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们为何十分崇敬曾国藩

(2013-11-20 18:29:49)
标签:

张超球

探讨

大名人

曾国藩

杂谈

分类: 历史讲坛
     近晌来,在求是理论网上,我又读了不少新刊出的探讨、学习曾国藩的文章。如: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作者王兆贵 见10月30日的光明日报 )
   曾国藩的敬学(作者安德义见6月10日光明日报)
   曾国藩怎样影响了中国(作者祁斌 见3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
   曾国藩的修为(作者丁万明 2012年8月20日学习时报)
   曾国藩的权力密码(作者宗承灏  2012年3月31日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
      ……
    读上述报刊上这些大篇幅文章后,我就想,在曾国藩之后一百多年来,人们为何还这么热衷于探讨他、崇敬他呢?
    经一番默神后,我便想到,这,大概不外乎如下原因吧——
    是晚清叱咤风云的人物。当年,险些被太平天国取而代之的清末王朝,是曾国藩带领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军,才使腐败没落、摇摇欲坠的晚清得以延缓。可以说,他是清王朝的“救命恩人”。又是曾国藩“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才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正是因为曾国藩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才获得当时上下一致的拥戴,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被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所以,追随曾国藩的门生故吏们,说他是“德埒诸葛,功迈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实为一代名臣、名将、名相。”这些话,无论过去,还是今天来看,一点都不为过。对晚清如此叱咤风云的人物,人们怎会不推崇有加?!
    是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曾国藩几十年如一日,熟读中华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在官场风雨大半生,始终屹立不倒。曾国藩统军有方,认为“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将军法、军规与家法、家规结合起来,使部下遵从命令,自觉为官长卖命。所以,蔡锷将军对曾国藩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曾国藩在结交培养、推荐和使用人才上,是一位高手。他帐下臣僚,几乎聚集着全国的人才精华。如同窗左宗棠、郭嵩焘,学生李鸿章,慕名而来者彭玉麟、刘茗等。曾国藩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他虽长相不好,资质一般,可志向远大,意志超强、勤学好问,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朋友极多。曾国藩的文集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更有传世家书成为家教样板,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持家教子的典范,而且其家族一百多年来没有纨绔子弟、代代有英才。这些,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他是教人完美人生的导师。稍稍读读曾国藩的家书、日记,便让人肃然起敬:他,不愧为教人完美人生的导师曾国藩认为,做人应坚挺,遇到艰危时刻,必须坚忍卓绝,不动摇、不气馁,要“打落牙齿和血呑”;做人应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做人应以和为贵,在待人接物中坚持和气,在治家理政中坚持和睦,在自我修养上坚持“中和”等,才能获得周围人的鼎力支持,成就一番伟业;做人要明智识时务,只有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善于自保,才能安全渡过各种险恶之途,成就功业;做人应有平淡心境,只有胸中自有一片淡定,才能得人生之乐。这真是至理之理。曾国藩是这样教人的,更是他自己身体力行的。这,不能不谓之做人的导师!
   ㈣他是立功立德立言的范本。曾国藩自始至终坚持个人道德修养,克己复礼,实现了他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事业。可以说,纵观孔孟以来,曾国藩是儒家标杆。其思想和言行,对中国近代士大夫乃至一般民众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此,梁启超赞颂曾国藩道:“岂为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如今,人们把曾国藩的言行家书奉若至宝,不能不说是对他的仰慕推崇。
   他是闪耀智慧之光的化身。曾国藩之所以能从常人中脱颖而出,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创下卓越事功,在宦海沉浮中游刃有余、学问精进,修养功深,持家有道,就在于,他拥有一套为官、治军、治家及为人处世方面的绝学。可以说,曾国藩是闪耀智慧之光的化身。并且,这些绝学,是他历经磨砺之后对人生成败得失的深刻体悟,是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所以,民族枭雄蒋介石一直说,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且,他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一生捧读不辍。伟人毛泽东早年就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话。
    虽然,曾国藩中老年时亲率湘军镇压过太平军,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晚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又遭连累,这是历史,也是曾国藩饱受诟病之处。可是,身为封建士大夫、朝廷重臣的,只能“各为其主”。对这段历史,只能从唯物史观出发,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而不能苛求于他。历史是面镜子,人民不会盲目跟风。一百多年来,人们之所以越来越崇敬曾国藩,就是因为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修身养性的金玉良言,为官从政的至高学问,为人处世的鲜活技巧,砺志前行的成功准则,是让人生因此精彩纷呈的不懈动力。
    曾国藩确实一位近代史上了不起的大名人。他的一生确实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光芒。我想,随着人们越来越推崇从曾国藩身上探宝、学习,必能让大家从精神上、能力上得到理想的升华。其道理就如孔老夫子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