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地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探析——以广西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

(2011-07-28 14:26:10)
标签:

旅游

[摘要]山地风景旅游区依托其独特的山地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而成为旅游目的地。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建设容量较小,对山地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产生较大的限制作用。同时很多山地旅游区亦是生态保护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旅游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广西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充挖掘大明山的山水资源和龙母文化潜力,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一带八区”的功能区划定,以及编制道路交通与游览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风景游赏规划、典型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划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旅游项目,增加景区吸引力,拓展旅游市场,力争做到生态保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使该区成为一处融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于一体的游览地。

[关键词]山地风景旅游区;广西大明山;总体规划

Mountain Resort Planning: Daming Mountain Example/Zhou Zhihong
【Abstract】Mountain resort usually incorporates natural and humanitarian landscap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terrain and small building capacity. Many mountain resorts are ecological reserves and that prevents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Daming  Mountain resort explores natural resource and Longmu culture, inherits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cepts, and establishes one belt and eight zones. By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planning, and tourism projects planning, Daming Mountain resort made a study for resort plan making
【Key words】Mountain resort, Daming Mountain, Guangxi, Master plan

    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3,众多的大山、名山、奇山因其所拥有的独特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等资源禀赋条件而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开发山地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旅游,对依托山地资源而存在的山地风景旅游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做到生态保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是各地政府与规划设计单位所应探求的。

1、开发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意义

    南宁是广西旅游网络体系北、中、南的重要核心节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既是桂南旅游区的中心,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的陆路结合部,是一座以商务、会务、观光和城市休闲旅游为主的综合型旅游城市,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开发是是南宁市旅游发展战略深化的必然,是南宁市整合、重组旅游资源的客观要求,是南宁旅游功能实现的重要保证和南宁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客观需要。此外,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又是城市群、城市带发展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重新规划城市、调整功能区划的客观要求。

大明山周边主要包括武鸣、马山、上林、宾阳四县。环大明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优势资源一是山水风光,如“世界十大名洞”之一的马山金伦洞;二是民族风情,如武鸣的壮族风情表演、马山的中国多声部民歌;三是民间工艺,如宾阳三宝(壮锦、竹编、瓷器);四是特色美食,如马山黑山羊、宾阳白切狗;五是历史人文,如上林有不孤村“岭南状元村”,宾阳昆仑关战役遗址。通过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开发,以大明山为龙头,建立环大明山旅游经济圈,发挥旅游业动力产业的特性,调整、优化旅游圈内的经济结构,促进招商引资和社会就业,全面带动南宁地区的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繁荣(图1)。

http://s8/middle/711cc6bega91bdb99d0f7&690
图1 环大明山旅游圈规划布局图

 

2、规划背景

    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东北部,跨上林、武鸣、马山、宾阳四县,总面积为 597.4km2,主要由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山自然保护区组成,属典型的山地风景旅游区。区内资源保护较好,自然与人文资源并重,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和典型的风景审美价值。为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建立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科学的、可操作的管理机制,特编制《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对大明山的旅游发展定位、空间构架和品牌形象做出定位,以实现景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规划范围与资源条件分析

3.1 规划范围

    此次规划控制范围约为980km2,即大明山环山公路以内的区域;规划研究范围约为625km2,即大明山主体山脉山脚以内,主要是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山自治区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重点规划范围总面积约为100km2,主要针对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山自治区区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实验区进行规划(2)

http://s12/middle/711cc6bega91bff47e18b&690
图2 规划范围图

3.2 资源条件分析

    大明山风景旅游区内资源保护较好,自然与人文并重,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和典型的风景审美价值。区内拥有雄伟壮观的险峰峡谷景观、秀丽多姿的瀑布景观、神秘的原始森林植被景观、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宜人的山地旅游气候和避暑度假环境、自然地貌和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宝库。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将大明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等7个主类、18个亚类、41个基本类型,包括一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和四级旅游资源。 

