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备课
(2017-06-26 16:42:03)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六、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七、主要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八、教学进度
第二周 《重重叠叠》
第三周 《点、线、面》
第四周 《鲜艳的包装纸》
第五周 《五味瓶》
第六周 《得奖了》
第十二周 《小鸟的家》
第十三周 《动物的故事》
第十四周 《友谊卡》
第十五周 《变了样》
第十六周 《我的老师》
第十七周 《会爬的玩具》
第十八周
《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
《娃娃家》
第二十周
《五彩缤纷的生活》
教学内容
第1课
教学目标
2.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和插接,研究纸片插接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3.增强创意与纸工制作能力,领会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铅笔,各种卡纸等。
教学过程
1.图片展示
同学们,今天是本学期的第一节美术课,有几个动物朋友也想着跟大家见面呢!咦,它们打招呼的方式还真是特别?哦,原来它们在表演叠罗汉的杂技!
2.出示动物形小纸片
现在我们也让这个小纸片也来玩玩这个有趣的游戏。你有什么办法吗?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手工技法——纸片插接
二、观察感悟,探究技法
1.出示范作:动物叠罗汉
想一想,纸片是怎样插接在一起的?(可让一生拆开)
2.将小纸片分发到各小组,学生尝试插接纸片,边做边思考:
(1)怎样才能让小纸片连接的更牢固?(插缝插接到底)
(2)怎样让小纸片立起来?(纸的材质,底座的插接)3.经验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纸片插接的?
(2)纸片插接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视频播放,小结制作方法:
(1)选择较硬的纸张,构思设计;
(2)剪出几个相同的基本形;
(3)在每张纸片上剪一个口子,注意不能剪得太深;
(4)设计一个底座(三角形、井字形、二字型,折线形、不规则等等);
(5)插接,整形。
三、作品赏析,开拓思维
1.哈林雕塑作品《无题》
美国涂鸦艺术家的这件雕塑作品采用钢板涂色材料插接制成,独特的造型,简单的形象,鲜艳的色彩,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幽默、风趣、欢乐的味道。在我的眼中,这件作品的底座是一头沉浸在快乐之中的牛,你瞧,它正张开大嘴哈哈大笑着。牛背上有几个可爱的孩童剪影错落有致地插接在一起,从他们张开的胳膊和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姿态中,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在骑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快乐而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故事呢?这使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了雕塑故事的情境中。
2.城市雕塑
3.学生作品
(1)圆形纸片插接
(2)鱼形纸片插接
(3)蝴蝶形纸片插接
4.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创意
四、实践探究,创作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设计剪出不同的基本形,运用插接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立体造型。
2.给自己的作品取个有趣或好听的名字。
3.手工材料摆放有序,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五、作品展评
1.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同学老师从造型、制作方法等方面做出点评,提出建议。
六、小结拓展
1.用纸板做的生态家具,既环保又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2.请同学们课后运用纸板材料,动手动脑,点亮我们的生活,让身边的用品变得更有创意。
七、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2.运用一种或几种形状的重叠摆放,掌握遮挡或透叠的表现方法,尝试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
3.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彩纸、剪刀、固体胶、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春天来了,让我们随着绽放的花儿去感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吧!
花儿:满山遍野,重重叠叠,竞相开放。
2.摄影作品中的重叠之美
大自然和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重叠之美。
(远山,荷叶,建筑,人群等)
3.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表现重重叠叠的画面。
二、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1.提问:什么是重叠?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2.你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重叠现象吗?
3.请对比这两张重叠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重叠会让物体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遮挡:后面的物体被前面的挡住不画,这样能很好的表现前后关系。
遮挡的画面效果:表现里外,表现茂密,表现层次。
透明:把前后两个或多个物体重叠的部分画出来,分不清谁在前谁在后,就能很好的表现透明的感觉。
4.表现重叠的方法(p3)
方法一:绘画,可以先画出透明的样子后涂色,在涂色的时候可以透明也可以相互遮挡。
方法二:用重叠的形状互相遮挡,进行拼贴。
5.视频示范重叠的表现方式
注意相邻的形状在色彩搭配上色块颜色要相差大些,才能使前后重叠对比更明显。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画出或拼贴出有重叠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展评
你的作品名字叫什么?你是怎样搭配色彩的?在你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五、小结拓展
重叠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会重叠的表现方式会让你的画面更加丰富有层次。
六、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2.利用画或者拼贴进行点、线、面的排列,创作一幅作品。
3.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的表现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1.实物投影演示点、线、面效果。
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色的雨吗?
