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作文:《长恨歌》艺术特色赏析

(2012-05-18 16:29:01)
标签:

文化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诗魔白居易曾将《长恨歌》看成《国风》,将《秦中吟》看成《雅》诗,以“风情”二字自赞《长恨歌》。这一点也不算自矜功伐。
    众所周知,《长恨歌》主要描写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为典型人物的爱情悲剧。它既包含则着个人隐私生活,又包含着人物的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诗中以同情二人的悲惨命运为基调,但同情中有批判,而批判中又有保留;既点到为止,不铺开,不违背历史,又不伤害爱情主题。
    全诗从开头至“东望都门信马归”实叙杨贵妃身前荣宠身后凄惨的全过程;从“归来池苑皆依旧”至“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想象唐玄宗与爱妃生死别离后的苦楚相思;而“临邛道士鸿都客”以下全为虚幻之境。这样虚虚实实、虚实相生,又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据有关学者分析,后一部分仙境相见是由前面“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两句中联想而来的,其中钿盒金钗充当线索,这使得诗人的联想成为自然,而不牵强附会。“七夕私誓”读来似乎真有其事,这大概算作“虚中之实笔”吧!这些事情应该多属民间传闻,史料无法考及,而白居易却巧妙地运用了这些虚构描述,使得作品更加生动传情。
    至于语言,在我看来,后一部分“太真仙子现身”确也极尽了诗人铺陈之能事。一字一句,美不胜收。当然“声情并茂,流畅自然”这些特点自不在话下,可达到腔圆字润的地步。而结构上,“不重生男重生女”以前写杨贵妃之专宠,此后转入死别,如果此时直接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未免显得唐突,诗人故插入“骊宫高处入青云”等四句作为过渡。以音乐歌舞节奏紧凑地拍到“渔阳鼙鼓”,使结构浑然一体。中段写相思,后段写仙境,诗人安插了玄宗日夜思念贵妃的情景,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四句转入临邛道士求仙,也达到了结构自然严谨的地步。语言和结构的完美让整篇诗歌的艺术特色流光溢彩。
    作品广泛运用了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言;“金屋妆成娇侍夜”句引用了汉武帝之古籍;“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句也有神话来源;“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再现杨贵妃的姿容,大概没有哪一种比喻比这更贴切更具有艺术效果的了。
    ……
    无疑《长恨歌》是一个历史悲剧,而悲剧的意义就在于它“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使读者心灵震撼;但《长恨歌》绝不仅仅是一个悲剧,它以其妇孺皆晓的感染力在历史长河中闪烁了几十个世纪,成就如此造诣,我认为,实在得益于它精美的艺术特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N0.12
后一篇:NO.13 父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