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周一 闰二月十九
晴 17/28摄氏度
上午,改写游记
这就是,把昨晚发在新浪上的游记,即《在“一脚踏三省”的边城》,经三个小时的调整、修改,将其一分为二,把前半部分,即游湖南和重庆的边城部分,作为一篇,以原名题目,发在了正扬网上。后半部分呢,即游贵州的内容,以《在“一脚踏三省”的边城:贵州雅架镇》为题,也发在了正扬网上。
临近中午时,经老伴提醒,我们应家门老弟夫妇的邀请,与其姐姐一道,来到了碧桂园他们的家,一同喝酒吃饭。一桌吃饭的还有:本华叔夫妇、桃师原刘校长夫妇等。
下午,抽空读文
在家门老弟夫妇家里,边与同来的客人聊天时,我还忙里偷闲,通过手机,读了下列好文:
1.环球网
社评:我们的反制一定会让挑衅者“得”不偿失
2.环球网
社评:中欧关系上的“乌克兰之结”该解开了
3.环球网 【好评中国·走进湖南】“怀”抱陆港意正浓,山海相连天下阔
4.环球网 明月松
项立刚:中国新建海底光缆有利无弊
晚上,先看后写
先看的电视有:新闻联播、今日亚洲、电视剧《人生之路》34至35集、今日关注。
后写的是,今天的日记(草稿)。
4月11日 周二 闰二月廿一
晴转多云 16/28摄氏度
上午,写文
即修改4月6日至9日这四天的日记,约4千多字吧。
待到将其整合成一篇文章后,我就把它发到了正扬网、新浪博客上。
题目是:《兔年读写看日记(4.6一4.9)》。
下午,读书
先是,看、听两个演讲节目:
1.东方卫视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82集:"到中国去!"。
2.北京卫视 档案第一集:回眸珍珠港八十年——是日本卑鄙偷袭还是美国自作自受
3.北京卫视 档案第二集:恶之源——日本教科书里的黑暗
看听上述两类演讲节目后,不仅让人大受教益,还让人明白了有关的真相呢。
后是,在主媒体网上读书。
读的文章有:
1.观察者网 晨枫:战略目标不明确,美国会在台海重蹈覆辙吗?
读这长文,让人明白:美国在台海战争中的政治目标是什么呢?其实美国人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从前些年的空海一体战,到现在的远程封锁,都体现了美国对中国问题的回避。这也决定了台海战争一旦爆发,美国从战略到战术将处处面临困局,战略上的五心不定必然导致输得干净。
2.环球网
刘胜军:航空领域,中法携手大有可为
3.环球网
中欧班列:向着明媚的春日进发
4.新华网 现实题材电视剧蓬勃发展,带来哪些创作启迪?
5.北京日报 阿果 “声色俱佳”的《西线无战事》
评论说,2022年上映的战争大片《西线无战事》,肯定了这是一部“声色俱佳”的影片,好看的很。
6.北京日报 谷海慧 《寻味》:一碗乡愁,万千滋味
这篇评论,不仅意味深长,还发人深思呢——
两岸题材作品《寻味》是一部极具巧思的舞台剧。故事从一碗牛肉面开始。青年时代随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的李金标,日夜思念大陆的母亲,盼望着早日返乡,吃一碗母亲亲手煮的牛肉面。游子思归,现实却难遂人愿。
舞台上的人物在“寻味”——寻找母亲的味道、家的味道,寻找老味、旧味、原味。舞台下的观众也在“寻味”,寻历史之味、文化之味、亲情之味。
晚上,看和写
看的是电视。节目有:新闻联播、今日亚洲、电视剧《人生之路》第36一37集(大结局)、今日关注。
临睡前,草成了今天读写看的本则日记。
4月12日 周三 闰二月廿二
晴 17/26摄氏度
每天的读写看,虽有点淡如水,却总能让人心里及思想上泛起细碎的涟漪。如此一朝一夕的日子,一山一水的变化,一书一文的阅读、一晚一夜的电视、一篇篇拙文的写作,从从容容,都是给自己的惊喜、给自己的获知得智,还有日积月累为文的收获。
今天,又是如此!
上午,读文不少
比如有:
1.社评:卢拉访华,世界将见证和平与发展的力量
2.观察者网
马克龙发文:构建一个能掌控自身命运的欧洲
3.经济日报 刘晓峰 6G将更好服务千行百业
阅读这类科技与时事方面的文章,让人开眼界、长见识、受鼓舞呢。比如——
我国在5G方面已居世界前列,正在加快6G研发。
6G与AI将全方位深度融合构建全新的6G智能维,既能全面提升6G网络性能,又能更好服务千行百业,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智能维的持续构建,也将实现多项基础理论与技术突破。这些突破不仅限于移动通信领域,也将与AI领域形成紧密互动,推动更多跨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产生。可以预见,随着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为未来社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4.观察者网
卢基扬诺夫、王文:俄罗斯会成苏联2.0,中国肯定会成“世界第一”
5.光明日报 马谡失守的街亭,如今怎样了?
6.光明日报
颜同林 贴着泥土写乡土——读欧阳黔森长篇小说《莫道君行早》
这篇评论告诉我们——
《莫道君行早》,以武陵山区乡村为背景,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续嬗变,而徐徐展开了西南腹地的辽阔一角,熟人社会的叙事伦理,乡间人物的本色呈现,彰显了新时代“新山乡巨变”中乡土的觉醒与复活。
这部长篇小说,像一把沉默而有力的犁,用它闪光的犁铧翻起似曾相识的泥土,在乡村振兴中,散发出久违的另一种乡愁和芬芳。
7.光明日报
朱向前 “农家军歌”的回响与超越——评文清丽长篇小说《从军记》
评论告诉人们,小说《从军记》,借个体反映群体,借家族反映时代,具备了“农家军歌”向纵深发展的延展性,让读者在一个女兵的成长史中窥见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在这个意义上,《从军记》再一次让“农民军人”这个文学形象从历史的微尘之中重现面孔,并且带有朝露般的明朗气息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厚重气质,为军旅文学的发展推进提供了新的生长可能性。
8.光明日报
刘江伟 现实题材创作持续走热——《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解读
这又是一篇文学评论!它让我们看到了当前的网络文学,正呈如下趋势——
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
90后作家是创作中坚,00后成新增主力;
网文产业价值持续放大,生态出海格局初步形成。
下午,准备写篇游记
我两次去湘西花垣十八洞村游后,很想写篇观感游记。只是,一直以来还没考虑好写作角度,因而至今还没写出作品。
今想到,写十八洞村之游,不能再拖了。如此,在今下午的时间里,我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这篇游记怎么写?其意义是什么?为此,我将两次在十八洞村去的照片,从头至尾都熟悉了一遍,还初步拟定了写作角度。
我想,明天,可以考虑怎么动手写的问题了。
晚上,看电视写东西
看的节目为:新闻联播、今日亚洲、电视剧《青春之城》1一2集、今日关注。
看电视后,接着完成了今日读写看的这则日记(草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