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跋:在书山影海中锚定自我

(2025-10-04 12:29:16)
标签:

在书山影海中

锚定自我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当读完这本书稿的最后一篇文章、最后一个句号,掩卷沉思,眼前仿佛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一位沉思的旅人,安然坐于书斋一隅,身后是绵延起伏的“书山”,眼前是流光溢彩的“影海”。他时而埋首于墨香之中,与先贤智者对话;时而凝神于屏幕之上,感怀历史风云与人间悲欢。这,便是本书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一个丰盈而自足的精神世界。
    《在书山影海中》与其说是一本评论集,不如说是一部个人化的精神史。它忠实记录了一位思考者从2011年至2025年间,通过文字与影像与世界对话的斑驳足迹。从“叙事最难”的感慨,到“读写之乐,照亮心智”的豁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与生命的沉淀。
    这本书,是一座时间的胶囊。它收录的每一篇文字,都带着当时的温度与印记。我们能看到作者对《中国震撼》、《钱学森》等著作所传递时代强音的振奋;也能感受到他对《息夫人》、《大清相国周祖培》等历史叙事中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更能体会他在《你在高原》这样的宏篇巨著前,所进行的深刻而执着的文学勘探。从叶永烈到张炜,从曹雁雁到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作者的阅读视野广阔而具深度,既有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也有对细微人性的敏锐体察。
    这本书,也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在“看电视的感动”部分,我们得以重温过去十余年中国荧幕上的经典瞬间。《知青》的岁月回声,《大决战》的磅礴史诗,《焦裕禄》的感人肺腑,《这就是中国》的思想碰撞……作者以一颗敏锐而真诚的心,捕捉影像背后的历史逻辑与情感价值。他不仅是在观看故事,更是在解读时代,从《京华烟云》中看到现代启示,从《国家命运》中读懂强国之路,从《731》中铭记历史之痛。这种观感,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升华为一种理性的观察与情感的共鸣。
    贯穿全书始终的,是作者一种可贵的“锚定”意识。在信息爆炸、思潮纷扰的当下,他始终保持着清晰的阅读主体性。他坦言“为何我如此钟情于阅读评论”,乐于进行“一天出了四个‘为什么’”的思考,这背后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好奇心与独立思考的精神。无论是面对“挑战性节目”的兴奋,还是对“AI盛典”的新奇凝视,都展现了一位“古稀者”开放的胸襟与年轻的心态。正如他所言:“天天读写看,我的生活我的甜。”这种将阅读、写作与思考融入生命本体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最终,这一切的阅读与观感,都汇流成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从屈子《离骚》的反复诵读,到井冈山意义的深入探讨,再到对“战略之书”的深刻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民族的文化根脉、国家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这使得他的文字,既有个人体温,又有时代厚度。
    “书山有路勤为径,影海无涯思作舟。”这本《在书山影海中》,正是作者以“勤”为径、以“思”为舟,留下的宝贵航迹。它告诉我们,在浩瀚的文化海洋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真诚的阅读与思考,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安顿身心,洞察世界。
    感谢作者,用这些真挚的文字,带我们一同神游天地,感受那份因知识与思想而生的从容与甜美。愿每一位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一份宁静的力量,继而走进自己的“书山影海”,开启属于你的那一场精神跋涉。
    谨以此为跋,向本书作者及所有在书山影海中不懈求索的读者致敬。

                                  华 夫                                                                         202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