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超球
张超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460
  • 关注人气:1,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庆到了,感慨在天安门城楼上

(2018-09-27 16:18:41)
标签:

张超球

在天安门城楼上

所想所感

杂谈

分类: 游记博文
    游览过天安门的人,可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总让人感慨万千。而国庆节到来时,这种感觉尤浓烈十分。
    这是为何?
    只因为,这首都的中心天安门,历来就是我们十分景仰的地方;而且,我们国家的五代领袖都曾先后在此,阅兵,向人民致意,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盛事。至于我们普通百姓,能登上这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去感受、去领略中华盛世到来前的自豪感,那是以前连做梦也不敢想象的事情。
    记得开始上小学时,一翻开语文课本,第一页上是伟人毛主席那慈祥的面容;第二页上呢,便是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了。只见这画面上,给人突出的印象是:红墙,黄瓦,又高大,又美丽。从此以后,这天安门城楼就和伟人的光辉形象一起,同时深深地辉映在了我的脑海里,而且一直让人非常地景仰与向往。后来成为青年后,只要一听到小学生们唱那《我爱北京天安门》,我就对此油然而生敬意,并奢望着,自己若能亲眼看一下这天安门,那该多好多幸福哇!等到后来途经北京,或出差北京,也因来去匆匆,只能远远地在广场上,面对天安门城楼及毛泽东主席的光辉画像,伫立敬仰了。及至退休后,不仅有机会在天安门广场漫步游览,而且能亲身登上这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那更是以前连做梦也不敢想象的美事。
    
    这朝思暮想、令人陶醉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当2012年5月18日来到的时候,奢望登临天安门城楼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那天,下午2点,从人民大会堂参观出来后,沐浴着灿烂阳光的我们一行,接着沿天安门广场一边,经长安街地下过道,步上金水桥,在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下,穿过厚重的城墙门洞,终于缓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一踏上天安门城楼,见其雄伟壮观的气势,便立时让我感觉到,这里,包括整个时空在内,都充盈着非常浓厚的王者之气!这,顿时令人自豪起来了。
    
