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超球
张超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460
  • 关注人气:1,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2023-03-16 19:07:23)
标签:

张超球

游览

沅江

风光带

分类: 游记博文
   牛年的初冬,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我又匆匆来到了沅江西岸的风光带上。一踏上水泥防洪墙的人行道,就感浑身更加热乎乎起来。    
    要知道,近段来的每天,我依然凭借电脑上网。除浏览主媒体的时闻外,主要就是阅读六中全会公报、全会通过的《决议》,以及阐释文件的有关文章等。上午,在老干网协学六中全会精神的会上,听了外地来的专家作有关辅导讲座后,有一定的启示。领会站在时局最前沿的重要宏论,让人深受教育、心明眼亮、壮志云天。我好像看到,在伟大的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不仅越来越伟大、越来越强大,而且前景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最有希望、越来越让其他民族与国家望尘莫及了!
    这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要知道,作为生活在伟大祖国这片安定绿洲上的我们,正越来越感同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香甜、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大地巨变下的美好。早已退休在家的我,看到午后的室外,阳光依然灿烂,便被吸引着,走出家门,前往箭杆河边的休闲广场,以便让身子接受“光合作用”,也好顺带坐下来看看书,或者就近欣赏
沅江风光。
    要知道,迈步在防洪墙人行道上后,见天高云淡、视野格外开阔,景象也好像比往常更养眼了,于是乎,我就此放慢脚步,慢慢地欣赏起周围的景致来了。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这里,早已风景如画!
    初冬的阳光,照在地处沅江下游的县城江边,早给这沿江风光带镀上了一层融融的温馨。不然,这长长的沅江西岸风光带上,附近的条椅、走道上,怎会坐着、走动着那么多的年老之人,正边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温暖,边惬意地谈天说地呢。还有,那些跟着好动孩童前追后赶的中老年妇女,怎会敞开了衣襟,笑语吟吟开怀而乐呢。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的防洪墙边,身暖步健的自己,好像初次来此一样,竟好奇似地,依序鉴赏起周围的一切来了。
    我逗留的这四周,今天怎么啦,几乎处处都让人有些着迷呢?
    你看,这长长的水泥防洪墙,包括在延溪河上拐弯后连在一体的防洪墙,大约二十公里长的样子吧。只见这坚挺的防洪墙,好像斩钉截铁一般,把个有着百万之众农业大县的这个县城,与宽阔的沅江大河周边,毫不客气地阻隔开来了。我记起,正是因了1995年冬天开始,花大力建起的这防洪墙,才使得1996年超历史水位的洪水,再也不能在县城范围内横冲直撞了。要不然,就会像一年前涨水时一样,又要被洪水浸泡个把星期了!这真得感谢当时县委的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毫不犹豫、毫不手软、毫不松动的坚定做法!要不然,那些建在江岸边上的民房、商店以及高楼酒店,怎会轻易地搬迁到异地?要不然,洪水过后的电视焦点访谈节目,就不会谈《“两桃”现象》了——所谓“两桃”,即同属洞庭湖范围内的桃江与桃源这两县,1995年时的县城都遭当时超历史水位的洪水淹没过。然而第二年呢,当超前一年更高水位的洪水来袭时,桃江仍然遭淹。而桃源呢,却因及时修筑了水泥防洪墙后,安然无恙了!幸喜,我们的这届领导,站得高、看得远、执行力强,敢作敢为,造福了百姓!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也正是因了这防洪墙的作用,所以使得防洪墙里边的县城,这二十多年加快了城镇建设,常住人口由建防洪墙前的四五万人,扩增到
如今的二十多万人!其中,县城内现有的四万中小学生,就几乎与二十六年前这里的常住人口相当!也正是因了防洪墙的修建,加上国家经济社会强劲发展的促动,所以使得县城在内涵与外延上,都不断地扩展着。你看如今,十分厚重的县城这里,是一条又一条纵横有序的街道;街道两旁呢,到处都是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宽的街道上呢,虽然大小车辆越来越多,但因有红绿灯的管控,所以都张驰有度、有条不紊地或奔驰或停让着呢。绿荫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虽有些摩肩接踵,却都“行人靠右”、礼貌对人,很井然有序的。可以说,如今的整座县城,无不处处繁华而热闹。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你看,在这防洪墙的外边,则是宽阔的沅江大河,还有与江河并行的两岸绿荫荫的树林美景。