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呀,前半生历尽坎坷(下)

(2022-05-04 15:18:14)
标签:

张超球

人物

命运

回望

杂谈

分类: 随笔
     4.青春:一路悲歌 

    今天,阳光灿烂,蓝宝石般的空中,“我们年青人,有颗火热的心”,正荡漾其间。这新时代里的五四青年节又到来了,有梦的青春就会发光!是的,人的青春,都是十分美好的。尤其是少女青春,更是五彩飞扬时。而作为当老师,特别是像张老师这样擅长教书育人的知性女子,当年,既风华正茂,又憧憬着美好未来,更该是青春奋发才是!
    然而处在四五十年前那动荡的年代,又因生父的家庭出身受到牵连的她,少女时的年华青春,却是一路悲歌!
    六年前深秋的一天,驱车随张老师一起,来到她娘家商量我们家族统一族谱之事时,当地的老人们看到同属一家的宗亲相认,那高兴与热烈之状自不待言了。闲暇之中,他们却无意间一下聊起了张老师在家做女时坎坷与不幸。虽然,间隔了半个多世纪,可他们对此却记忆犹新,唏嘘不已。尤其是,少儿时张老师虽被接到贫农家里做女后,来自生父的家庭出身,在她的青春年华阶段,总时不时地被人强拉硬拽地套在她的头上、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就像孙悟空戴的那个紧箍咒一样,可被人随意拿来制服一般。还有个别人妒忌那十四岁到二十一岁这段教书不平凡作为,更还有牵涉到她那与恋爱婚姻有关的话题,总是常常被扭曲到一起,供人发泄嫉恨、上台被批等等的不幸,让这些娘家人怒不可遏、愤愤不平。
    前文说过,到1968年底,当了七年多民办教师张老师,曾因先后被区联校表彰为“王牌教师”而屡遭陪着“走资派”上台挨批后,便被宣布不能再在学校教书了。当时委屈不已的她,回到生产队参加劳作的头两年对重上讲台抱有一线希望。她盼着,在生产队好好劳动、多多流汗付出后,领导还会要她重操旧业的!
    岂料,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挨批挨整之事,无不让她如雷轰顶、幻想破灭。

   历史步入1969年,以及后的几年里,她精神上受的打击,总是接连不断。
    在这里,笔者从四位来自张老师家乡的老书记、家乡人,也就是后来我们机关的老局长、老骨干同事们,还有的中学同学、后来与张老师同校的同事,以及现在家族联谱与我们归为了一个家族的张老师娘家的老人,我在与上述同事、同学和宗亲们的聊事中,无意中听出了有关张老师当年遭遇的几件事——
    第一件:人被批1971年冬修水利的水库工地上不仅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在工地专搞政宣鼓动工作了,而且有一天晚上,突然遭到了工地大会的批判,并从其生父家庭的出身出发,给她罗列了“十大罪状”!原来,插队到她家乡的几个高中毕业男知青,看到当过小学老师的她,能力超过他们人也他们成熟沉稳,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无论在积极劳动还是排练文艺节目,一直受到当地人的普遍赞赏。如此,有的人妒火中烧,依据非法截取并私拆她的恋爱”信件,便在个别造反出身领导的默许下,发起了对她的批斗。指斥她,不仅不好好接受“再教育”,从不正眼瞧他们这些工人阶级的子弟,清高自负,以蒙骗群众而获取好感对此,了解她的干部群众同情她、宽慰她。她也明白,这是其中个别对她居心不良者的作祟,还有人想为此捞取早日回城“觉悟”资本。可是,这阴眉吊眼、惯于使坏之人,不仅到1977年才好不容易最后离开这里有了工作,而且五十多岁好端端的年纪就一命呜呼了!看来,为人不要使坏啊。对于批判大会给安的莫须有的罪名,使她再次感受到了被人肆意欺负的悲哀精神上又受到不小的刺激。记得此前的1967、1968年两年间,她曾几次在区乡教师大会上遭到上台批判。有的揭发她搞“智育第一”,引诱学生走“白专道路”;有的区乡联校树立的黑典型;见她会上公然申辩自己无罪之时,便口号要她向伟人“请罪”。还有,她十六七岁时勉励自己写的这首诗——“课堂书声琅琅,山谷余音回荡偏僻山区一学堂,座落高山岭上。农家孩儿皆夸,勤劳聪明听话教师精心勤浇灌,祖国英雄之花”——还被大会批之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毒草”!这真是黑白颠倒、人性扭曲无所不用其极!
    第二件事:家被抄。1969年4月,刮“红色风”乡里来了几个整人上蹿下跳角色,把她从田里喊回家后,她老老实实地交出“变天账!天啦,这不是对她的人身诬蔑吗?其后,什么也没到时,他们就把其学兄从大学寄给她的几封信强行搜走了。她据理力争:“这是受法律保护的私人信件!可是,柔弱在蛮横面前,文明遭遇野蛮,不仅无济于事,反倒被安上“顽固不化”的罪名!如此这样抄她的个人物品,曾经历了多次!绝想不到,一位几乎与共和国一同长大的少女,竟遭遇如此奇耻大辱!可想而知,几年乡里区里树立好教师典型一下就成了一个“不接受再教育”的反面人物!可怜自五岁起就在贫农家长大的这姑娘,入另册!
    第三件事:。上述两事之后,正在参加社员大会的她,突然被大会通知:张某因家庭出身,不能与贫下中农一起开会了从此后,人们在室内开会时,她就只能在田间劳动!作为青春向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学生的热血姑娘,从此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她的心在滴血。看着这位自小在眼面前一天天长大的好姑娘,又是早慧而知书达礼的民办教师,善良的人们无不在为她鸣不平的同时,更怕她想不开出意外呢!
    第四件事:被逼。本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经地义。作为自身优秀的她,从不缺乏追求者。比如考上重点大学的学兄,乡里的干部,有的多次来信表达,有的当面求婚。可是,碍于已故生父的家庭出身,内心清醒明白的她,从来不敢答应此事。因为,她生怕影响对方的分配或前途,再说也顾虑得不到领导的批准。而附近几个村里的负责人呢,也想娶她。可她呢,不是觉得组织上通不过,就是人品不行,或觉其长相不愿违心屈就。后来看到她身处逆境受气时,不少热心人为她介绍对象,想助其早早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可她呢,总看不上对方,或不愿委屈自己,而没有同意。还有些人呢,要么乘人之危,想迫就范;要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请人上门提亲,甚至说些话,逼她非答应不可。可她呢,对此愈加反感,干脆一句话回之:就是不嫁人,也不委身他人!管他媒人是不气冲冲离去的,她也不能顾及人家的感受了。
    经历这些事后,虽然以往头脑清醒也比较自信的她,现在却时不时在想:
    难道,世道会如此继续下去吗?
    难道,头上青天,会要塌下来吗?
    难道,与世无争之人,还会不得安宁吗?

