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阳辉映百床馆师生共叙别后情

(2013-06-07 08:00:34)
标签:

张超球

记叙

百床馆

同学聚会

教育

分类: 青葱校园

      2012年12月2日的上午,是我们同学聚会、师生共叙别后深情的高潮时日。

    早晨,听得老板李安华同学室外敲门,招呼大家吃早饭时,我睁眼一看窗口,顿时兴奋起来:呀,天放晴啦!我顾不得腰伤疼痛,赶紧穿好衣服,出了宾馆,见喷薄欲出的初冬红日,将给我们带来久盼的融融暖意时,人就顿觉兴奋舒畅起来。

    早餐后,树把高的太阳,把个桃花源景区映衬得更加山青青、翠碧碧了。沐浴着久违的阳光,大家带着荡漾的笑容,陆续跨进了百床馆二搂的大圆桌会议室。这里,正播放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流行而悦耳的歌曲。其悠扬的韵律、婉转的歌声,让人感到暖流阵阵。

      
    在这宽大的空调会议室里,热烈的布置充满柔和温馨的氛围。

    只见摆着两个话筒主座的上方,印着白底黑体的红绸会标横穿其间——

    常德师专培训部中文一班纪念入校30周年同学聚会

    其下两边,张贴着忠顺班长撰写的一付对联——

     雨露润兰芷恩师风范随岁月而增广

    寒窗读古今学友情谊并松梅以久长。

    在主座的对面,即会议室后面墙上,贴着红长条横幅。上面印着这样三句话——

     重温学友情谊  感恩老师教诲  分享人生况味

    在这横幅下面的两边,分别张贴着装裱得十分精致的诗和词。一首是《七律 学友情》——

    芸窗友谊最纯真,阔别重逢格外亲。不以权钱分贵贱,只循岁月忆青春。少年奋发风华茂,老壮勤为意气新。阅尽人间多少事,独留情义两昆仑。

    一首是《临江仙 师恩》——

    一别校园难叩首,眼前梦里曾经。两年教诲百年恩。辛勤何所报,桃李已芳馨。  我愿先生多保重,安康价值连城。寒窗伏案酒常倾。神州春正好,健步上台灜。

    一吟这诗词,一看这行书,我就知道,这是来自德馨同学之手!要知道,这位仁兄,三十年前入学时,就是擅长诗词与书法的老手!更何况,如今,他是市诗词学会骨干,还顶着市书法学会副主席的头衔!

    在我们的坐席上,摆放着一张张设计精美的会议文件——

     常德师专培训部中文一班纪念入校30周年同学聚会安排

     这上面,有同学聚会安排的时间、地点、主题、会标、对联、影像、资料与书写、经费支持、组织联络、行事日程,还有给李安华同学百床馆的湘绣赠品及题词内容,等等。真是组织精当,安排妥贴!

    看到这室内的精心布置,还有这文件上的相关内容,我就更加欣喜与兴奋起来:这同学聚会,不仅有李安华无偿提供的住宿和开会场所,有慧慧、文刚等捐助的几万元活动经费,有冯蓉出资出版《30年重逢纪念册》,而且安排得如此细致周到,如此郑重而隆重,未开会前,就已成功了一半!

  冬阳辉映百床馆师生共叙别后情
                 这是我们和老师共叙别后情谊的地方

   

      上午8点半,随着老师和同学全都进入会议室,其团团圆圆坐定的形象,依次被专职摄像师用横移镜头摄入后,会议正式开始了。

    聚会发起人之一、教授张文刚同学招呼一下大家后,便对着话筒,开始主持会议,并宣布先同学、后老师发言的顺序。

    这时候,会议室里,热烈而融洽的氛围立即醉了我们的心田。从数个大窗口射进的金色阳光,给人们微笑的脸上,镀上了一层灿烂的光彩。

    根据会议安排,只指定了两位首先发言的同学。一是班长致辞,二是李安华谈创业感受。

    在热烈的掌声中,忠顺同学以聚会牵头人和班长的名义,向老师和同学作了致辞。

    致辞中,班长先是饱蘸激情地回顾我们同学时的幸福时光。他说道:“那是一段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生活,没有功利,没有争斗,目标一致,真诚纯洁。短暂的两年,之如青山刻意,流水知音。有人白头如新,而我们同学间却是倾盖如故,以致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珍视并守望着这一份同学情谊。”

    接着,班长在感慨这三十年来,同学们与改革开放的共和国一道,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美好变化。之后,他代表大家,深情地向老师表达了无限崇敬与感恩之情,特别是对已故的李君坦老师、赖汉屏老师和刘山镇老师表示了最深切的怀念。他强调指出,是有恩于我们的老师,当年为大家人生的辉煌,倾注了最无私的心血!

    随后,班长向老师和大家表示了诚挚的敬意。并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同享中华盛世的幸福时光;祝愿同学们永远年轻,继续创造辉煌的未来、过好舒畅的幸福生话。

    最后,班长又代表大家,先是向无偿承担聚会住宿与会议的李安华同学表示致谢,并祝她创办的中华百床馆越办越红火!接着向文刚、建国、慧慧、国成、国安、党龄等同学的经费支持表示深深谢意。向为聚会做了很多工作的德馨、润木、桂华等同学表示感谢向阮老师、王老师馈赠的弥足珍贵的专著,表示深深感谢。

    老班长的讲话,词句警人,余香满口,情深而热烈。我听时,心里泛起阵阵波澜,感慨顿生。想不到,士别三日,真当刮目相看!这位与我们同学时撰写的一篇学术论文,刚一发表,就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相关刊物全文转载。这可是高档次的论文啦!他在北师大毕业后,回来担任高中校长多年,办学突出,几年前还荣获市委授予的“办学功臣”称号!刚才的讲话,起点高,文气浓,感染人啊!

