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天舒Hector
徐天舒Hector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07
  • 关注人气:1,7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笑生死间2010

(2011-05-17 11:40:30)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看了些基本的佛教和易经的书,虽然只是学到一些皮毛,但是对生死却看开了很多。这次参加爷爷的葬礼,对此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到了杭州,想起以前也是这样,一年年一次次过来看爷爷,心情不由地沉重起来。街上依然车来车往,这个城市还是如同往常一样的熙熙攘攘,一个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人的离去,牵动了几十上百个关心他的人的心,但是却丝毫不会影响这个城市地运转。好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大海,掀起了一圈圈波澜,但是对海洋来说,何足道哉。所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佛教认为,一个人的死,意味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既然如此,我们何必还要为死而恐惧而悲伤呢。

葬礼中,作为主要家属,我和父亲得以一起亲眼目睹火花的全过程。爷爷的尸体出来的时候,化妆师为他穿衣、化妆,这时候的尸体已经毫无生气,如同一具蜡像,我相信爷爷的灵魂早已离此而去,说不定此时正在天上冷眼看我们在为这具“臭皮囊”忙碌。既然这样,何必还要为他穿上那按照严格程序制作的寿衣、准备那些懂行的人叮嘱的东西呢。

尸体推进炉子,一个小时后,出来的只是一副白骨,装进骨灰盒,存在格子间。这是爷爷在世间留存的遗迹。但这能代表什么呢,我们凭吊的目的?一张相片,一封爷爷的亲笔信、一缕头发,都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我想起了高僧说过的话,“请僧人做法事,超度的不是死人,而是活着的人”。佛教本不崇拜偶像,历史上高僧大德,很少有成天烧香磕头的。之所以要塑佛像,就是让修行不够的凡夫俗子能够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得到一些心里的安慰。烧头香、高香,给自己的信仰加上种种繁琐的形式的人,莫不如此。不过,这样起码能够让在佛教门外徘徊的人走进门来,让他们心里有些寄托。很多人可能一直停留在这个层次,少数人如果能更进一步,少拘泥于形式,多做一些内心深处的对大道理的思考,就能够更上一个层次了。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很多人不求大的解脱,只求眼前利益,往往走入魔道,在迷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大多数人如果能在忙碌之余,点一支香,打一会坐,清理一下浮躁的心态,就善莫大焉。至于能不能更上层楼,就看机缘了。用我们投资的话来说,就是看有没有触发因素了。这个因素可能是亲友的故去,可能是退休后无所事事,也可能是高贤大德的几句点播。

有了信仰使人充实,而看穿了生死则使人坚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悠闲长假
后一篇:再访日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