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雪雀儿山——大香格里拉组图之六

(2011-11-17 06:47:22)
标签:

摄影

旅游

http://s6/middle/7137e44enb06be96f6425&690
(图1: 十四轮大货于路崖边打滑、甩尾、车身外倾,十分危险!左手白色依维柯,为我们所乘之车。)

 

  离开德格时是多云天气,一路上时见阳光。

  车子驶上雀儿山的山道,天气开始变了,先是小雪、接着越下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骤降至零下;寒气从汽车的门缝中挤了进来,不禁打了个寒战。

  汽车顶着风雪、缓慢的行进,并沿着山道不断地盘旋向上。

  前方的路面一片白色,车速越来越慢。转过一道弯,只见路上停着几辆车,近前一看、司机们正忙着给各自的车子安装防滑链。见此情景,李师傅也取出防滑链,可装了几次都没装上,还是在其他司机的帮助下才安装好。

  雪渐止,但路面仍湿滑难行。零下的气温、过往车子的碾压,路上的积雪开始冻结。若无防滑链,汽车断难通过。

  汽车重新发动,继续前进,不多时就到了垭口。一到垭口、我立即下车,边走边拍。说来也巧,肆虐的风、硬是把厚厚的云层撕开了几道口子,阳光乘机倾泼而下,蓝天也露出几许。老天终于睁开了三分眼!我从垭口西边一直拍到东边,一路“咔嚓”个不停。此时顾不上狂风、顾不上寒冷,也顾不上5050米的海拔高度:一个字——“拍”,两个字——“狂拍”!

  拍完照纷纷上车,车子顺着雀儿山东坡而下。天气虽比先前晴朗了许多,可车子却比上山时更难开。刚下了一段坡、又遇路堵,下车查看、原是几辆大货会车。迎面而来的两辆大货、紧贴左手的山崖停靠,腾出外道让下山车先通过。虽然对面的车尽力靠边,但终因路窄、空出的路面还是相当有限,且路面还有点朝外倾斜。

  我们这边第一个先行的是一辆十四轮大货。大货发动了,像一个醉汉、晃悠悠地在冰面上慢行。突然,车子一滑、车尾甩出路面,车身已略向外倾斜,所有人一阵惊呼!好险啊!司机急忙刹车,再下车查看情况,此时两边的司机都赶了过来。看过路况后,众司机无需指挥,自觉地分头行动:有的去铲车轮下的雪,有的到路边铲土往雪上洒。一阵忙碌后,大货换了个年长的司机,他脱去外衣坐进了驾驶室。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也都为他祈祷、祈祷他能安全的驾车通过。大货碾着冰雪、小心翼翼地朝前挪,终于一点一点挪出了那段让人惊魂的路段。

  大家这才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也得到些许放松。对面一位司机讲,三天前有一辆满载木材的货车、从这里翻了下去,如纸箱在空中翻滚,其状甚惨。一席话,又听得我们毛骨悚然,稍稍松弛的神经又被拉直了。接下来轮到我们通过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步行向前,无人上车。忽听李师傅喊叫:所有人必须上车!有一人不上车、车就不开!闻听此言,我们愕然相顾。无奈、没法子,怕归怕,还得走哇!大家只好悻悻地上了车,各自坐好、双手紧握扶手,心惊胆战地跟着车子慢行。还好,有惊无险,我们终于也过了那段让你想到来生的路段。此时李师傅又说话了:空车因重量轻、很容易打滑,那辆十四轮大货若是空车、先前肯定要翻。因此,只有所有人都上车,才能最安全的通过!这使我想起、我哥哥有一次问李师傅,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穿山甲”的司机。李师傅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川藏线上,所有的司机都是‘穿山甲’!”直到此时,我才真正明白这“穿山甲”的含义:十分熟悉天气和路况,经历过多次险情,驾驶技术高超且遇事不慌!

  过了险情路段后,大家都靠在椅背上、让自己彻底地放松。此时神经疲惫的我们,已无心再去欣赏那窗外的风景。就这样一路到了甘孜,路上却错过了新路海。唉,哪次旅行、哪个游程不留点遗憾呢?!

 

http://s5/middle/7137e44enb06bf0881314&690
(图2: 停车安装防滑链时,我拿着相机四处对景。当我转到这个方向时,一幅水墨画出现在眼前。试了试构图,觉得还是竖着拍好。于是,一幅水墨山水图就这样成功了。)


http://s14/middle/7137e44enee437830283d&690
(图3: 前方的车辆正在安装防滑链。右上方的云、被撕开一道口子,一道阳光洒了下来。)

<>

风雪雀儿山——大香格里拉组图之六

http://s12/middle/7137e44enb06bf69b7fbb&690
(图4: 前方即为大名鼎鼎的雀儿山垭口,这是由西往东拍的。雪停了,云也渐渐散开。)


http://s6/middle/7137e44enb06bfbb13015&690
(图5: 雀儿山垭口示意牌,上面写着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此处垭口海拔5050米。雀儿山垭口,是川藏线上海拔第一高的垭口;排名第二的是东达山垭口,其海拔为5008米。)


http://s8/middle/7137e44enb06bfe9908f7&690
(图6: 这是垭口东面的景色:峰峦如削,沟壑纵横。我们将沿着右手的路下山。)


http://s4/middle/7137e44enb06c0207d523&690
(图7: 雀儿山垭口,由东往西拍。垭口的经幡、充满了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在为过往的车子祈祷平安。)


http://s12/middle/7137e44enb06c057d4f0b&690 (图8: 前方车辆遭遇险情时,乘机拍了一部分片子。绵绵的雀儿山,我们将要与你告别!)

http://s8/middle/7137e44enb06c0eeee137&690
(图9: 变换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见山谷。我们的车将要行至那里,再见啦、雀儿山!)


http://s3/middle/7137e44enb06c1626f862&690
(图10: 再贴一张。事情往往就是如此:不遭遇先前的险情,我们就没有可能在半道上停下来,也就没有这几张片子了。得耶、失耶?不大能说得清楚。)


http://s7/middle/7137e44enb06c1fc22c16&690
(图11: 山路环绕、盘旋、又漫长,汽车最怕的就是遭遇险情,比如滑坡等地质灾害。一旦被堵上,则十天、半月的。愿过往的车辆一路平安!)


http://s4/middle/7137e44enb06c22cca903&690
(图12: 前车差点侧翻,众司机正在排险。这还是去年11月的事,此后一想到就后怕!)

 

  2011年1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