点:滴答,滴答,下雨了!(滴颜料)
线:(竖起纸来),低落在窗玻璃上,留下线的痕迹。
面:雨下大了,地面积起了水汪。
2.出示课题
生活中,点线面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吧!
二、探究体验
1.找一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2.摄影作品赏析,感受点线面在作品形成的视觉美感。
(1)停在电线上的麻雀:
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是我们熟悉的点和线的结合,大大小小有聚有散的点组合在一起,看起来真有趣。
(2)斜拉桥:
斜拉桥有我们熟悉的平行线,由长线到短线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大桥由近向远延伸。
云南的罗平梯田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它展示给我们随意流畅的曲线,时而重叠,时而平行,纵横交错;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它们时聚时散,为我们勾勒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3.小练习,认识点线面
请同学画画自己认识的点、线、面
点:你画的点像什么?画面中你的点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它变成线吗?(点连接起来就是线,把它放大了就是面。)
线:有曲有直。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
面:包括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
4.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红色椭圆》这幅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色、黄色等颜色。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在静静的大海上,渐渐靠近我们的船只打破了大海的沉寂,因为人类的到来,海面变得热闹起来,翻卷的浪花,收获的船只,金黄色的甲板,上空盘旋正在寻找休息桅杆的海鸟。太阳在天空静静地俯视着海面上的一切。在画家的笔下一切造型都变得抽象了,或点或线,点是静止的,线是运动的,点、线、面在画家的笔下叠加组合起来,变得富有创意,带给我们无限的联想。
5.学生作品欣赏
(1)风景:小作者用层叠的鲜艳色块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风景,近处的折线表现出正在生长的草丛,橙、黄相间的色块表现出野花盛开的山坡,绿色的点表现出远处山上的小树。作品中不同的点、线与色块的结合,使画面充实丰富,富有节奏变化,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
(2)屋子一角:屋子的一角是小主人的乐园,小主人的玩具火车、轨道、积木等玩具是画面表现的主体,有序排列的点、线、色块构成简练的造型,由大到小排列组合,给人一种旋转运动的感觉。
(3)奇怪的脸:小作者用拼贴的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头扎小辫儿的孩子的形象,整个画面主体人物突出,夸张概括的人物造型,叠加组合的拼贴方法,使画面生动有趣。仔细看看这些拼贴材料竟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邮票和画报。
(4)游乐园:几何块面、各种线条,好像是鸟瞰的游乐园。
(5)流星:扣子、羽毛、豆子、彩色的瓦楞纸条、折叠好的星星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表现的材料。画面用羽毛来表现从天空划过的流星,用折叠好的星星来丰富画面,平面与立体的组合使画面别有一种情趣。好有创意的作品啊,我们也不妨从生活中找一些材料来试试吧!
小结:点线面自由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画面变得丰富有趣。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用各种颜色的点线面自由组合创作一幅作品。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四、作业展评
五、小结拓展
综合材料,创作点线面作品。
六、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了解、学习包装纸的设计制作方法,利用绘画、粘贴、拓印等方法创造包装纸。
3.用你设计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朋友,表达自己的心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
彩色笔、剪刀、胶水,准备一些用来绘画、拼贴、剪贴、拓印等材料.
教学过程
2.你有没有精心的打扮一下小礼物呢?
3.出示课题
我们可以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包装纸,这是商店里买来的,今天我们自己也来试着设计漂亮的包装纸。
二、观察感悟,探究体验
1.赏析各种包装纸
(1)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包装纸?上面的图案是什么造型?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简单的小图形来?
