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器
器者,器具也,也就是工具。对它的认识始于一篇高中学到的古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当时就背得琅琅上口,但对如此形象描述的深层含义的却模模糊糊。
对“器”的进一步理解源于这次布置新居。有几样“器”大大解放了我们的家务生活。刚搬进新家,有一个朋友要送给我们一台吸尘器,我一口回绝,“我们刚刚买了个飞利浦的扫地机,已经不错了”,但那个朋友坚持说我收到后一定不会后悔的。周末,他派来的销售人员上门来了,提了一个硕大的旅行袋一样的包装,然后取出吸尘器的每一个配件给我们演示:吸地尘、擦桌子、掸灰、擦纱窗,甚至除床螨,事毕,家里居然还满是清香。结果,我和青青都喜欢上了这个劳动。这台机器产自德国,价格远远高于原先我对吸尘器价格的心理预期,我自己根本不会想到去买。但是现在觉得,实在太值了。很感谢这位朋友。
第二件是炊具----锅。我们最早打算买的双立人的锅已经贵过国产铁锅几十倍了,后来在第一八佰伴,发现双立人店面旁边还有好几个德国牌子的锅,比它还要贵一倍。都是德国货,同时同地销售,那么贵的一定有贵的道理,我们经过仔细比较,最后选择了AMC。主要是操作简单,有定时功能,而且没有油烟。我们家是开放式的厨房,很少用油烟机,但是一直干干净净,就是拜此锅之赐。我和青青现在做饭轻轻松松,干干净净。
第三件是干衣机,有了它,从此不用花时间晾衣服、收衣服,甚至还因为没有湿衣晾干过程中形成的皱痕而使熨衣服的负担减轻,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担心衣服在潮湿的季节不会及时干。
有了这些经验,我又买了很多小的专业的器具,这些东西以前都是可用可不用,现在有了专业的,虽然贵,但是的确很轻松很管用。
“器”的含义还可以不断延伸。近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亮剑》中,李云龙对“器”的运用。日本中将如此评价他:“他就像一个剑客…他会发动全团大反攻,目的只是掩护一台迫击炮,他将迫击炮推进500米,然后一炮击中了(敌方的)指挥所(从而扭转了战局)…这时候,迫击炮的攻击就是他剑气的延伸…”。
我们很快也找到了“器”的延伸—小时工,每周只有两三个小时,但是枯燥无聊的家务就此解脱了,心理上感觉很轻松。而且,小时工在家务方面是专业人员,她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远远高于我自己。
这些“器”一共多少钱?贵。特别是在传统观念里,它们显得昂贵。能帮我们多少?很多。在家务完成的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初步估算每周至少节约6-8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能有一个小时可以从家务中解放出来,被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看书、锻炼、休息、郊游……更重要的是,少了推委和争吵,家庭和睦,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除了家务,我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视“器”。比如,更加广泛的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进一步放权、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请教练提高自己羽毛球、网球、游泳的水平……
相信随着对“器”的更广泛的使用,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