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读写看日记(1月22日)
(2023-02-06 11:37:59)
标签:
兔年
读写看
日记
回望
杂谈
|
分类:
人生往事
|
1月22日 周末 正月初一
小雨 4/7摄氏度
虎年忽然间过去,兔年突然间来了。新的一年,又将毫无疑义地让人收益满满。兴奋不已的我,从这正月初一开始,就依然的首先读写看起来了。
上午,读书看报
内容有:
1.光明日报 【社论】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进发!
读这社论,令人很受鼓舞,同时让人感慨万千。今天,我们中国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想,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2.参考消息 人民币全球重要性日益凸显
3.光明日报
王建宏 红红火火闹新春
读这文,让人充满激情。你看,文中如下小标题,就是如此——
烟火漫卷红崖村
三坊七巷福满地
彩灯遍张玉兔灵
金沙璀璨古蜀现
从大年初一开始,灯海里的舞台上,有近百场风情演艺轮番登场,带领游客踏上妙趣横生的博物馆之旅,进入欢乐喜庆的新春乐园。
4.光明日报
刘德有 点铁成金——谈诗的化用
文章说,把相同的语句放入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将前人的句子进行艺术改造,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有时,后人的诗句反而比原作者的诗句更加出名。作为一种再创作,若用得贴切,与整个作品融为一体,不留痕迹,便可成就“惊风雨、泣鬼神”之作。
5.光明日报 灵兔呈祥——兔画·画兔
这画评,可谓点石成金——
寅虎摆尾辞旧岁,灵兔呈祥送春归。
古往今来,兔与我们的祖先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犹如精灵一般,跳跃在现实与信仰之间,投身于年复一年的循环,不知疲倦。
6.北京晚报 《文学的世界》:阅读经典需要方法
这文道,文学既如“一盏灯”,是作家“心灵的表现”;又是“一面镜”,是“现实世界”的反射或折射。
要把握文学作品的要点:情节、人物与主题。
你需要抓住作品的一个无比有趣又极为重要的精髓:以高潮出现的位置感受作品的不同冲击。怎样观察人物。你可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把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作对比,发现作品中人物的多样化;二是把一个人物的前后变化作对比,观察人物的成长性。人物的发展正是很多成长小说的重要观察点。
要知道,文学欣赏有路可循!
7.光明日报
马珂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读《奔跑的山寨》
文章评论道,谭谈新近出版的纪实散文集《奔跑的山寨》,一篇篇描绘乡村振兴的精美散文,不禁让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作品以城里人返乡的视角,跨越城乡的空间之隔、跨越世纪的时间之隔,真实地记录我们党带领山区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精准扶贫、攻坚克难,发展养殖种植产业、开发旅游民宿资源、打造新型文化景观等一系列改变落后面貌的生动画面。这,堪称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8.中纪委网站发声 春晚小品《坑》辛辣讽刺
临近虎年结束之时,看的这小品《坑》,让人忍俊不禁。该剧教育意义大,非常形象刻画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躺平式干部”的社会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行为,贻误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损害的是民生福祉,而且正如马丽饰演的马局长所言,他们伤了百姓的心。
9.环球网 社评:春晚昭示的文化意义是世界级的
社评说,一个在文化上有影响力的现代民族,应该有其代表性的现代文化产品,春晚就是凝聚着中国人精神和创造的现代文化产品。40年来,大到国家发展进步,小到每一个家庭的变化,都能从春晚中找到印记。每年一次的春晚,构成了一代代人温暖的集体回忆,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年俗,也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超大规模的文化现象。
春晚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一路前行,中国具有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中国人来说,每年一次的春晚串起了过往的岁月,“向前看”则是春晚不变的旋律。一群“小兔子”在春晚舞台上“种”下了春的花,而无数种子在中国大地上已经生根发芽,即将迸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绽放。我们相信,这必将是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下午,重看春晚
大概是下午3点钟后,先是小女夫妇、后是大女母女来家了。他们打开电视,看央视春晚时,我便陪着,重看起这个节目来了。好看着呢!
傍晚,我们一家大人小孩十三位,又坐到了大圆桌旁。吃饭喝酒时,大家品着腊肉腊鱼等美味佳肴,谈天说地、欢天喜地,热热闹闹起来了。
晚上,先看后写
先看的,仍是昨晚的春晚节目。
后写的是日记,即兔年读写看的第一则日记。
我很满意,兔年的初一!
兔年的第一天,就是这样,我不仅与自己的一大家子欢度新年,而且自己因有读写看的精神生活,而过得如此地有意义、有收获、有兴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