(2)讨论交流
你喜欢的包装纸上小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用简单的图案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变成一张美丽的包装纸。
2.分析包装纸表现方式方法
(1)这些美丽的小花纹有哪些常见的排列规律?
有规律:横排,竖排,斜排,旋转等。
无规律:大小,排列随意。
(2)图案的组合
这是一个单独纹样图案,每片花瓣外形(桃心状)、大小、色彩完全一致,按照花朵的生长规律,成放射状排列。
图案表现方法一:用一个基本单位纹样,把它放大、缩小后,进行四周无规律的重复排列,形成分散状态排列格局,给人一种活泼而又和谐统一的美感。
图案表现方法二:用一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等距排列,产生富有秩序的美感。
小结:图案可以大也可以小,可以只有一种,也可以有两种或多种,最重要的是摆放漂亮。
3.图案组合、排列作品赏析P6
这张包装纸上的图案是用玫瑰红的花和蓝色的叶子这两种基本图形,按纵向(上下)进行排列延伸,重复循环而形成的。
这张包装纸上的图案应用了绿色的叶、粉色的花和紫色的脚印这三种基本纹样。花和叶进行斜式排列,用动物脚印穿插组合在空白处,进行循环排列产生连续纹样。
这张包装纸上的图案是用剪贴的方法制成的。先剪出若干大小相近的红、黄、蓝三色三角形,再蓝红、红黄组合后进行横向重复循环排列,形成连续纹样。无论从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有节奏、秩序的美感。
4.图案设计制作方法示范
绘制,拼贴,印制。
5.学生作品欣赏
你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漂亮的包装纸?
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和制作方法,按不同的规律,可以创作符合自己心意的包装纸。
三、实践创作,教师辅导
选择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出一张漂亮的包装纸。
四、作业展评
我选择了(
五、小结拓展
给小礼物穿上漂亮的包装纸。
六、课后反思
第5课
教学目标
1.感受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不同,想象并描述五味给我们的感觉。
2.想象味道与颜色及点线面等绘画元素的联系,用适合的颜色与画面表现五味。
3.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
(出示装有“酸、甜、苦、辣、咸”五味的瓶子。)
请一生来闻一闻,尝一尝瓶子内的味道。其他同学可先猜猜看,瓶子内相对的味道。
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2.出示课题
生活中最常见的味道“酸、甜、苦、辣、咸”,每当我们尝到一种味道,这种感觉就会由内而外的流露出来。
二、感悟体验
1.食物的“酸、甜、苦、辣、咸”带给我们的感受
(1)说说食物的味道,把你的感受用表情表现出来。
(2)对照色相轮,小组讨论,说说色彩与味道的联想。
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等。
(1)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色彩和画面表现不同味道。
(2)作品欣赏,感受色彩及点线面对味道的表现。
《五味瓶》画面以黄色做底,明快悦目,又暗含甜美。桌子上的五味瓶色彩、造型各异,表现了不同的味道。
《柠檬》青绿色从画面中心向四周渐渐散去,酸涩褪尽取而代之的是丝丝甜蜜,其中还不时夹杂着各种水果的味道,使人久久不能忘却。发散的色、跃动的点、游离的线,将抽象的味道变得可摸可触,可见小作者对色彩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
3.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你想表现什么味道?你打算用哪些颜色和画面来表现?
小结:画面中表现一种单独的味道,也可以多种味道组合。
三、创作体验
作业:用你认为合适的点、线、面及颜色画出五味的感觉。
要求:构图饱满,大胆想象。
辅导要点:色彩的协调、画面与味道的吻合。
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介绍自己作品,同伴评价。
2.他表现的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五、拓展与小结
其实,“酸、甜、苦、辣、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生就像一只五味瓶,只有都尝过这些味道,才会充满精彩!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巧用合适媒材,设计制作造型独特的奖杯。
3.体验制作奖杯的乐趣,了解奖杯蕴含着奖励进步和荣誉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合适的媒材、剪刀、双面胶、彩色水笔等。
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感受成功
(1)奥运会颁奖仪式等。
这是什么场景?手中都拿着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奖杯代表了什么?(荣誉,辛勤的汗水,拼搏的精神,勇气)
2.引出课题
在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的奖杯或奖状,如英语比赛,美术比赛等等,奖杯奖状是社会和群众对你们成绩或贡献的一种肯定。
二、探究体验
1.欣赏奖杯,初步感知
(1)这些奖杯分别代表什么项目的比赛?
