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 周六 五月初六
多云转大雨 23/30
上午,读书报
在主要媒体网上,读的文章有:
1.明叔杂谈:这场仗打了100天,拜登也怕了
2.琴剑:美国对华战略的“三心”、“二意”
无妨中国走好自己的路
这文,分析到位,又有定力。文章指出——
说到底,不管美国对华战略怎么折腾,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无法改变时代大势和人心向背。尽快以实际行动,回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正轨,才是美国最明智的选择。
3.观察者网 于滨:俄乌战火再起与中国的原则性中立
该文告诉世人道——
当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急于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时,中国以其独立公正的姿态在交战各方之间慎重其事。
4.观察者网 北京的乌克兰叙事
这文,告诉我们两点——
中国跨世纪的两次中立。
按照亨氏的逻辑,目前的俄乌冲突可定义为“西方内战2.0”。
5.从端午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该文劝导人们——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14亿多中华儿女就应不忘初心,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在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在品读端午文化中涵养家国情怀
这文好,让人受教益——
又是一年端午节,让我们重温屈原的爱国精神,涵养伟大深切的爱国情怀,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中,用不懈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与梦想。
6.人民日报海外版:让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
这为老年人着想之文,令人感动——
手机扫码、视频聊天、线上买菜、预约挂号、网络直播课程……从基本的生活保障到多样的文娱活动,互联网技术正融入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日渐成熟的智慧养老平台、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适老产品“用得惯”
网络诈骗“防得住”
实用服务“跟得上”
7.北京晚报
张晓倩:跨越百年的女性画卷
读这小说评论,让人又获新知——
邵丽的小说《金枝》在书写家族故事之下,再一次以细密的笔触烛映了女性这一群体的命运。作家以第一视角和全知视角交错叙述,或工笔或写意,呈现了二十多名女性的人生跌宕,织就了一幅跨越百年的女性命运画卷。
女性不是天然地跟随时代发展而整体摆脱社会性别的桎梏,而是需要一个一个女性个体持续努力地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
邵丽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各类型各层次的女性形象之所以能够赢得读者的“同情”,正是在于她呈现了女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可能性选择,为读者关照女性打开了更富有人性光辉的视野和角度。
8.北京晚报
洪宇 宋词:当歌词成为文化
读《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就可知——
宋词经常抒发人们心中的不满和悔恨,但是在众多的宋词中,大部分还是情爱的、当下的、想象的、失去的、烙印在心上的人和事。
下午,写东西
下午的写作,效率较高,先后发了两篇博文。
一是,把昨天上午发在微信中的一篇,经扩展后,于2点多钟时发了出来。题目为:《致高一班的同学们》。
二是,把今日之前三天的日记,经合为一体修改后,也于晚饭前发到了网上。
其题为:《虎年读写看日记(6.1一6.3)》。
晚上,看与写
当大雨来到的傍晚,乘着爽爽的凉风吹进室内,我开始了看电视。
看的节目有:新闻联播、今日亚洲、动物世界——大象、京剧《白蛇传.祭塔》、今日关注。
看电视结束后,随即转入了写。这便是,写作今天的日记。
经努力,至11点时,草成了这1.6千字的日记初稿。
6月5日 周末 五月初七 阴
22/29
今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发射升空。这可是个极不平常的日子!为充分利用这喜人而难得的机会,我在这个时段内,将其一分为二了:
一是,8点至10点前,我打开电脑,在主媒网上,一连读了不少文章。这便是:
1.央视新闻 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2.诗心雅韵
愿您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
3.经济日报 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发布
4.流量转销量,助力旅游业复苏:云旅游,不仅看上去很美
这谈“云旅游”之文,有意思——
云旅游,虽然无法带来身临其境的旅游感受,但相比走马观花式的实地旅游,云旅游借助数字技术等丰富旅游体验,等疫情结束后,可以作为实地旅游的有益补充。
可以预见,围绕云旅游的服务创新,将不断提升景区、博物馆等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化服务水平。云旅游在提升吸引力与文化内涵以及增强游览体验上将发挥长远作用。
5.群众新闻网 秦平:端午习俗“圈粉”世界
读这文,不仅让人更知道“端午习俗”,而且让人为之兴奋。为何?只因为——
端午习俗“圈粉”世界,背后是中华文化对世界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14亿多中华儿女在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姿态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同时,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
5.中华诗文 十句古文名句,
句句感人肺腑
6.人民网
“211大学高材生”22年不与家人联系,掏出身份证时警方都惊了
7.人民日报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二是,上午10点,开始看央视直播节目。
这就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直播
我从这电视直播中,看到了:神舟十四号10点44分升空后,经577秒的发射,已准确进入即将径向与空间舱对接的过程。其时啊,让人兴奋不已。要知道,此后6个多小时后,神舟十四将圆满对接空间站,又将使得我国向空间强国迈进一步。这是多么令人振奋之事啊!
