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之跃--石立青
【诗126:1】
(上行之诗。)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
【诗126:2】
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
【诗126:3】
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诗126:4】
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
【诗126:5】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诗126:6】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在一条平坦的大道上,信心使我稳步!
在一条崎岖的山道上,信心领我飞跃!
人生的路有起伏,
人生的路有困苦,人生的路不易迈过
信心来跨越!
(诗126:)这是一首被掳的人归回时所作的诗,在犹太人的传统中,他们会在秋收或是住棚节的时候,来吟唱这首诗,所以在这首诗里充满着喜乐和感恩。
首先诗人的喜乐是“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因为从被掳到归回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若从北国主前722年的亡国算起,或是南国从主前586年的亡国算起,一直到主前538年的归回,前后将近200年的流亡,所以当百姓们归回的时候,人们的反应是“好像做梦和满口喜笑”。
但这归回的动作不是因为以色列人的强盛,而是“上帝的大能”,因为人不能靠着自己有大能力的作为,尤其是在人尽头的时候,唯一的希望就是上帝的作为,所以百姓们能再一次的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完全是上帝所行的大事。
最后诗人的感恩是“欢呼收割”,百姓们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已经是一件奇异的事。但上帝的作为不只是让百姓们归回,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安定”,并且让他们有土地、有房子、有丰富的收成,所以在(5/6)是诗人形容欢呼收割的情形,但在收割的背后却是流泪撒种,所以要收成的前题就是要付出代价,只有在付出代价中,才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因此,一个人要有喜乐和感恩的生命,就要在“归回的恩典”中去寻找。虽然在以色列的历史脉络中,归回所指的是历史的事件,就是百姓们从被掳的情境中回来。但若是放在今天我们的情景里,便是人要归回上帝,因为人若离弃上帝,便是被掳事件的发生;但若是人归回上帝,便是收获丰收的生命。
本篇虽只有六节,但却可以明显地分为三段来说明:
(1/3)
+回顾过去—感恩:感谢神从被掳之地拯救属祂的百姓
(4节)
+活在当下—祈愿:为归回的百姓祷告
(5/6)
+展望未来—盼望:预言将来的祝福
+回顾过去—充满喜乐感恩
1.美梦成真:
【诗126:1】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
2.真有神助:
【诗126:2】
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
3.欢呼雀跃:
【诗126:3】 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在巴比伦的选民,在奴役的轭下,无尽的黑暗没有盼望。他们真的是作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竟可以回到锡安。这位神真的是那位使梦想成真的主,他喜欢我们有梦“在没有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他能行大事,在他奇异的恩典里,让我们成为“梦想成真”的人!曾有一个“作梦的人”,在奴隶的市场上被卖,在别人家里作下人,在监狱里受冤刑,但你不知道吗?那位“造梦者”在倾刻之间让他坐上埃及宰相的宝座。
你有信心吗?当你站在红海边上,前面红海,后面追兵,那位“造梦者”说:把手中的杖举起来,击打红海…
你有信心吗?经过四十年的流浪:疲倦、绝望、无奈、叹息……那位“造梦者”说:“你当刚强壮胆,起来得那未得之地。”
你有信心吗?当你被践踏在巴比伦人的脚下,每天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尝尽了沦落异乡的滋味,民族无望,何时回故乡?望穿泪眼…那位“造梦者”说:来吧,归回重建!
你有信心吗?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他必使我们苏醒,必使我们兴起,我们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他出现确如晨光,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雨,像滋润田地的春雨。
某天,我带着一个损坏的“梦”,哭着要主给我修理,因为我的“梦”破碎了,他正要动手的时候,我却不太放心,在旁边总想帮点忙,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我哭着喊着抢回我的“梦”:“你怎么这么慢?”“孩子”他说:我能有什么办法呀…你从不放手。”
交给他,
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人都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活在当下—祈愿祝福
4.复兴重建:
【诗126:4】
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
从这首被掳归回的诗内,可以尝到一些酸涩味儿。虽然归回是真确的、是美妙的,但仍未达到至美至善的境界。面对那一堆石头瓦碌的废墟,杂草丛生,零乱不堪,野兽出入的荒场,心中叹息无比:“主啊,这就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家园吗?”
因此,诗人藉此诗篇向神诚恳的呼求:“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
“南地”:是指巴勒斯坦与埃及之间的山谷,乃是干旱贫瘠之地,一年之中很少得着雨水滋润。但雨季来临,从远山流下来的雨水,使南地河水复流。泥土因得着滋润,各类花草突然盛放,蔚为奇观。
这篇兴盛的图画正是诗人的期待。渴望重建,渴望复兴,并且存着信心盼望那长久等候的福气能得以来临。
在这我有一个反思:当选民归回时,外面的重建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转回。对于归回的人,“人”回来了,可能“心”还没回来。选民在巴比伦住了多年,可能人都“巴比伦化”了,思维模式与价值判断及许多所享受的事物是属巴比伦的。就着地位来说,已经得归回了;但就着经历来说,还没有完全归回,还是在被掳之中,我的想法还是属巴比伦,我的看法是属巴比伦,我的口味、选择也属于巴比伦的,仍然有许多巴比伦的事物霸占。
因此我们需要祷告,“主阿,再带我归回,全人的归回,扭转我的生命如南地的水复流!”
