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后,我才慢慢明白:在国际局势变化上,能源为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难怪,我国近些年来,党和政府不惜一切努力,也要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读张锐的新书,即《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让人在这方面不仅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而且初步认识到当今“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的重大关联,还因此增强了对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此,激动不已的我,忍不住便把读张锐这本新书后的肤浅认知,还有感慨,一并和盘托出,“以飨读者”了。
眼前的这本厚书,在兔年结束前得知出版后,我当即在京东商城上,网购了它。并且利用在小女家过春节的清闲机会,开始埋头快速地阅读这本书。现在,我十分欣喜,有幸能在人们还不太知道这本书的时候,自己就已先睹为快,读完了这本时新的好书!并且,其新颖的观点,还有书中呈现的新知、新智、新境界,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收获!
要知道,若不是以前读过张锐的作品,如他在《读书》《国际展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的书刋上发的文章,或有关对他的介绍,我可能对这本新书不会引起注意的。况且,他谈的是世界上的问题、“天大”的道理!正因为这位毕业于比利时的博士、现任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曾前往亚、非、拉美多国开展实地调研,并且聚焦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政治、权力变革趋势、转型道路分歧、能源供应链竞争、新型合作网络等问题,让人因此爱看他那国际视野、超前观瞻的书和文章。也正因这样,所以,在主媒体网上,只要一看到他的作品或书籍,我至少也要去了解一下才作罢的。
啊,兴之所至,扯远了。就说眼前的这本书吧,为何让我十分感兴趣呢?只因为,我每天读书、看电视,包括写东西时,只要发现有关国内外发展大势,还有能激起自己兴趣视点的,我都会十分地关注、迫不及待地去读去看去思索。如此,张锐的这本新著,到底因何一下就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呢?在这里,只要将这本书的主要目录呈现出来,你就会如我一样,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一读或浏览的。
在《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的目录中,除“序言”“引言”和“结语”“后记”外,只看其所列的八个章目,即可一窥全豹,看出他的国际视野、预见能力、兴奋点的——
第一章 回望:能源与全球政治的关系
一、能源作为大国博弈目标
二、能源作为政治权力工具
三、历史的焦点:竞逐化石能源
第二章 变量:撼动秩序的三大因素
一、俄鸟冲突:虎兕相逢大梦归
二、气候危机:四海翻腾云水怒
三、能源转型: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三章 大势:碳中和时代的全球能源政治
第四章 起伏:全球权力的转移与扩散
第五章 失衡:责任与利益的分配困境
第六章 拉锯:中美欧清洁能源供应链布局
第七章 互联:电和氢催生政治新版图
第八章
未来:中国成为“造市者”兼“造势者”
你看,这本书的目录,就是这样,抓住关键,一语中的,好不夺人眼球!
在了解这书的目录后,不难猜出,这本书大概的出发点、阐释点——
旨在探讨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政治;
深入分析绿色低碳浪潮下的全球能源秩序、权力变革趋势、转型道路分歧、能源供应链竞争、新型合作网络等;
重点关注中、美、欧在能源事务上的激烈博弈;
跟踪探讨俄乌冲突以来所引发的能源挑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诸多冲击。
本书揭露了西方国家在能源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
特别提出,在今天,中国应成为引领世界能源革命的“造市者”与“造势者”。
看到本书的出发点、阐释点后,我就相信,这会让人不得不产生如下的思考要点——
1.全球能源体系的“绿色剧变”将如何改变旧有能源权力格局?
2.是加剧抑或弥合“南北鸿沟”?
3.发展中国家要如何应对?
4.中国要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5.近年的俄乌冲突又给全球能源形势带来多大震动?
写到这里,我们应怎样看待俄乌冲突的影响?书中这两句话是值得想想的——
一句是,俄乌冲突“重塑全球能源流动的指挥棒”;
一句是,俄乌冲突是“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的催化剂”。
要知道,现在化石能源市场越波动,能源转型的动能就越旺盛。
在俄乌冲突不演变为欧陆大战的前提下,欧洲人拥有化危为机、借能源转型机遇把能源饭碗端稳端牢的能力。
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在能源领域有可能陷入战略被动。
非洲能源转型与现代产业必须联动发展、相互支持。
读这本书后,我感觉到,这是一本描绘世界绿色剧变的新锐之作。其关键点在于:
能源大革命如何创造世界新秩序?
书作立足国际一线实践与深度学术思考,揭示了碳中和时代全球能源政治的大转向、大机遇和大挑战。其要点为——
大势:
新能源正在塑造新政治,新旧能源更替,如何影响世界秩序变迁?
拉锯:
从资源竞逐到供应链竞争,中美欧大国博弈何去何从?
失衡:
谁将成为能源转型的获益方?谁又成为绿色殖民主义的牺牲者?
互联:
电力互联、氢能贸易、关键矿产,如何催生政治新版图?
对策:
中国崛起成为全球能源的新供给力量,亟需展开国际能源合作的大胆想象!

这书,由此引起人们的预测,新能源能够创造新政治——
这就是,未来,随着石油战略价值的下降,光伏风电这类清洁能源权重的上升,全球的新旧能源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能源政治格局很可能走向“更多竞争,但更低烈度”。
而清洁能源的开发,能够增强各国的能源自给能力和战略自主性。
总而言之,能源转型能推动各国能源需求的多样化,一个异质的、分散的能源体系完全匹配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秩序。当各国能源诉求不同、对外行动重点不同、合作网络更加灵活多变,将削弱霸权国此前凭借控制关键资源、关键枢纽或通道而产生的权力,其垄断全球能源政治的难度也与日俱增
如此不难推知,在新能源时代,什么样的国家更有可能成为“赢家”?
本书告诉人们,三类国家可能获得更多全球影响力:
一是,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智利、巴西、挪威等;
二是,玻利维亚、蒙古、刚果(金)等关键矿产丰富的国家;
三是,清洁能源技术的领导国家或经济体,如中国、美国和欧盟。
那么,在全球能源权力转移、重构的过程中,中国要如何把握机遇,又面临哪些挑战——
一句话,就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思考:新能源催生世界新秩序,中国如何把握机遇?
要清楚:进入碳中和时代,中国承载着能源供给国、消费国多重身份,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中国在清洁能源供应链、核电产业链、电力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已经使其成为供给全球的能源生产力量、新形态的“能源出口大国”!
当西方国家的清洁能源装备大量来自中国企业,当亚非拉美大量电力工程由中国人设计、建设和运行,当各国街道出现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当中国能源技术有力提升全球能源安全水平,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有自己地看待自己、对待世界。而中国与世界的能源联系也出现两个划时代的变革:
1、中国能源转型与全球能源转型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休戚与共的同频性。
2、中国的能源产业实力与全球能源体系的生产实力形成了高度捆绑、利害攸关的共生性。
这种新的身份、新的关系,成为中国在这个时代最大的机遇。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变化中的挑战。
首先,中国毕竟还是油气进口大国,对外依存度还很高,如何在大国博弈激化的背景下维护油气进口安全,始终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
第二,清洁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中美技术“冷战”“绿色军备竞赛”的突出领域。
位卑未可忘家国!
若及早地、认真地阅读这本书,有可能让我们跟着智慧之人,站在世界与时代的高处,去观照当下,也能增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还有我们为国为民的奋勇争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