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解奇“石”之谜2]《石头记》是小说吗?
(2022-04-18 09:34:41)
标签:
转载 |
分类: 石头记/红楼梦 |
[解奇“石”之谜2]
《石头记》是小说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这没有问题,而且还是“四大名著”之首,但它终归是《石头记》的阉割、篡改本,而非原著。那么曹雪芹的原著《石头记》也是小说吗?
《石头记》的开篇写道: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作者明言:《石头记》写的是“真事”,只不过将其“隐”去了。
记载“真事”的书,叫做“历史”,而不能称之为“小说”。“小说”是作家虚构出来的,是作家头脑中间的产物。
《石头记》还写道: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知:《石头记》是用“假语村言”写成的,其内容是“一段故事”。“故事”属于文学,这里就是指小说。
《石头记》作者先说书中隐有真事,而且还巧妙地将“真事隐去”的前三字谐音成“甄士隐”,书中的一个人名。之后,又云:该书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故事,同时,并将“假语村言”前三字谐音成“贾雨村”,亦是书中的一个人名。《石头记》作者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书中既有“贾雨村”(谐音成“假语存”),又有“甄士隐”(谐音成“真事隐”),缺一不可。这是明告读者:《石头记》的性质十分特殊,既不能将其看作“小说故事”,归入“文学”,又不能将其看成“真人真事”,归入“历史”。
那么《石头记》到底是怎样一部书呢?为此,作者在第十二回撰写了一个风月宝鉴的故事。作者用“风月宝鉴”做比喻,说明了“真事隐”与“假语村言”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十二回写道:
(道士)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照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
关于“风月宝鉴”的特点,书中写道:“两面皆可照人”。贾瑞拿它照反面,“一个骷髅立在镜内”;照正面,“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
曹雪芹写这个“风月宝鉴”的故事,就是要以此比喻《石头记》其书。在“取出一面镜子来”处,戚序本有夹批曰:
凡看书,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
曹雪芹不是简单地将“风月宝鉴”比喻为书,而是还向读者提出要求——先将“风月宝鉴”拟人化,然后说:必须“细心体贴”地审读《石头记》,否则此书会“哭”的。什么叫“细心体贴”呢?
在“两面皆可照人”处,戚序本有夹批曰:
此书表里皆有喻也。
“细心体贴”即指能分辨出《石头记》有表里两面:“表”喻小说故事,“里”喻真事、历史。告诫读者:《石头记》一书,表里皆有喻。既要看小说的人物、故事,更要看背后的真事、历史。
那么,这表、里两面,重点放在哪一面呢?
作者明确告诫读者:重点一定要放在里面,或说背面或反面。书中在“千万不可照正面”处,戚序本有夹批曰: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曹雪芹要求读者“记之”:始终关注书的背面真事、历史,而不是小说故事本身。——这应当作为读者研读《石头记》的重要原则。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文的标题上来:“《石头记》是小说吗?”
回答应是否定的,正确的回答应当是:《石头记》是一部奇书、谜书,它就像“风月宝鉴”那样,正面看是小说,假语村言,但翻到背面,则是真事,是历史。曹雪芹撰写《石头记》的目的是:以小说故事作为载体,来记录一段真事。因而他要求读者:小说故事虽然也有寓意,但应将研读的重点放在背面真事上。并提出是否会读《石头记》的标准:“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总之,《石头记》不是单纯的小说,而是一部奇书、谜书。
我国“四大名著”是1950年代确定的,即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种。其中为首者是《红楼梦》。
我们已经论证清楚:曹雪芹的原著是《石头记》,而非《红楼梦》。《红楼梦》是《石头记》的阉割篡改本,是伪本,因而《红楼梦》便不能再作为“四大名著”对待,更不能称作“之首”。但是也不能以《石头记》替换掉《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因为《石头记》是奇书、谜书,而并非小说。如果简单地以《石头记》替换掉《红楼梦》,将奇书与小说混杂在一起,就成为一种不伦不类的组合。
此问题该如何解决?
笔者认为:首先应认清《石头记》的崇高价值。它是人类文化史中一部罕见的奇书、谜书,一部如“风月宝鉴”那样的立体之书。《石头记》将文史哲融为一体,是中华文化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如果将中华文化喻为青藏高原,那么《石头记》便是珠穆朗玛峰。《石头记》高于中国“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需要新的组合,建议如下四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
(参考书:《红楼解梦》第五集。)
霍国玲
紫军010-8259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