    随着班长致辞结束,李安华同学在浓烈的掌声中,开始了她那创业感言。

    从李安华同学的娓娓道来中,我感受到,昔日这位本县同窗,在其为人处事大方、大度与大气之外,更有超出一般人的创业气魄!想当初,她被调往市司法局后,从普通科员干起,边自考湘潭大学法律专科和本科,边一路升为副科长、科长,正待提为副局长时,却弃公职去省城长沙,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经营很是红火。至此,本可心满意足了。可是,当她在市面上看到有人把清代木雕床拆卸开来,作为一块块的雕花板贩卖时,心疼十分。为此,她把律师事务所委托他人代办后,自己改弦更张,东挪西凑,东奔西走,开始在民间整床整床地收购这些历史文物;几经打拼,才在这桃花源里,创办了闻名遐迩的中华百床馆。

    就李安华同学打拼之事,让我十分感动。一个多月前,当班长打电话给我,说准备12月1日开始同学聚会。我听了,非常惊喜,忙问道:哪来地方和经费呢?他便一五一十地告诉我,说是聚会的住宿和开会场所,由李安华同学无偿承担;其他生活费用由文刚、慧慧等6位同学出资。我又问,李安华同学哪有这条件呢?他笑声爽朗道:“你还不知道吧?她创办了中华百床馆,收购了上百张清代雕花床,价值超千万呢!”末了,他还提醒我:“你若不信,可上网查询一下就行了!”听如此一说,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电话后,我即通过百度,打上“中华百床馆”五字,搜索开来。只一下,就从网上,看到了这百床馆的馆门、各个馆室、各式各样的清代木雕床等图片,真是美仑美奂、美不胜收了!由此,我当即感慨:这“安化佬”(因祖籍安化县,名字又谐音,又大气大方,同学们一直用此绰号戏称她),真有眼光,太有本事了,办了这名垂青史的大好事!

    在大家佩服李安华的感言与创业事迹后,同学自由发言开始了。

    首先是慧慧感言。

    这位才五十出头的同学,站在老师后面,用她擅长的标准普通话,汇报着大专毕业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提高的经历。她,28年前刚一毕业,就接着读本科、考研、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并先后在湖南文理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和深圳大学担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她深感师专两年读书,使自己如军人从“黄埔军校”毕业一样,人生开始了质的飞跃。她感慨,正因为自己读师专时,班上都是情同兄弟姊妹的同学,接受的是全地区最拔尖老师们的精心教育,所以,她打下了扎实基础,进而在大学先后执教《现代汉语》、《写作》、《节目主持》、《舞蹈编导》、《艺术鉴赏》、《中外舞蹈思想史》、《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时尚公关策划》等12门课程,纵贯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三大学历层面;出版《模特编导艺术》、《舞蹈鉴赏》等专著;是教育部服装表演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舞蹈专委会常务理事、广东文化学会艺术表演专委会副主席等社会兼职。

    回顾这些,她感慨道,自己最难忘的是28年前的那两年师专读书。当时最值得回味的是最扎实的读书生活,最值得感恩的是在班上授课的十多位老师,最值得想念的是班上的四十多位同学!

    慧慧说的这些,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这从她当初两年读书的发奋,还有昨晚主持歌舞晚会的情景,都让人容易感受到。

    慧慧刚发完言,掌声还没停下时,冯蓉也站在老师身后,“慷慨陈词”起来。

    冯蓉用她那稍带临澧的地方口音,不无感慨道,是师专两年,让她学到了最扎实、最实用的知识,提高了欣赏作品与写作的最易切入的能力。当初参加全国有关刊物主编会议时,看到她主编的刊物很不错,其他主编还以为她是研究生毕业呢!

    听冯蓉发言,我好像看到了她一路高歌猛进的样子:28年前同学时,她写的作文,总被写作课刘老师批作“传观”之作;散文也常发在《湘江文艺》上;20多年前被调到省城重点中专时,先是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了教学论文,中间是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后是被授予省“三八红旗手”;20年前竞争为媒体人后,走遍全国乃至于世界一些国家进行考察;所撰写的《西部卫生一万里》系列报道,全都上了《内参选编》,提供给了那年李鹏总理做报告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作为记者,先后发表了几十万字的新闻作品;她的《西藏,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等文章,被收录到北大编辑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库》中;她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授予了“十佳编辑”!

    我听人讲,小冯办刊之余,还忍不住在键盘上敲打长篇小说,以让好名者拿出去发表,以换取给女儿出国留学之资。如今,这才女正届盛年,想她文思泉涌,不喷薄而出,那才怪呢!

    在冯蓉发言后,同学们竞相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谈起师生别后的深情厚谊来了。

    欲知后来怎样地精彩、热闹,我还将在续篇中一一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被爱的色彩博乐,荐上了新浪博客首页新浪网

链接:冬阳辉映百床馆  师生共叙别后情 冬阳辉映百床馆师生共叙别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