    头上的乌云没有散去,处境也越来越逼人起来。当时看不到光亮的她,有些把握不住自己了,情绪也呈现出遇事逆反的心态。这似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到几时?”
    人啊,设身处地想,谁能不感到“黑云压城城欲摧”呢?
    对张老师当年的遭遇,或叫不幸吧,再叙说下去只会让人徒增悲叹。而应清楚的是,她的身边已无得力的亲人替她出头了!
    要知道,贫农出身的父母,即养父母,本是可为她伸张正义的,然而,一个早在1962年病逝一个已改嫁他人,而且身边还有三个幼子,况且这只知辛苦劳作、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哪有胆量与能力为可怜的女儿出气呢?同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伯父,已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了!同在一个队里大屋场上的左邻右舍呢,都是老实巴脚之辈,谁能为她说得上话呢?
    写到这里,我记起一句名言:“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这话,很能反映遭困厄后的人随后的悲苦。此后的张老师,几乎形单影只地在队里天天出工,上工地后一天不停地挑土。这没什么呢。尴尬与难受的是,每逢“双抢”与割晚稻,她就有些难为情了:割稻的日子,以家庭家族搞自动组合时,一个柔弱女青年想参与进去,割稻与抱稻,倒是可以,可挑毛谷、抬打稻机呢?她就无能为力了!
    不过,热心公益、积极劳动的惯性,她未改变过。从张老师娘家人对她的感叹感慨中得知,当年的她,虽处境悲摧,却从不沉沦。只见她,白天和社员们一道参加插秧割稻,捡棉花,锄草,薅稻,送粮谷,修水库,修公路,风雨无阻收工后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还为生产队的宣传队排练节目,不仅自己参与演出,还耐心耐烦进行编导示范,让一个生产队的宣传队在公社演出有节目上演,与其他大队的宣传队相媲美。同时,她还是队里的义务宣传员,常常利用午间休息时间更换队里的黑板报,还常带着锹和装满石灰水的桶子,在大道两旁的田墈上,自己铲墈,再用扫把蘸石灰水书写标语。这一切,她都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她的为人,她的努力,她的付出她的少小以来名声,一直是有目共睹、大家公认

    忍耐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甘甜的。
    上述的辛酸日子,虽然直到1977年初嫁人出来才结束,可此后,1979年那个春暖花开时节到来时被老领导发现并重返学校讲台后,十分珍惜当老师机会的她,不仅把此前十年的坎坷遭遇,当成了激励自己奋进的磨刀石,而且更加青春焕发,以校为家,一心扑在了教书育人事业上,力争用行动把逝去的宝贵青春夺回来。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顾其夫始终的不理解、不支持、施压力、拖后腿,甚至经常从家里冲到学校里吵闹不止,把她的一点工资也强行领走,可她顾不得这些,还把婆故意不带的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带在身边,坚持几年边教书边利用节假外去参加函授学习。功夫不负苦心人!坚韧、顽强而刻苦的,在担负初三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当一个毕业班班主任的同时,不仅在1983年大专毕业,当年考上了中学公办教师,而且马不停蹄,随后又经自考获得了中文本科毕业证书,还在调进县城中学前,在县总工会召开的先进职工表彰大会上,代表教育战线教工大会发言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年轻时坎坷不断的她,经多年磨难,终是站在了掌声与欢呼中
    有道是,苦难是所大学校,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透过张老师前半生的坎坷经历,让我不仅感受到“梅香历苦寒”之艰辛,而且更爱读伟人的《卜算子.咏梅》了。在结束本文时,我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这首词来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