奥斯卡金像奖奖杯、奥林匹克杯等。
(2)这些奖杯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奖杯由杯身、杯座组成,座上有文字说明。
不同点:形状、材质、颜色、图案等。
(3)可以用哪些基本形概括奖杯?
实物体:人物、动物、花卉等。
几何体:圆柱体,球体等。
不规则自由体。
2.自学教材,了解制作方法
3.教师出示自制奖杯
分析材料、步骤及设计制作巧妙之处。
4.组内讨论制作方法
你们带了什么材料,你打算怎样制作,什么做杯身和基座,怎样组合,怎样装饰?
5.操作实践、内化技能
作业:为学校运动会或其它活动设计制作奖杯。
要求:巧用媒材;制作精美,造型独特,安全操作。
三、作品展评
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造型奖。
四、拓展小结
除了奖杯代表进步和荣誉,还有哪些可以表示奖励和荣誉呢?
搜集合适的纸、布等媒材,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奖状、锦旗等。
五、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孔雀的形态特征,感受孔雀的造型美、色彩美、花纹美。
2.运用各种技法,巧用媒材制作造型优美的孔雀。
3.在创作中感受美,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各种纸材等。
教学过程
1.你知道谁是“白鸟之王”吗?
2.视频欣赏:孔雀的各种姿态
你觉得孔雀什么时候最美?
3.揭示课题
开屏的孔雀最美丽,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双手把美丽的孔雀表现出来。
1.图片欣赏形态各异的孔雀,进一步了解孔雀的种类、生活习性等。
(孔雀开屏时的整体图片,区别雄孔雀、雌孔雀
,羽冠的图片,羽毛的图片,二三只孔雀开屏跳舞等)
(1)说一说,孔雀的体型特征,包括形态、色彩、花纹。
(2)听儿歌,教师引导学生画基本形
“小圆椭圆两线连,再画一个大半圆。两条直线身下画,两个人字并肩走。”
(3)孔雀绘画作品欣赏
2.制作方法
(1)自学课本,了解孔雀制作方法
方法一:利用彩纸粘贴制作半立体的孔雀。
方法二:利用折叠方法制作立体的孔雀。
思考:运用了哪些技能表现的?什么部位制作起来最难?(2)视频示范制作方法
请仔细学习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欣赏各种孔雀手工作品
3.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你准备怎样制作?用什么材料和方法表现孔雀?
三、创作体验
作业:巧用合适的纸材,制作形态优美的孔雀
要求:巧用纸材,制作精美,安全操作,保持卫生。
四、作业展评
说一说自己的创意。
评一评谁的孔雀最美丽。
五、拓展小结
综合材料表现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造型,小组合作搭建“孔雀乐园”。
六、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感知其形状、色彩和纹理的美感。
2.学习用写生的方法,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子上小“血管”的美。
3.养成细致观察、耐心作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实物叶子,水彩笔、记号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大家都知道了人身上有粗细不同的血管,有意思的是,叶子也有“血管”,
叶子上的“血管”是什么呢?
