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 )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2.对于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常采用( )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3.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是( )。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4.强夯法所用起重机械的重锤重量一般为( )。
A.8~40 B.8~30
C.9~30 D.9~40
5.强夯法一般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到( )m高处自由落下。
A.10~30 B.10~40
C.6~30 D.6~40
6、 筏板基础施工前,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不少于( )mm。
A.300 B.400 C.500 D.600
7、筏板基础施工前,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在无水情况下进行( )。
A.地质勘探 B.施工测量
C.上部结构施工 D.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
8、地基是:( )
A、 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
B、 建筑物的下层结构
C、 是承受由基础传下荷载的土层
D、 建筑物的一部分
9、埋深大于5米的基础称为( )
A、深基础深基础深基础深基础
B、浅基础 C、不埋基础 D、刚性基础
10、 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 ( )
A、抗拉强度大,抗压强度小 B、抗拉、抗压强度均大
C、抗剪强度大 D、抗压强度大 抗拉强度小
11、下列基础中属柔性基础的是( )
A、钢筋混凝土基础 B、毛石基础
C、砖基础 D、素混凝土基础
12、下列哪种情况无需采用桩基础:( )
A.高大建筑物,深部土层软弱
B.普通低层住宅
C.上部荷载较大的工业厂房
D.变形和稳定要求严格的特殊建筑物
13、按桩的受力情况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按受力情况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B.摩擦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承受
C.端承桩的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D.摩擦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
14、预制桩制作时,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必须载下层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方可进行:
A.30%
B.50%
C.70%
D.100%
15、预制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方可起吊,达到( )方可运输和打桩:( )
A.70%,90% B.70%,100% C.90%,90% D.90%,100%
16、打桩过程如出现贯入度骤减,桩锤回弹增大,应( )。
A.减小锤重 B.增大锤重 C.减小落距 D.增大落距
17、在粘土类土层中采用锤击法打入钢筋砼预制桩时,下列哪种打桩顺序会使土体向一个方向挤压,产生不利影响。( )
A.逐排打设 B.自边沿向中央打设
C.自中央向边沿打设 D.分段打设
18、打入桩土的速度应均匀,锤击间歇时间不要过长,在打桩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打桩架的( ),如偏差超过1%则需及时纠正。
A.中心位置 B.垂直度 C.轴线位置 D.倾斜度
19、压同一根(节)桩时应连续进行,应缩短停歇时间和( ),以防桩周与土固结,压力骤增,造成压桩困难或桩机被抬起。
A.移机时间 B.辅助时间 C.接桩时间 D.调整时间
20、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除震动噪音外还有( )、位移和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
A .土层破坏 B.土体变形 C.土压力 D.土体滑动
21、在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基地区,当基坑深度大且邻近的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相距甚近时,( )是首先考虑的深基坑支护方案。
A.钢板桩 B.H型钢 C.深层搅拌桩 D.地下连续墙
22、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23、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B“轻锤高击,高提重打”
C“轻锤低击,低提轻打” D“重锤高击,高提重打”
24、打桩的顺序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桩布置的密度决定一般以自中央向边缘打法和分段打法为宜。如果使土壤的挤压情况与打桩顺序的关系不大则桩距应是 ( )
① 小于或等于2倍桩的直径 ② 小于或等于3倍的直径
③ 大于或等于2倍桩的直径 ④ 大于或等于4倍桩的直径
25、钻孔灌注桩在有地下水、流砂、砂夹层、淤泥等土层中钻孔时应灌入比重为1.1—1.3的泥浆其主要作用是 ( )
① 固定桩位
② 保护孔口
③ 衬护孔壁防止塌孔 ④ 增加润滑减少阻力
26、关于钢筋混凝土桩按受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软土层中可采用端承桩 B.端承桩的长度越长,承载力越大
C.摩擦桩的承载力来自桩尖阻力 D.摩擦桩的长度越长,承载力越大
27、钢筋混凝土预示制桩用间隔重叠法制作时,其重叠层数一般不应超过( ).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28、当基坑不大时,预制桩的打桩顺序是( )。
A.自两侧向中央 B.自中央向两侧或周边
C.桩规格不同时,先细后粗 D.设计标高不同时,先浅后深
29、在桩基工程施工中,振动沉桩对地基土层有一定的要求,它不适用于( )。
A砂土 B.砂质黏土 C.亚黏土 D.黏性土
30、预制桩的垂直偏差应控制的范围是(
)
A、1%之内 B、3%之内 C、2%之内 D、1.5%之内
31、施工时无噪音,无振动,对周围环境干扰小,适合城市中施工的是(
)
A、锤击沉桩 B、振动沉桩 C、射水沉桩 D、静力沉桩
32、对于端承桩,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应( )。
A、以标高为主,以管入度作为参考 B、仅控制管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管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管入度
33、静力压桩施工适用的土层是( )。
A.软弱土层 B.厚度大于2m的砂夹层 C.碎石土层 D.风化岩
34、 对于预制桩的起吊点,设计未作规定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吊点均分桩长 B. 吊点位于重心点
C.跨中正弯矩最大
D. 吊点间跨中正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相等
35、吊装预制构件的吊环,其采用的钢筋必须是( )。
A 冷拉Ⅰ级钢筋
B.Ⅰ级热轧钢筋
C.Ⅱ级热轧钢筋材
D、均可以
36、 打桩时,不能采用( )
A、先大后小 B、先深后浅
C、先长后短 D、先坏土区后好土区
37、现场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浇筑混凝土时应( )。
A.从中间向桩顶、桩尖两端同时浇筑 B.从桩尖向桩顶一 次连续浇筑
C.从桩顶向桩尖一次连续浇筑 D.水平分层浇筑
38、对于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养护时间、运输强度的要求分别为( )。
A. C20、7d、70% B. C30、14d、70%
C. C30、14d、100% D .C30、7d、100%
39、桩基础按( )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
A、桩身材料; B、施工方法;
C、成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
D、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桩的荷载传递主要方式。
40、 刚性基础通常是指( )
A 箱形基础 B 钢筋混凝土基础 C 无筋扩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