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为什么“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必须改名?

(2020-08-14 08:18:12)
标签:

转载

分类: 石头记/红楼梦
霍解其中味,
国人却难从。
研究《石头记》,
笑谈《红楼梦》!

为什么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必须改名?

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曾吸引了众多曹雪芹著作爱好者。丰富的展品,使人增长知识,启发人们的思考。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改进。国家博物馆开办展览,其主导思想应当是能够反映新的学术成果、介绍新的学术思想,而不应是已被淘汰的落后的学术思想的重复。所谓新的学术思想,就曹雪芹著作的版本学来说,是指2006年刊出的论文《乾隆、和是阉割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的罪魁》,以及几乎同时出版的曹雪芹原著的校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序》。在该书的“序”中,详细说明曹雪芹的原著是带有全部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石头记》,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晚年抛弃的书名,后成为阉割、篡改本“程高本”的书名。

显然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中的《红楼梦》,反映的是带有强大堕性的对曹雪芹著作习惯性的称呼。作为主办方的中国文艺联合会和国家博物馆,对于学术界的各种思潮,应当有所了解,不应以落后的学术思想成为举办展览的主导。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就其《红楼梦》之名来说,显然是不妥的——这是程高阉割、篡改本针对曹雪芹著作所用的书名,《石头记》才是曹雪芹最后留给后人的著作的书名。因而展览会的名称应将其改为立千古——《石头记》文化展

据说对展览的名称,主办方开展之前就曾做过一次修改。原叫做“只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在这里“只”读作“zhī”,而不能读作“zhǐ。大概有人提出意见:为了避免有人读错,而造成误解,不如干脆将简体的“只”,改为繁体的“隻”。但是这样一改,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个“文化展”的名字,就这么几个字,却是简繁混写,不伦不类,初看起来十分别扭,但考虑到“只”字可能会出现误读,改成繁体字,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不管怎样,此事说明主办方比较重视他人意见,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对这个“文化展”大胆提出改进意见:将展览之名中的《红楼梦》改为《石头记》。我们也期待着主办方能够接受,并予改进。

为了说明将《红楼梦》改为《石头记》的必要性,下面将曹雪芹著作的创作过程,做个介绍。

曹雪芹著作的创作过程,历经二十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风月宝鉴》阶段

《风月宝鉴》是甲戌本《石头记》中所列举的五个书名之一。在第一回“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处,甲戌本有眉批曰: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其弟棠村写了序,因棠村已逝,为了“睹新怀旧”,其书名在甲戌本《石头记》中便“仍因之”——含义即这部书初创时曾叫做《风月宝鉴》。现在虽然用“本名”《石头记》,但曾用名《风月宝鉴》仍保留在正文中,成为甲戌本《石头记》五个书名中的一个。

曹雪芹写出《风月宝鉴》的时间,大约在乾隆五、六年(17391740年)至九年(1744年)之间

风月宝鉴》小说的内容:在《石头记》中,“风月宝鉴”记于第十一、十二两回,有关的回目有:“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十二回有“回前批”曰:“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有朝敲破蒙头(原作为繁体,其头为),绿水青山任好春。”——反映了小说的主题。

从上述脂批可知:《风月宝鉴》小说背后的隐史是:曹雪芹与竺香玉皇后合作,毒杀了雍正帝。但当时的小说,因为很短,并没有分出章回及目录,更没有批语。

(二)第二阶段:《红楼梦》阶段

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云:“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

从上面这一句可知:曹雪芹这部著作曾叫做《红楼梦》。

有两条脂批可以说明:此书共有一百一十回。

第一条是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一百一十回的三分之一是36.6回。“至三十八回时”恰恰是“已过三分之一有余”。

第二条脂批是戚序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批: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之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

这里的“后之三十回”是指八十回以后的“三十回”,两者相加亦是一百一十回。

凡例”只存在于“甲戌本”中。自“己卯本以后所有抄本都删除了“凡例”。而甲戌本“凡例”中的内容来看,实为此前之书稿所遗留的。甲戌本的全名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书中还写道:“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如果是“甲戌本”自己的“凡例”其内容应与其书名含义相吻合,即“凡例”中也应突出《石头记》才对。然而现在看来,两者有很多矛盾之处,由此可知:“凡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之前的一部书稿所遗留下来的

此前的一部书有如下特点:

——书名:《红楼梦》。

——回数:一百一十回。

——与《风月宝鉴》相比,分出了目录和章回。

曹雪芹创作百十回《红楼梦》的时间

开始创作于乾隆九年(1744年):“甲戌本”指“重评”于“甲戌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第一回中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语。自乾隆十九年往前推十年,便是乾隆九年。

乾隆九年开始将《风月宝鉴》一书扩展为一部长篇章回小说,用来记录竺香玉皇太后传奇的一生。

乾隆十一年竺香玉皇太后,将修行之地,由六郎庄的真武庙迁到香山卧佛寺西南角的广慧庵。卧佛寺的东面便是正白旗营,有曹寅(雪芹的祖父)留下的一个小院,即现在的香山正白旗村39号院。曹雪芹自此时便开始经常居住这里,以便让竺香玉为他讲述在宫廷中的生活。他将这些写进了自己的书中。