这里,与县城街上对比起来,是绝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也就似乎是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了。在防洪墙与江岸之间的沅江西岸风光带上,除了晚间有不少乐队吹拉奏响、中老年妇女们跳广场舞外,其余时间便是一片静谧景象。也就是说,紧贴着防洪墙而去、依着沅江江岸而建的,是一条或宽或窄的人行道。大道上,凡宽敞的平地之处,都有亭台楼阁伫立其间。大道的中间一线,有着一排排四季常青的绿树、中空节直的竹子,等等。这些即使冰天雪地之时,也是一片青枝绿叶的景象。这也就叫,“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吧。若逢适当时节,像道中的桂花树,就会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玉兰树开花了,圣洁的花色与香味,会引来姑娘们的倩影与欢歌笑语。在绿树与青竹之间,还安有条椅、睡石、建有凉亭。临江岸边,要么有类似木料木纹条状的新式材料做的护栏,要么就是用万年青做栅栏。在这护栏栅栏的下边呢,除了水边廊桥外,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两里路宽的沅江了。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你看,在这被电站大坝拦住了的江面上,虽然“漫江碧透,却不见“鱼翔浅底”。为何?只因这深深的江水,掩盖了水下游来游去的鱼儿。不然,在水边廊桥上,怎会坐着众多“放长线钓大鱼”之人,在那里正悠闲地观察着鱼儿在否拖动丝一般的长线,难道他们都是痴汉呆子么?眼光越过这碧波荡漾的江水,放眼东边的对岸,首先看到的是名叫“双洲”的地方,最后远眺到的是双洲那边的东边河,以及那东边河上的江景与座座楼宇。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你看,前面的这双洲,是由几乎紧贴在一起、一大一小的两个江中之洲组成的,故名“双洲”。每当沅江发大水奔腾到这里时,滚滚洪水便被迫因双洲而一分为二开来,然后在被隔离三公里多路后,才在洲尾重新合二而一了。这两水之间的双洲
上,在温饱不足的过去,曾住着一百多户人家。洲上,虽土地肥沃,盛产棉花、花生和芝麻等经济粮食作物,老百姓靠政府配给的统销粮,日子也还过得比江边周围农村人的生活好一些。所以这里的姑娘一般是不愿嫁出来的。而后来呢,周边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加上年年上涨着的洪水侵袭洲上的房屋,他们便按照政府在镇里街道上提供的优惠政策,而搬离了这祖居地。电站大坝完工后,政府又投入巨资,把这江上双洲,改造成了沅江两河拱托之上的双洲公园了!正是因了这双洲公园的建成,才使得人们节假日或休闲时光里,要么经电站大坝开车而来,要么从电站大坝或大桥上徒步前来。人们在此散步、聚会、游玩、打球、休息、观看两岸风景,或带小孩进入游乐场蹦跳,快意舒畅呢。一句话,几平方公里的文化体育公园,供众多的游人来此,尽兴尽意地赏玩呢。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你看,在这电站大坝与沅水大桥之间,这三公里多长的横断地面上,今天显得比往常漂亮夺目了。从防洪墙边开始,放眼望去,风景处处,异常撩人,无不让人感到欣欣然起来。在长长的防洪墙上,沿线还建了几座像“红军码头”等的城楼。城楼底下,是出入防洪墙的门洞。城楼上面呢,有十多根红红的圆柱,支撑着楼中供人休憩与赏景的空间。城楼顶上呢,檐牙高啄,给人一种古色古香、古箭楼之美。在防洪墙临江的墙面上,已成了会说话的画面。这墙面,似闻名遐迩的常德诗墙一样,分别刻有自古以来咏唱桃源山水的代表作诗词、本地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名人佚事、出土文物的代表性塑品,以及这里醇厚的风土人情的例举,还有自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以来,这里为国为民作出奉献牺牲的革命先驱先烈的雕像,等等。紧贴这防洪墙而建的,就是笔者对此依依不舍、名叫沅江西岸风光带的新建景点,或叫沿江的文化公园了!它从沅江支流的延溪河里头,一直到尧河那头,不下二十公里。通过这电站大坝,与沅江大桥,一起携手横跨双洲与两河,使得这沅江的西岸与东岸、这县城的一江四区,不仅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一体,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交流,而且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发展、城区建设与社会的同频共振。就说沅江东岸吧,自电站大坝建成通车后,其城镇街道的建设、房地产业的兴盛、经济的提速,以及当地菜农的出路,都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你看,这里的风景真好!在这沿江的风光带上,无论何时,都在演奏着一首首和美而温馨的赞美诗。比如炎热夏天的夜晚吧,人们三五成群,或嘻嘻哈哈的人流,总是顶着树上放射下来的树影灯光、看着墙上五颜六色的霓虹光芒、踏着地上星星点点灯饰的路标,边散着步,边享受着清凉江风带来的舒适生活。春秋时节,温暖如春之时,傍晚来临后,这里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比较集中的休闲场所。