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喜新厌旧”
(2011-06-16 21:05:06)
标签:
《望庐山瀑布》
朦胧诗派
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道德堕落
杂谈
|
|
也说“喜新厌旧”
文/红炭
陈世美的故亊几乎家喻户晓,他的被铡,殃及池鱼,“喜新厌旧”一词神憎鬼厌,几成道德堕落之同义语。然而,从美学角度而言,“喜新厌旧”实在是人类审美经验的一条基本规律。大至社会、自然的改造。小到衣、食、住、行的选择。哪一项不体现着人们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审美追求?美,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必然同人类的社会进步相联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流动性和生气勃勃的新奇性。
艺朮美的创造和欣赏更是如此,以小说而言,从宋明说书人的故亊话本到西方现代派时空倒错的“意识流”;以诗歌而言,从格律诗到自由诗直至朦胧诗派诗群的崛起;以造型艺朮而言,从写实到抽象,奇葩迭开,争芳斗艳,无不体现着创造者和欣赏者对“新”的追求。古今中外,但凡引起轰动的作品,不是表现为內容的创新,就是表现为形式上的革新。历史上描绘庐山瀑布的诗篇车装船载,何独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能千古传颂?是因为手法浪漫独特、想象大胆怪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谓“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囗中所无”。反观眼下有些被称为“国宝”的传统剧种,门庭冷落,风雨飘摇,不得不进行改革或创新。依我看也不必怨天尤人,时代在前进,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唯适者生存。如果一味抱残守缺,一本经求念到终,滿足于孤芳自赏,唯有灭亡一途。
说到道德意义上的“喜新厌旧”,若指的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视婚姻道徳为儿戏,理应受到谴责。但就爱情的本义而言,作为人类审美情感活动的最高级形态,“喜新厌旧”正是它永葆魅力的妙药良方。鲁迅曾说过意味深长的至理名言:“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爱情诚然神圣,但没有神圣到超脱一切现实关系。而爱情所依附的这此现实关系没有一天不在发生着变化。正是这些永怛的运动变化,注定了爱情内容中每天都有一些东西需要长岀来。拒绝“扬弃”和新的“注入”,终将导致爱情之花的凋零。比如,体态美丽对年青人相互倾慕也许是重要的,但对行将就木的老翁、老妪至死还要苛求对方身体的魅力,而忽视长期生活中共同情趣的培养,那这爱情何以维系?同样,如果仅仅为了表示下敢忘“旧”,这对垂死之人还要去重复昔日花前月下、海滩追逐的浪漫,岂不是天大的滑稽?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