+明天更美好—盼望
5.信心之跃:
虽然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但信心的脚可以飞跃,诗人说:
【诗126:5】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诗126:6】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A、丰收的规律:
本节包含农业原则道理,根据这原则,如同农夫甘心劳苦,因为知道收成的日子必有快乐。信徒灵程的生活也是如此,先有受苦,后有喜乐,先有十架,后有冠冕。传道人用眼泪浇灌了福音种子,就必有丰收的日子,那时,有三十倍,六十倍或一百倍的收成带回神的家中,这是何等大的快乐呢。
“流泪撒种”:并非勉强为难,乃是尽力而为,只不过想到因旱季引致失收时,工作的心情就沉重而流出眼泪。“必然……收割”在原文之意,并非表示那是必然的事实,乃是一个盼望──从干旱季节转变为一个美好的日子。
第6节重复上一节,不同的是他出去的时候只带着种子。但当他回家的时候,是带着禾捆回来。这对于流泪撒福音种子的人,也是一个鼓励,在主里面的劳苦不是徒然的。
B、生命的投资: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人渴望一本万利,渴望不经努力的成功,渴望不经奋斗的成就,渴望不经付出的成绩。“投机份子”遍布各地!“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提醒我们:丰满的收获需要生命的投资!你的投入与收获是成正比的。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基督的生命律就是:由死亡得丰盛的生命。假如一粒麦子不是落在地里死了,乃是放在玻璃橱里仍是一粒。假如这粒麦子是落在地里死了!烂了!但随后带进生命。
有句话说得好:“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要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事而活。”--William
James(1842-1910)。笔者曾看过一个到亚玛逊河流域向土人传福音的宣教记录片《矛尾》。影片中的宣教士被土人用长矛刺死,后来有人翻看一位宣教士的遗物,在他的笔记本里留下一句话:“给出不能拥有的,去得着不能失去的,这人一点也不傻…”这种的投资不是白费的,最后这个部落全部归入主的名下。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让我们看见,许多时候,我们不仅是那位“撒种者”而且更像是那把撒在土里的种子。神的儿女就像种子,他们在人的眼中虽然微不足道,但里面有生命,就是神的生命。然而,我们必须降服于神,让他栽种我们,才能让生命升华,让生命繁殖,让生命扩张!
正如拉格兰德所说:“若我们拒绝不成为种子,落在地上死去;不愿牺牲前途,以名誉、财产、健康作为押注;在我们被召时,为基督的缘故,放弃家园,爱主不胜过父母亲人,我们就只有一个人。但若我们希望结果子,就要跟从我们可称颂的主,成为一粒种子死去,那么,我们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C信心的展望:
暴雨是彩虹的序曲,黑夜是黎明的前奏,流泪是欢呼的底色,撤种是收割的投资……
(诗126:5/6)神使生命回来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理解。遭焚毁的森林能够长出来,折断的骨头能够接上,就是悲伤也不是一种永久的状态。我们的眼泪可能会转化为丰收的欢乐,因为神有能力从悲剧中生出良善来。我们悲痛过度的时候,应当知道痛苦就要过去,欢乐仍会再来。我们必须耐心地等候,因为神的大丰收的欢乐就要到了!
信心之跃
胡燕青
跳起的时候相信你必会
用伤过的手
接着我,把我的下坠停止
即使我慌张的脚
正胡乱踩在
你新愈的伤口上
这首充满“动感”的小诗,让我想起一个场景:一天晚上我在外讲道,从讲台上下来,发现有多个未接电话,是妻打的,原来,咱家小胖(小儿子,2岁半长得粗又壮,20公斤)在睡前在床上疯玩,一个跳起踩在妈妈的腰上,使其本来有腰病的她痛得直钻心…我忽忙的从药医买膏药,止痛药赶回,打开房门,看见的图画是妻抱着咱家的小胖躺着:流泪的眼与红朴朴的小脸,妈妈因痛轻泣底啜声与儿子的熟睡的小呼声交织的是那样动情,那样令人不忍…
默思:人要离开上帝很容易,转个头便忘记了上帝,你的离开伤了他的心,但在他敞开的伤口里给了我们无限的安慰。他永远爱你,不离不弃--不论你是否理解体会,他总是在期待,期待你的归回。
--石立青2013年4月于神学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