来了,文字和画面也在孩子们眼里动起来、活起来了。
以刀代笔通常是对板画创作绘刻技术达到相当熟练程度的形容,在篆刻创作也同样实用,增添了印面的肌理感和随机刻画的趣味性,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字,它朴实无华,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选择甲骨文为篆刻对象,是对先哲的崇拜与敬畏之心情也是对甲骨文古朴烂漫之美情有独钟。
甲骨文艺术风格,从盘庚到帝辛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雄伟期、谨饬期、劲峭期、严整期,不同时期风格也是大相径庭的,学生的甲骨文篆刻作品中都是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弥漫着旺盛的原始生命力,又融入了时代赋予的个性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