在《石头记》第一回开始部分,作者就开宗明义:本书宗旨是为了一个女子作传。这个女子就是竺香玉皇太后。她本是曹家买来的小戏子。后做了少年雪芹的丫鬟和伴读。后来代曹家小姐史湘云原型李煦的孙女、曹雪芹祖母的侄孙女李大姑娘进宫做了公主、郡主的“入学陪侍”。被雍正皇帝看中,封她为皇贵妃,管理后宫。一年后生子弘,被册封为皇后。对她来说,这一切都如同梦幻一般。“红楼”有两解:一是指贵族的后院,一是指后宫。这里指后宫。意竺香玉从一个地位最低的小戏子、丫鬟一跃而为皇贵妃、皇后,如同做了一场大梦,故将书名定为《红楼梦》。

(三)第三阶段:《脂砚斋评批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阶段

甲戌本是二评本,从其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来看,还曾有一评本,题名为《脂砚斋评批石头记》。因甲戌本还保留着《红楼梦》的“凡例”,可知此《脂砚斋评批石头记》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红楼梦》之后的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有三个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

甲戌本为二评本,形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其前的那个脂评本应该形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后。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与《红楼梦》相比,有点区别:

第一,最多只有前八十回,删去了后三十回。但这八十回尚不成熟,还需要补充、修改。比如甲戌本(二评本)只有十六回,庚辰本(四评本)已有七十八回,但仍尚缺少两回。

第二,在正文中增添了大量脂砚斋批语。

第三,关于书名也值得重视: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回的正文中,尚保留着五个书名,其中包括《红楼梦》。但到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四评本)时,则将《红楼梦》这个书名彻底删去。(见图)

[转载]为什么“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必须改名?

曹雪芹创作《脂砚斋评批石头记》的时间应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明确记录了时间,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己卯本成稿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冬。庚辰本成稿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秋。庚辰本第一回已将《红楼梦》书名删除。(“己卯本”没有缺少第一回。)

(四)第四阶段:《石头记》阶段

《石头记》主要包括两个抄本:蒙府本和戚序本。《石头记》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区别有四点:

第一,正文中提到《石头记》时,有批曰:“本名。”

第二,八十回正文已十分完整。

第三,脂砚斋批语已趋于成熟,各回中大多已有回前批、回后批、正文之中有夹批。虽然蒙府本中尚留有侧批,但已无眉批;到了戚序本,已不再有侧批和眉批。

第四,如同庚辰本那样,蒙府本和戚序本都删去了《红楼梦》之名(见下面两图。)

[转载]为什么“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必须改名?

(上图是“蒙府本”第一回中,已删去《红楼梦》书名。)

[转载]为什么“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必须改名? 

(上图是“戚序本”第一回中,已删去《红楼梦》书名。)

石头记》阶段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止于曹雪芹去世(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421日)。

为什么自“甲戌本”开始,就将书名由《红楼梦》改为《石头记》?而且其后的抄本还一定要将《红楼梦》之名彻底删除?

这同乾隆十六年竺香玉皇太后自缢,以及曹家遭到第二次抄没有关。

竺香玉皇太后自从乾隆十一年,将修行地迁到香山卧佛寺西南角的广慧庵后,曹雪芹为了更具体而形象地撰写竺香玉的经历,便经常居住香山正白旗,而很少居住家中。时间一长,便引起曹雪芹的正室夫人凤姐的原型——即与曹雪芹结婚后的李大姑娘——的怀疑。曹雪芹妻子了解了雪芹与竺香玉经常见面之事后,没有对曹雪芹发脾气,而是要求竺香玉为曹雪芹留个后代。竺香玉答应了此事。而当生出孩子后,曹雪芹妻子便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以公开皇太后生子一事进行要挟。如此奸诈的做法,惹急了竺香玉,一气之下,将孩子转移走,自己自缢而死。身为皇太后竺香玉竟自缢而亡,宫廷当然要进行调查。竺香玉的自缢,虽使曹家被抄没,却保护了雪芹及孩子的生命。

在竺香玉死后,曹雪芹回忆竺香玉的一生。她的品德、才干、见识、刚毅,种种事例,历历在目。曹雪芹开始重新撰写竺香玉的传记。曹雪芹为她写传记,是一字一泪,一泪化一血珠,哭着写成的。

曹雪芹对“石头”赋予了新的含义。《石头记》是为竺香玉所撰之书的书名,又是为竺香玉树立的一尊硕大无比的丰碑。这样一部书,已与原为她所撰之书《红楼梦》有了根本上的区别。曹雪芹担心会有人还留恋《红楼梦》,便将第一回所列出的该书的书名中删除了《红楼梦》,而保留了其余的几个。

我们明白了曹雪芹为什么将甲戌本第一回中所列出的五个书名,后来单单地删除《红楼梦》。作为读者应当尊重作者,反映到“文化展”,就应将《红楼梦》之名改成《石头记》,将“文化展”称作立千古——《石头记》文化展

                                           军、霍国玲

202052

         

注释:

 1、见《红楼解梦》第六集《红楼史诗》,东方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2014年由人民出版社再版,改书名为《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