2.揭示课题:《叶子上的小“血管”》
二、观察感悟,探究体验
1.了解叶子组成结构:叶柄、叶脉、叶肉、叶缘
叶脉的作用:是给植物输送营养的。
2.教师出示叶子,共同观察
(1)猜一猜,老师拿的是什么叶子。
(2)说一说,它的形状和颜色。
(3)摸一摸,有何触感。
3.小组内欣赏叶子,观察交流
你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形状:每片叶子的形状都不相同。(圆形、椭圆形、心形等)
(2)颜色:中央到四周色彩丰富。
(3)质感:正面光滑,反面粗糙。叶子的背面有可以呼吸的气孔。
(4)肌理:叶脉的纹理有什么特点?(多、密、长、短、粗、细、分叉、交叉)
(有主脉、支脉、次支脉。粗细变化的线状叶脉布满了整片叶子,其中主叶脉粗,两边的越来越细,伸向叶缘。)
4.线条表现叶脉的生长规律
(1)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粗叶脉和细叶脉怎样表现呢?(适时学生、教师示范)
步骤:先画主叶脉,再画出叶子的外轮廓。再画从主叶脉两旁长出的支叶脉。
粗叶脉:双线勾画,描边加粗。
细叶脉:从主脉向叶尖、叶边的方向生长,并越来越细。(强调画到叶边,叶尖。叶脉的转折细节仔细刻画。)
(2)学生线描作品欣赏
小结:老师经常说有的同学画面太空,缺少细节,什么是细节,把这些纤细的支脉用点线画出来,这片叶子就有了细节了,强调细节产生美,使画面更生动,富有节奏感。
三、实践创作
试一试:选择粗细变化的点、线画一片树叶,表现叶脉细致的纹理,体会叶脉的天然美感。
四、展示评价
你喜欢谁的作品?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形状、线条的细致刻画等方面)
五、拓展小结
1.尝试制作叶脉书签。
2.对于收集来的叶片,你准备怎样处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掌握制作花边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能用剪纸的方式设计制作花边。
3.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固体胶、彩色长纸条数根等,
教学过程
1.你知道什么是花边吗?你在哪见过?
2.出示剪纸花边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用剪纸的方法制作漂亮的花边
二、观察感悟,技法探究
1.寻找生活中的花边,感受花边的装饰作用
(1)图片欣赏生活中的花边
①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花边来装点生活。
②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
③花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花边啊?(花边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师小结:花边真正是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花边的装饰,使很多东西都变得漂亮、精致。花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情趣,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探究花边特点及组成规律
(1)剪纸花边作品欣赏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个图形向左右两边重复延伸,就形成了花边。也可以是向上下两边重复。
(2)花边的基本形
植物、动物、卡通等
(3)花边的制作方法(视频)
①折:将一根彩色长纸条反复多次对折,注意折叠整齐
②画:画出基本纹样,注意折线上要留出连接点。
③剪:剪去多余部分,注意灵活转动彩纸,安全操作剪刀。
三、实践体验
设计创作漂亮的花边,并以小组为单位装饰在瓶子上。
四、作业展评
展示各小组作品,请小作者讲解创作思路,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同学评议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五、拓展小结
1.把剪好的花边装饰在瓶瓶罐罐上,进行美化。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对脚印进行联想,将动物的脚印变成新的形象。
3.运用添画的方法,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搜集生活中各种动物的脚印,彩笔等。
教学过程
1.
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步画!”
2.揭示课题
二、观察感悟,探究体验
1.观察了解
小组内展示交流搜集的各种动物脚印,说说脚印的造型特征。投影展示自己最喜欢的脚印,并说说理由。
2.找主人,认识脚印
课件播放各种脚印及其脚印,找找相对应的动物及其脚印。说说自己喜欢的脚印像什么?
3.奇思妙想
(1)出示了犬的脚印,师生合作巧设计
观察它的形状,你想到了什么事物?如果改变脚印的大小、方向,再添画几笔,会变成什么有趣的形象?
(2)出示各种脚印
你对哪个脚印最感兴趣,它像什么?
改变它的角度,你又想到什么?
如果将不同脚印组合起来,你能设计出什么造型?
4.范画欣赏,引导方法
(1)添画:对各种单个脚印进行添画,组成画面。
(2)组合:将多个脚印组合成另一个新形象。
三、实践创作
作业:小组合作,用绘画的形式,轮流添画,将脚印进行巧妙联想,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要求:造型奇特,构图饱满。
四、作品展评
你自己用了几种动物的脚印?组成了什么?
五、拓展小结
1.除了画,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创作脚印造型。
2.欣赏脚印在生活中的运用。
3.欣赏其他小朋友的手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