冬天的节假日呢,只要冬阳高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纷纷来此,或分享温柔的阳光,或集聚一起高谈阔论,或一展歌喉畅抒心境,或边相互切磋边翩翩起舞的女人们,还有带着老人儿童来游玩的人们。要清楚,在寒冷的冬季,专心专意来此,或享受温暖的阳光,或瞧常青绿树带来的希望,或分享孔雀蓝江水审美世界带来惬意的人们,已是越来越多的了。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你看,眼前的这沅江大河,多宽阔、多碧蓝、多迷人啊!我知道,她,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里,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上千公里后,才途经这里。千万年来,她滋养了沿途两岸贫瘠的大地,孕育了这个流域人的生命和希望。所以,她是我们这里名副其实的母亲河!然而,母亲河也不是历来十全十美的。比如,一旦山洪暴发、洪水横冲直撞时,柔弱的她,也奈何不了这桀骜不驯的洪水猛兽。所以,有史以来,这泛滥成灾的江上洪水,常常带给沿江人们不尽的痛苦与灾难。过去在家时,常听老人们讲,1929年那年的夏天,沅江突发特大洪灾时,不仅淹没了沿江平区所有的地方,而且把上中游毁坏的房屋与木排,以及祸害的生命,冲得满河漂流,还害得当时的人们,流离失所、十室九空、逃荒外地,九死一生。其惨状,简直不忍形容!刚有记忆力的我,在距县城下游十公里的家乡曾亲眼所见,1954年的农历六月上旬,沅江又暴发了一次大洪水。虽然没听说出现过去的那些惨状,可自己亲身感受到,我的父老乡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了。在我的印象中,当时一般四五十岁的人,都像如今七老八十的人了。不过,经历这次大洪灾后,虽然国力还不行,可党和政府却开始调兵遣将,整治山河了。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曾记得,先是我们湖南省政府,在洪灾过后的1954年冬,调集80万农民大军,在严寒冰冻之下,突击治理了洞庭湖的水患;随后是我们的县政府,在1955年、1956年几年内,每年调集十万左右的劳力,突击修筑了我等家乡的几个堤垸,从而开始缓解了洪灾带来的生存压力。再随后,即使大旱三年、吃食堂困苦时期,冬修水利工程之事,也一直在坚持大修大干。这以后,又是党和政府统一协调,在这沅江大河所有支流之上,下大力修起了发电站或拦水大坝,还有数千座大小水库,从而减轻了母亲河上游来的压力。与此同时,又在这千公里沿江之上,先后建起了像凤滩、五强溪,还有我们这里的凌津滩和桃源等的25座电站大坝,从而大大缓解了洪峰到来的严重压力。除此外,还因势利导,适时调节,择机蓄水,水多时发电,水少时抗旱,变水为宝,为我所用。如此一来,不仅水旱灾害发生率越来越少,而且整个沅江流域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迷人了。眼前的
沅江风光带,便是其中的奇葩之一!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记起这千多公里沅江几十年来的苦难辉煌,看着驰骋在电站大坝上来往穿梭的车辆和行人,远望沅水大桥上那些来来去去的大大小小的车子,还有江上双洲那些移动的小车和游人,以及发电站底部冲出的翻着浪花的滚滚清流,我的心情有些激动起来了。
    我很感慨。这沧桑的沅江,幸喜今天遇上了好时代!要不,怎会有眼前这迷人的风光?这风光中,怎会有阳光沐浴下丰衣足食、溢满自豪情怀的人们?这七十多年来,从地方的巨变,到我们人民的衣食无忧、自由美满生活的实现,完全是靠了一心为了民族复兴、为了人民翻身幸福的伟大的党啊!
    我很兴奋。随着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决议》的施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的我们,在逐渐明了我们党“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未来应该怎么走”的深刻道理后,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就会自觉地跟着党奋勇向前!这也就叫在新时代的今天,“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了吧!如此,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的我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开创美好未来的!
徜徉在沅江西岸风光带上

    我很自豪。未来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必将世界第一、无敌于天下,必将风景这边独好!随着祖国的兴旺发达,我们沅江风光带这里,也必将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眼见晚霞燃烧,不少地方华灯初上,我只得赶忙穿上被阳光晒热了的衣服,心满意足地离开这沅江风光带,回家吃晚饭,准备看鼓舞人心的新闻联播等
电视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