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读写看日记(2.15-2.17)
(2023-02-27 18:00:45)
标签:
兔年
读写看
日记
杂谈
|
分类:
人生往事
|
2月15日 周二 正月十五
多云 0一12
上午,外去办事
其过程及经历为:
去局机关,与正开车外去的小向,做了简单交谈。
去新华书店,先是找郭经理问事,后是与小朱小郭聊事。
去文联,找袁问询有关事情,向办公室小刘介绍了有关情况。
去宣传部找有关部长,未见到人。
去老科协,找到了五十年前的高中老学生刘,办了有关之事。
下午,网上读写
回家后,我在主媒体网上,读了一些文章。如:
1.环球网
“中国天眼”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
2.中国两大名门望族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好文章!为何不少大姓大户人家,至今出不了拔尖人才?而这钱家和梁家,为何如此地出类拔萃呢?
一是“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
一是“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梁氏家族。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3.新民晚报 北北:减半
4.上观新闻 桑胜月
今天,我被温柔以待
5.广州日报
王国梁 适当离开人群
这篇作品好!它告诉我们,为何要“适当离开人群”?只因为——
生活的多半时间融入人群,留一少半时间给自己给心灵,为的是不在人群中迷失自己。出得红尘同时也能入得红尘,入得山林同时也能出得山林,这才是最佳状态。
身处人群,不随波逐流,也不流于浅薄。远离人群,不孤独迷惘,保持淡定从容。融入人群的时候,不显得格格不入;离开人群的时候,不贪恋富贵繁华。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状态。
6.《北京日报》
李秋河 何妨多些书生气
这文,让人读得心花怒放。为何?只因说的道理实在太好了。如——
实,多些书生气未尝不是好事。特别是党员干部,书生气更显宝贵。
首先,多了书生气,便少了些官气。
不学习者往往也不爱思考,不喜反思,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若是手握权力,更易滋生高高在上、胡乱决策、盲目蛮干的歪风。而真正富有书生气的人,大多求知欲强,注重向历史汲取经验,向身边先进学习,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懂得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遇事自然更多了些深思熟虑。
其次,多了书生气,便少了些匪气。
第三,多了书生气,便少了些油滑气。真正富有书生气的人,大多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拉关系,跑门子,把精力留在干工作上,才能做到干干净净。
读书明礼,读书养心,读书修德。多读些书,多些书生气,其实就是涵养浩然正气。
7.光明日报
王卫平 《子夜》出版90周年与史诗性创作
这篇文学评论,谈的实在太好了——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春末夏初的上海,主要讲述吴荪甫为发展民族工业,筹组经营信托公司,兼并八个小厂,既受困于劳资冲突,更受到金融资本家的围堵,最终失败的悲剧故事。
重温茅盾先生的代表作,可以感受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当下的赓续、创新和提升。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当代作家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职责,需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晚上,又看又写
看,看电视。看的节目有:
新闻联播、今日亚洲、电视剧《我们的日子》17一18集、今日关注。
之后,写东西。这就是,草成了今天读写看的这则日记。
2月16日 周四 正月廿六
多云转阴 7/10
上午,上网读书
在主媒体网上,自己被吸引着,一连阅读了不少好文章。比如:
1.天皇投降,日本军人不甘,目睹中国在朝鲜战场的剽悍表现,服了
2.科工力量 西摩·赫什:美国是怎样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
这长文,写的是,美国记者揭露美国政府的罪恶。这,实在让人意想不到!文章指出在去年6月的一次北约夏季演习中,海军潜水员在演习的掩护下,潜水放置了远程遥控炸药,三个月后这些炸药摧毁了四条北溪管道中的三条。
3.南亚研究通讯 外国学者:重压之下,印度会不会抛弃俄罗斯?
文章说,印俄长期伙伴关系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交易关系”。但这种关系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俄罗斯不能兑现对印度的防务承诺,如果印政府对中俄关系越来越警惕,印度只会选择更加疏远俄罗斯。
4.《全球变局》 姚洋:北大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教育如何促进阶层流动?
5.《求是》王志琦 基层工作“三悟”
文章说,基层锻炼使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是青年成长最好的“课堂”、最厚的“沃土”,到基层去历练,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青年应该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扑下身子,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磨砺才干,为成长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6.求是重要文章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7.求是
刘永坦 矢志筑牢祖国“海防长城”的杰出科学家
文章告诉人们,刘永坦同志是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是科学素养深厚、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的战略科学家,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
8.董宇辉对话易中天:人生若不读《曹操》,活该被社会毒打几百遍!
9.中华诗文学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个个才华横溢
下午,网购后写
两件事:
先是在京东网上,购买了易中天的《曹操》三卷本.
之后,修改日记。
经三个多小时的修改、润色后,日记改好了。于是乎,我便于傍晚时,将其发到了正扬网上。
题目为:《兔年读写看日记(1.30一2.1)》。
发到新浪网上的,因不顺,只好将其一分为二:1月30日的日记,则改为《湘西一日游三处》,早于后面的两则日记,发了出来。
晚上,先看后写
先看的电视为:新闻联播、今日亚洲、电视剧《我们的日子》19一20集。
后写的东西是:今天读写看的本则日记。
睡觉前,想到一件事,让人为之担忧。这就是,白天通过微信,写了五百多字,劝侄孙女豆豆在毕业之前,注意生活,以养好身体;注意改变太内向、又不注意与人打交道,以解决微笑应对,利于就业。这,不知她听不听呢。唉,单亲家庭的女孩子,尽管大学即将毕业,可情商不高的情况下,不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啊!
2月17日 周五 正月廿七
多云 7/16
上午,网上读书
内容有二:
一是浏览时闻。
二是阅读文章。如:
1.央广网 时间属于奋进者
历史属于奋进者
2.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中国
3.中华诗文学
十句老话儿,说尽人生百态
4.观察者网 晨枫
中国突破了高超音速飞机的关键技术
5.光明日报 阮南燕 女性形象塑造折射社会文化变迁
这篇专谈“女性形象塑造”的文章,很有意思呢——
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从顶起半边天的“铁娘子”,到柔弱感伤的女性知识分子,再到都市白领精英,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单一到丰富,从男性化到个性化,不仅反映了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文化与时代的变迁。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人争做“铁姑娘”,男的女的都一样
改开后社会转型期:在外像铁人,在家像女人
新世纪以来:逆袭“大女主”大量涌现,女性形象越来越丰富多彩
6.北京青年报
新版京剧《大唐贵妃》重现千古绝恋
午间,在新甑缽子那里,与张家姐弟一家,一同接受了刘王夫妇的宴饮,并向华英老弟的小女,了解了出国到她的公司就业之事。
下午,图书馆看书
晚上,先看后写
先看的是电视,与前一天的节目相同。
后写的是日记,即今日的本则日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