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画派一代干将——宋德安先生走了
标签:
宋德安彭城画派徐州已故著名画家戏曲人物保利画廊 |
分类: 彭城画派 |
http://s1/mw690/0024wd8Fgy70vWE2KGsf0&690
http://s5/mw690/0024wd8Fgy70vWEzAUc14&690
http://s15/mw690/0024wd8Fgy70vWFa96m6e&690
http://s15/mw690/0024wd8Fgy70vWFQw34ae&690
http://s11/mw690/0024wd8Fgy70vWHjofwba&690
http://s6/mw690/0024wd8Fgy70vX5U5Rbe5&690
http://s6/mw690/0024wd8Fgy70vX6mWY585&690
http://s11/mw690/0024wd8Fgy70vX6QEsi9a&690
http://s10/mw690/0024wd8Fgy70vWIj2sh89&690
http://s3/mw690/0024wd8Fgy70vWISqqK72&690
http://s8/mw690/0024wd8Fgy70vWJqycT27&690
http://s13/mw690/0024wd8Fgy70vWJOx5Oac&690
http://s15/mw690/0024wd8Fgy70vWKPJsW7e&690
http://s13/mw690/0024wd8Fgy70vWLLaKE6c&690
http://s1/mw690/0024wd8Fgy70vWM95fO20&690
http://s5/mw690/0024wd8Fgy70vXfp5Hu24&690
http://s8/mw690/0024wd8Fgy70vXsMOa3d7&690
1985年初,他在西安美陶中心与法国《世界报》驻北京记者底·彼尔相识。这位记者收藏并研究东方艺术,他很欣赏宋德安的画。同年11月,底·彼尔一行6人专程来徐访问宋德安的探索精神和开拓道路,并向西方报道他的艺术实践活动。
1986年,宋德安画展在荷兰驻华大使馆举办。中外宾客,逡巡瞻视,东方魅力一鸣惊人。在那幅枯木上长出新芽,名为《重春》的绘画前,一位西班牙女士边看边哭。之后,她握着宋德安的手说:“宋先生,你的冬天太长了!东方人的耐性太厉害了!今后,你的生命不会再有冬天了,你的春天来了。”
挪威、加拿大国家电视台为他拍摄了长达3小时的专题片,对全欧播放。
他的创新意念的作品,除在国内发表和展览外,在国际上,有20多个国家和艺术团体和外籍人士收藏。
六十而得世界公认,这艺术的求索真是漫长。
不安于现状 从传统之中突围
宋德安说,他的美术生涯是从临摹香烟盒中的“洋画”开始的。“洋画”其实是“土画”,多为中国小说、戏剧故事。故事有人,所以宋德安入门即定位于“人物画”。中得名师指点,后获人生感悟,宋德安的水墨戏剧人物画遂有独树一帜的风采。
宋德安热爱农村,进城几十年来,他常寻找机会“业余”下乡,退休后副业变成了正业,下乡才有了计划性。他画了张以徐州为中心的坐标图,标出苏鲁豫皖交界的各个县乡,有计划地挨着跑。主要是去画地方剧团或小戏班新上演的戏剧人物,同时也收集一些剪纸、刺绣、泥玩具、木刻等乡间艺术品。在不通车的地方,就爬农民的拖拉机,或干脆顶着烈日步行。
在四省交界的乡间,常出现一位老人一瘸一拐的身影,跟着小戏班,从一乡到一乡,在村头,场上的露天剧场,用他的画笔去捕捉古装地方戏中,最具现代艺术形式美的东西,用画纸摄下观众轰笑一瞬间的剧中人物神态。为了画好一张速写,他可以跟着戏班子跑五六个村庄。
每次下乡少则几张,多则几十张,退休四年,仅这种速写卡片他就画了四千张,他还画满了七大本戏剧人物画册,这些人物出自二百多民间小戏,其中有许多是曾长期流行而今已失传的剧目,像《王婆骂鸡》《打帮郎》《踏青图》等,地方传统剧目已被他发掘整理了许多,这些活灵活现的戏剧人物,俨然一部形象的民间戏剧、民俗史料,价值已不仅仅局限在美术上。
他所画的戏曲人物,虽寥寥数笔,却能抓住人物一瞬间的动势于画面上。一幅夸张、逼真、传神的《三醉图》,曾使多少个中外观众流连驻足,仔细品味。有法国人说,这幅画是受西方艺术撞击的结果,但他说,他的戏曲人物是取材于徐州地方传统戏曲。准确点说,它是对传统和西方艺术者两方面的冷静弃取。
宋德安说,戏曲人物画有待创新与突破。他的着力点是拓展内涵。比如,别人画戏剧人物,多取材于京、昆传统剧目。老戏老演,老戏老画,难免雷同。宋德安则一直致力于地方剧种,将失传或已经失传的剧目发掘再现。他的画稿中,梆子戏《白奶奶醉酒》、柳琴戏《八珍汤》、丁丁腔《方四娘》、老昆曲《花荫记》等,无不形神毕肖。
《徐州日报》以前曾对宋德安的戏曲人物进行过连载,这些报纸被他保存得很好。记者看到,他画的李逵、鲁智深、钟馗等老百姓熟知的人物是正义的化身,是驱邪斩妖的好汉,容不得半点邪恶。他笔下的青衣、小旦和花旦又是那样生动活泼、妩媚多情、个性突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绘画是感情的流露。我的绘画主要是表达我的感情的。感情变了,题材、技巧如果不随之而变,艺术就会僵死。”宋德安说,他老是不安于现状,爱出新点子,在绘画创作里,他进行着种种可能的尝试,用他的话说,对艺术,他是“喜新厌旧”的。例如,他研究沈括的《梦溪笔谈》,并依据书中“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为活笔”的理论,外出写生,利用山岩风化斑驳的纹理迹象和自然气势,连拓带画,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绘成一幅幅恣肆纵横、气酣情真的山水、人物、动物等巨幅“活笔画”。
现如今,已经九十岁高龄的宋德安,因身体状况早已不能再继续作画,可是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对中国画的感悟或许可以引导一些人:“中国画的笔墨是世界独有的财富,我极力超越自我、超越现实。风雨人间,漂泊画图。造化神功,促我悟法。侧身之地,回归自我,唤醒几十年来潜在的灵感。纵然作品知言甚少,也要肝胆尽冰雪,虽死无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