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1.耳 (1)语气词 1>表限定 今译为:而已、罢了例释:白起,小竖子耳。《毛遂自荐》 2>表肯定 今译为:了(或不译) 3>表感叹 今译为:啊例释: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连词 相当“而”例释: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22.夫 (1)语气词1>句首提示下文不译例释: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庄子?秋水》 2>句中缓冲语气不译 例释: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 3>句尾表示感叹不译 例释: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 (2)指示代词1>近指 今译为:这、这个例释: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2>远指 今译为:那、哪个、那些例释: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3)附名词
1>成年男子 今译为:丈夫例释:昔者,吾舅死于是,吾夫又死焉。,《札记》 2>复音词“夫子” 23.盖 (1)语气词 句首发议论不译 例释: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2)副词 作状语表揣测今译为:1>大概因为例释: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3)连词 表推论原因 (4)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1>覆盖、遮盖、掩盖 例释:万变其情,岂可盖兮。《楚辞?九章》 (5)附名词 指车盖、伞具、器物盖 例释:①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院记》 ②劳不坐乘,暑不张盖。《商君列传》 24.故 (1)副词 作状语 (2)连词今译为:因此、所以例释: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伐颛臾》 (3)附名词 今译为:1>缘故、原因 例释:凡物之然也,必有故。《吕氏春秋》 (4)附形容词今译为:旧的、衰老例释:①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②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25.或 (1)无指定代词 今译为:有的人例释: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有时例释: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史记?封禅书》 (2)副词 作状语今译为:或许、也许例释: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3)连词 1>与“既”并用 今译为:既…又…例释:既立之监,或佐之史。《诗经》 26.即 (1)副词
1>表时间 (2)连词
1>表让步 (3)介词
1>表时间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4)附动词 作谓语 译为:1>接近
靠近 2>登上 舍 离 例释:①安釐王即位,公子为信陵君。②文公即世。《左传》 27.既 (1)副词
1>表时间 2>表范围 (2)连词 1>顺承今译为:既然 例释:既来之,则安之。《季氏伐颛臾》 2>与“且”并用既…且…例释:三军既感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3)附动词 作谓语 28.然 (1)指示代词今译为:如此、这样/那样例释:①不然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②鞣使之然也。《劝学》 (2)副词今译为:竟、便例释: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庄子?天地》 (3)连词 表转折 (4)助词 1> 用于句尾表示比拟 今译为:1>……一般例释: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礼记?大学》 (5)附动词 作谓语表肯定 ③太后曰:“然”《触龙…》 29.虽 (1)连词 1>表假设让步今译为:即使例释:①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 2>表转折今译为:虽然例释: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无词相答。《与妻书》 (2)副词 通“唯” 今译为:只 仅 例释:决之则行,塞之则止,虽有明君能决之有能塞之。《管子》 30.遂 (1)副词 作状语今译为:1>终于 竟 例释:①遂定从于殿上《毛遂自荐》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三国志》 (2)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1>实现 成功例释:①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 ②四者无一遂。《报任安书》③吾闻先生事魏,不遂。 2>成长 养育例释;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老,以遂群生。《论衡》 31.惟 维 唯 [在“思”的意义上,“惟”“维”通用;在“只”的意义上“惟”“唯”通用;语气词三字通用] (1)副词 2>只 例释:①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②惟德是依。《左传》③惟利是图(成语) (2)语助 句首表祈使 译为:希望 例释: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议之。《廉蔺列传》②陛下未有续嗣,子无贵贱,唯留意。《汉书》 32.已 (1)副词
1>表时间 今译为:已经例释:①天下既已治也《逍遥游》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今译为:之后例释: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鸿门宴》 2>表程度 (2)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完成例释:千品万官,已事而逡(退)《东京赋》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33.矣 语气词 1>表陈述、感叹今译为:了 例释:①余病矣。《左传》②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 34.犹 (1)副词作状语 2>尚且 例释: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②臣少时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矣。 (2)连词
1>表让步 (3)附动词 作谓语 35.哉 语气词
1>表感叹 2>表疑问 3>表反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