下午,在读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文章,即《发射成功!神舟十四号将创下多个“首次”》后,我接着开始了阅读新书,即《见识》一书。
这《见识》,是吴军的《态度》和《格局》系列的头本书,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古今中外智者对个人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功地过一个精彩的人生。同时,作者也就商业本质和未来世界,分享了他在职场晋升和投资等方面的经验。当然,全书就是围绕个人的精进这个主题。
晚上,又看又写。
先是,看电视。节目为:新闻联播、中国舆论场、电视剧《三泉溪暖》15一16集、今日关注。
后是,写东西。写的是,今天读写看的日记。草稿份量,大约1.3千字吧。
6月6日 周一 五月初八 多云
22/34
白天的多半天里,我都在主要媒体网上,读了一篇篇的好文章。回望起来,简直就是一种爽爽的精神享受。
1.观察者网
施洋 一周军评:俄乌战争百日记,太平洋也不太平
2.观察者网综合
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3.星球研究所 来,刷个火箭!10分钟看完中国长征火箭50年
看读这视频加诗歌,让人振奋。为何?只因为——
50年白驹过隙/50年箭指苍穹/一代代长征运载火箭点火起飞
让我们的卫星环绕地球/嫦娥奔赴月球/天问探访火星/航天员进驻天宫
4.环球网 中国“太空家园”年底建成,神舟十四号肩负重要使命
读这文后,我才知道,原来“神舟十四号”还“肩负重要使命”——
尽管美国一直禁止美西方与中国航天合作,但中国载人航天近些年来大踏步前进,迅速走到太空探索的前沿和中心,越来越多国家表达了希望与中国开展航天合作的意愿。这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人民将沿着我们选择的正确道路继续追求中国梦”。
5.光明日报
姜国权:数字时代的语言新特征
“数字时代”,“语言新特征”有以下多“化”呢——
全球化.智能化.虚拟化.数字化.多元化.普惠化.便捷化.立体化.创意化.规范化。
6.光明日报
杜永道:给孩子讲故事,语言须“三化”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文中告诉我们,要“三化”——
讲故事是激发孩子想象力、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乃至埋下文学种子的绝佳良策。给孩子讲故事想取得好效果,语言需要“三化”:直接引语的人物化、叙述语言的情感化、描述事物的拟声化。这三点切实可行,且效果明显,讲出的故事更精彩、更具吸引力。
7.中华读书报
程水金:今天我们如何读《尚书》
“如何读《尚书》”?文中观点是——
《尚书》,作为一部千古流传的人文经典,其内容之丰富,其思想之深刻,任何归纳与概括的企图,都不免显得简单与粗暴,难逃鲁莽灭裂之讥。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细读文本,入其壸奥,深造自得,方可左右逢其源。任何经典的经典性,都是在不断“温故而知新”的文本细读之中逐步开拓与彰显的。
8.文艺报
马光复 《我们的队歌》:触及心魂的感人交响曲
这小说评论,让人开眼界呢——
张品成的长篇儿童小说《我们的队歌》读后,令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选材新颖、故事感人、内容独特、人物生动,讴歌真善美,极具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小说,不仅有十分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艺术形象,也有真实的现实与历史书写,一气呵成,引人入胜。通过阅读《我们的队歌》,能使孩子们永远牢记红色历史,不忘传统,大力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拼搏与不怕艰苦追求理想的信念,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午的空余时间,去图书馆,浏览过新书。
下午四点半时,准备改写一则日记的,却因临近晚饭时候,所以,只好静下心来,开始了做晚饭。
夕阳落山后,我开始了看电视。节目为:新闻、时评和电视剧《三泉溪暖》17一18集。
最后,草写了眼前的这则日记,大约近2千字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