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讲评课教案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资源 |
课程标准
针对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内容,查找存在的问题,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
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是高一测试卷,试题由高一地理备课组出,考试范围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节课把试题进行重组,重点讲解了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几个选择题和综合题,并将知识点穿插讲评中。
学情分析
从学生答题中可以明显看出,主要问题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试卷分析,进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结合考点,以新课标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做到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然后悟出地理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找必修一第一单元前2节内容掌握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未掌握的知识,注意易混淆知识点的区分,主要是:太阳活动队地球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日照图与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评价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典型计算题的计算方法。此外,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
1、这份试卷主要考查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地理必修1: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的前两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具体考察的知识点为:
①天体和天体系统。选择题的2题;综合题26题;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1-12组题;13-14组题;综合题的27、29题。
②太阳的概况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选择题的4、6、7题。
③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设计题目较多,是考察的重点。选择题的8-25题;综合题27、28题。
(2)、考查内容比重较大的是地球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
(3)、考查的难点:晨昏线的判读、日照图与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
2、试卷的难度
本次试卷的难度中等,综合体28题稍难。
3、试卷的批改情况
本次考试采取网上阅卷的形式,客观公正。
选择题部分:第1、2、3、7、15、17、21题得分率基本上都在80%以上。综合题部分:26题考查基础,但学生总体得分不是很高,18分的题目只得了8.45;27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全面,得分也不是很高;28题考查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难度稍大,特别是第三题,正答率仅仅10%。
批改试卷过程当中,还发现了学生的基础严重不扎实,计算部分同学没有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没有掌握正确的地理解题的基本技能,甚至有的同学连题目都没有读懂,审题有一定的问题。
二、通过解读高考地理大纲考核目标和要求,结合试卷的典型题例,重组试题,分项进行讲评。
1.天体和天体系统
考查基础知识区分以及记忆,从文字以及图形中获取信息。
典型例题:
1.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天体系统是由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
B.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得最大宇宙范围,也就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就是宇宙。
C.河外星系就是总星系以外的天体系统。
D.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等八颗行星组成的。
26、材料1: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9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8亿千米,它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万千米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5.3年。
材料2:
http://s2/mw690/0024uqK1gy6J9hjdkhrf1&690
(1)图中所示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
(2)“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是②______③______(4分)
【试题分析】这些题目很简单,但是正答率不高,关键是对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区分不明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以及小行星带的位置,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区分,采取对比分析法,注重从本质上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并注重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
2、太阳
典型例题:
4.地球上的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高低纬之间的气温差异
C.水能资源的形成
A、太阳辐射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地理意义: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其中第4、6题的得分率很低,不到60%。综合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知识检查力度。
3、地球
26(3)大行星与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说明其意义:
(4)①行星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是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地球是一颗普通和特殊行星的原因。其中第3小题得分较高,大部分同学回答较完善;但是第4题,真正答对地球特殊性的五条原因的比较少,得分低,究其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头脑里没能形成知识网络,知识零碎,这为以后的教学提出了要求: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用一根主线将知识串联起来。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此部分知识考查较多,分值占试卷的66%,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关键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在头脑中形成地球自转的动态立体图形,结合示意图,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应对不同类型、各种变式的题目。
8.若在东经160°、南纬28°沿东经160°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将可能在(
A.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10.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11.在A、B、C、D点中, 地球自转速度是( )
http://s11/mw690/0024uqK1gy6J9hy7YjE3a&690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13.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船的最前端
【试卷分析】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概况,包括方向、周期、速度,前提基础是经纬线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初中学习过,鉴于初三初四没有学习地理,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足,因此,经纬线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这四题的正答率都在60%左右,可见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经过反思,给予我们的教学经验是:结合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严格加区分,反复强调,通过练习题加以巩固。
低中高纬度的界限是30°、60°,东西半球的界限是20°W,160°E,热量带的界限是回归线和极圈,地转偏向力规律是北右难左赤道无,以此判断第8题选A。
第9题考查两个概念的区分: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连续两次看到日出指的是太阳日。
第11、13题考查地球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15°/h,两极点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线速度与距离地心的距离成正比。
下面的题目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8.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读右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与新一天范围吻合的是( )
A.90°W~0°
C.180°~0°
下图是某条河流平直段的剖面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若该河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25.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27.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http://s13/mw690/0024uqK1gy6J9hF4tTS0c&690
(1)该图是以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 P点地方时为____时。(4分)
(2)在图中添画出太阳光线。(2分)
(3) MPN为________线,其中MP是______线,PN是_____线。(6分)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2分)
(5)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按右图所示,北京时间为________。(4分)
(2)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所属的时区为________。(4分)
(3)如图所示,如果此时全球分别处在3月20日和3月21日这两天,地方时已进入21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
区时进入21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
【试题分析】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部分知识看上去简单,但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很高,题目灵活多变,要求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充分理解透彻。考试的结果说明学生掌握的不好,特别是第20题,正答率仅仅28.54%,这些题目的综合性较强,晨昏线、日照图、经纬线、日界线相结合,题目难度稍大,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综合题第27题综合性强,题目难度中等,第二问涉及画图,难度稍大,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8题属于拔高的题目,地方时、区时以及日界线的计算应用,前2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题既要求学生明确日界线,又要求学生正确写出经度范围的表示方法,难度大,适合大实验班水平高的学生。
第18题,对地方时的理解,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同一条纬线东早西晚,日出的早晚取决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日期),经度以及海拔,综合选B.
第20题,两条日界线,180°经线,0(24)时经线,必须掌握日照图中4个标志时间点的判断,夜半球的中央经线0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18点;北极地区地球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据此判断选择D。
第27题第2问,画太阳光线,需注意的太阳光线必须平行从右侧照射,并且光线不能进入地球的内部。
第28题,前两题简单,主要是北京时间的计算,以及时区的计算。
第三题难度稍大,类似于选择题的20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度的范围要加方向,因为纬线是个圈,得对方向加以确定,这一点学生容易忽视,还必须区分地方时和区时。
三、巩固练习:“拓展演练”
四、补偿教学:
(根据考试反应出来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与学的调整,教学要调整,学生的学习更要调整,其关键或者说重点应该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该部分的落实最好与学生的满分卷结合起来进行。)
1、更改试卷中的所有错误,并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
2、对前一段时期的习题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学生学习
教学反思:
通过试卷讲评课我进行以下的课后思考:
一、
二、
三、
坚持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坚持一题多解,常规方法为主,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坚持多题一解,这是归纳题型的最好办法,意在培养学生的同向思维能力,确保做一题,会一类、带一串。
四、
1.讲题的重点应放在对题目的分析上,在这个过程中,要展示整个审题过程和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要与学生同步进行,这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2.各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在分析题的过程中,要讲清每个条件的作用和几个条件的综合运用,防止学生做题时顾此失彼;
3.要给学生讲清如何理解关键词语,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排除干扰因素等:
4.当审题和解题遇到障碍时,要告诉学生换个角度看看,换条路子走走,换个方法试试;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明确做题应以分析为主,要先分析,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再去做题,反对未读完题或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下笔做题;
6.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看到题长就打怵,就不愿意去做,也不要觉得看一遍不明白就放弃(这些都是大量做题养成的不良习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题,找出有用条件,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反复琢磨,认真思考,逐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