    这里,是新中国成立69年来,五代领导同志,先后检阅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向广大人民群众挥手致意的地方!
    站在巨人、伟人们当时挥手的这个最神圣的地方,我激动、我幸福、我自豪,其无上荣光之情溢于言表。
    在天安门城楼上,溢满情怀的我,向前方广场依次正望去,只见横过城楼的下方,由东向西这宽畅而抒情式的长安街大道上,满地的公交车、小轿车,正秩序井然地来往穿梭其间。往前的天安门广场上,只见到处都是如织的游人。放眼望去,广场正中的中轴线上,近眼处,那高高的旗杆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着东风,欢快夺目地舒展着。我兴奋,我感慨,这五星红旗,是我们新中国的象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作为中国人的荣誉感,更是内心深处对祖国爱的共鸣。五星照耀,伴我前进;红旗飘飘,爱我中华!视线稍抬处,便见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高耸挺立在广场的正中间位置上。这里,寄寓着我们的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对为共和国建立、为人民翻身解放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烈士英雄们的无限感恩与崇敬!正是这大约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才迎来了中华民族从过去的苦难走向了现在的辉煌我们今天之所以崇尚英雄、怀念烈士,就是要永远铭记历史,赓续英烈精神,进一步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再往前望去,是毛主席纪念堂。在这庄重、肃穆的高大建筑里面,既有巨人潇洒的白色坐像,也有他仰躺在水晶棺中的不朽身躯。并且,每每天天、年年月月,这里,都毫无例外地接受着来此缅怀、凭悼巨人的成千上万的人们。
    我的视线从这中轴线上移开后,一眼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左右两边的两座巨大建筑。左边国家历史博物院。听人们讲,这里收藏着华夏大地有史以来,已发现的最珍贵、最稀罕的历史文物。其数量之巨、涵盖之广、内容之丰富,就是花一天时间,也观看、欣赏不完的!难怪人们赞赏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永远鉴赏不完的丰厚宝库!右边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从有关数据可知,这座巨大的建筑,比天安门城楼后面的、那整个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面积还要大!从我们刚才到人民大会堂参观的感受来看,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座1959年以前设计、建成的当时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时隔近六十年来,至今仍是如此地雄伟、如此地大气、如此地现代、如此地实用、如此地适应今天、如此地百看不厌!这,不能不让人由衷感慨:当时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袖们,眼光该是多么地宏阔、多么地有远见、多么地不同凡响!如今,每年三月在此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合并一起与会时,五六千人的规模,应是济济一堂了吧。然而,这主会场的空间还大得很呢!就这其中高悬的第三层宽广的圆弧形楼上,还坐着来自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近千人的新闻记者旁听着大会呢!还有着,那担负着为大会开幕式、闭幕式奏乐的庞大的乐团队伍!除了这个巨大的会议大厅外,大会堂内,还设有巨大的宴会大厅,还有着各省市区开会的会议小厅。这些小厅也非同小可!当我们看了其中的湖南厅和上海厅后,那宽敞而气度恢宏的空间,就令人咋舌。这全国人民政治议事的中心场所,这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选举与决议的重要会场,就是如此地有气派!
    在天安门城楼上,举目往西南方向一眺,就见往毛主席纪念堂与人民大会堂之间那个方向望去,只见一座类似球面的奇异建筑,正泛着银色的光芒,赫然映入眼帘。这就是国家大剧院我们上午在那里参观游览时,已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幢球形的巨大建筑,太不简单、太令人惊叹了。为此,我不妨稍稍简介几句吧。从其整个银灰色的外壳装饰,到里面庞大的豪华空间;从外壳底部周围那水波粼粼覆盖的地下停车场、环形通道,到逐层旋转升腾、逐级而上的六层楼上面的圆形顶部;从各个奇异而豪华不一的几十个剧场,到各层、各处的上下自动电梯,等等,无不凸显着,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奇异无比、好看实用、夺人眼球、美不胜收、美仑美奂的审美的大世界!听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这座剧院时,耗资数十亿元,最终建成了如今这举世无双、超豪华大剧院。虽然,这里耗费巨大,令人咋舌,可它的收益之效,远远不是这巨资所能比拟的。在如今,我正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大道上,这里,必将成为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最终向全球输出灿烂中华文化艺术的发源之地,成为以后东方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最精典最高雅的艺术殿堂!
    在天安门城楼上,举头仰看座落在我们身旁的这城上之楼,更是让人震撼其中。只见这高大耸立的红漆屋宇,与高悬于我们头上的10个巨大红绸宫灯,融为了一体。再环视这城楼四周的前方、远方,我顿感这北京——首都的一股巨大,却又无处不在的气宇轩昂与巨大威严的王者之气了!
    感受到这威严的王气后,我的认识是,作为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中心,作为近十四亿人民最向往的首都,作为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挥中心,作为新中国五代伟人在此检阅军队、挥舞巨手致意的伫立之地,我为这里的王者之气感到十分地幸福,万分地自豪。我感慨,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大国、即将的世界强国,在强手如林、群魔乱舞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在这“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世界里,只有这里的王者之气,才能镇住当今这乱象的世界,统领中华神州,绕过险滩恶浪,战胜一切妖魔鬼怪,最终走向一个安全、安定、安逸、幸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世界!
    在天安门城楼上,望着城楼东西两头的八面红旗,只见都在阳光的照耀下,正猎猎作响的同时,也正向我们展现着极其鲜艳夺目的红艳艳的景致。这一下,竟让我异常兴奋起来。我突然记起,那中国三部曲”,即《中国触动《中国震憾》《中国超越的作者、访问学者张维为,在其《笑到最后的将是中国》(2012年第10期《新湘评论》)一文中,这样告诉我们道,“1992年前是个什么情况?1990年东欧剧变,1991苏联解体。西方世界欢呼雀跃,我们内部悲观者增多。”在几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转眼间,中国人的住房自有率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经历过如此迅速的财富增长”!今天,“中国确实面临许多挑战,但我们取得的成绩除以2,除以4,甚至除以6,都比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要好,这是我过去20年走访百国之后得出的简单结论”;“今天的上海已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好得超过了纽约”;“我看好中国的前景:只要我们继续走自己的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中国将创造新的更加伟大的成就……中国今天握有一手好牌,我们应当更加自信,笑到最后的将是中国”!
    与张维为的看法相似的,还有不少闻名于世的学者、专家。如六年前出版《未来中国10.100.1000年》李中强等等不少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正迈向共同富裕路,“2030年的中国将是十几亿人民共同富裕之国、共同强大之国、共同创新之国、共同分享福祉之国、共同构建绿色家园。中国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强国”!
    我很相信上述学者、专家们的话。因为,他们是经过长期科学分析比较、研究后所得出的正确结论,而且,他们是为党和国家作出国情咨询的重要参谋人物。重温习总书记在去年十九大会议上提出的“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着实让人倍受鼓舞、更加信心百倍起来。
    我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已是非常现实的存在。我国强国目标的发展前景,如此地美妙诱人,不是凭空设想的,而是依据着中国的国情国力、党心军心民心所向这些最真实、最重要的元素决定的。这就如9月9日《光明日报》在没有谁能阻止中国创新的脚步》中指出的那样:“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成就正在改写经济版图,中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也正‘当惊世界殊’。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更加坚信,唯有不变,才能应万变;唯有定力,才能恒者行远。这个不变和定力,就是练好内功,矢志不渝坚持创新。

    驻足在这天安门城楼上,想着新中国的太阳是从这里升起的;展望未来,这里必将使得我们沐浴着更加温暖的阳光!
    如此,我则几乎陶醉在这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