4、规划原则与规划定位

   基于对大明山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在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中提出“严格保护、适度开发,塑造旅游精品,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适应国际化、现代化需求”四项原则。通过对生态保护、度假旅游、观光旅游三大职能的合理统筹安排,实现保护——开发利用——管理三环节的良性循环,力争将大明山旅游风景区建设成为整体形象鲜明,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自然、文化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浓郁壮族民族特色的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从基础层面看,大明山要发展成为南宁市民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南宁的生态绿肺和文化家园;从核心层面看,应成为岭南的山地度假疗养胜地;从发展层面看,规划大明山成为广西民族文化和壮族医药文化的旅游展示窗口。相应的,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功能定位为打造一处以观光休闲为基础,度假疗养为核心、民族文化旅游为品牌、科学教育和户外运动为特色的年度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成为“绿城”南宁的生态绿肺和文化家园。 

5、规划方案

5.1 总体布局 

   针对大明山风景旅游区980km2的规划控制范围,将其划分为大明山外围乡村休闲控制带、外围景观控制带和生态培育区。(1)外围乡村休闲控制带位于规划控制范围以内、研究范围以外的地域,即环大明山公路以内、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主体山脉山脚以外的地域,面积共计355km2(2)外围景观控制带位于大明山研究范围(625km2)除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山自治区区级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地域,即环大明山公路以内、两个自然保护区界线以外的区域,面积共计323km2(3)生态培育区——将《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调整后的《广西上林县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划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部分作为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生态保留区域,进行严格的生态保护,以恢复和培育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原则,该区域内不得规划任何的旅游接待设施和项目。

5.1.1 重点规划范围

    重点规划范围包括两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试验区、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入口区域和龙山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大庙区域,约100km2

    以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为基础,依据功能整合的原则,将大明山风景旅游区划分为“一带八区”,并根据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项目策划,规划四个优先发展功能区。

    “一带”指大明山游览观光带,包括大明山现有上山公路9km~30km,针对其沿路山体、云雾风光的旅游资源,其主要功能设为游览观光, 开发重点在于建设观景平台、对道路进行局部拓宽,改造峡谷等主要观赏点。规划提出实施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将现有上山公路改造为景观优美、游览内容丰富、休闲设施人性化的“风景道”。

    “八大功能区”包括:入口综合服务区、野外运动休闲区、龙母峡谷旅游区、橄榄生态旅游区、笔架山疗养度假区、龙山壮药养生度假区、佛子山乡村探险旅游区、大庙滨湖旅游区。

5.1.2 优先发展功能区

    优先发展功能区包括:大明山游览观光带、入口综合服务区、龙母峡谷旅游区和橄榄生态旅游区(图3)。

 http://s10/middle/711cc6bega91d508c1a59&690

图3 优先发展功能区布局图

“一带八区”的主要功能、规划措施及设施配置详见表1、图4-图6。

 表1 “八区”的主要功能、规划措施与设施配置

 

功能区

用地面积

主要功能

主要规划措施

设施配置

入口综合服务区

约3km2

停车、咨询、售票、餐饮、购物、住宿、会议等

规划为最重要的旅游服务接基地,主要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为61650m2,形成游客在山下停留的主要区域,丰富大明山的旅游活动

1、改造入口大门,树立景区标志;2、建设大明山庄、汽车酒店等住宿设施和游客中心、美食购物街等配套设施;3、建设以壮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展示区;4、修建自然山水型的影视基地;5、引导农家改造成壮族家庭旅馆

野外运动休闲区

17.17km2

观光、山地体育运动等

规划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的平缓地形,以山地运动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为发展重点,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100m2

1、改造矿山区域的现有路面路基,与大明山上山公路形成环线,为运动赛事活动提出场所;2、上山公路9km和16km处入口处竖立道路指示牌和景点说明牌;3、配套服务站

龙母峡谷旅游区

21.12km2,包括龙母服务区、龙母文化园区、龙母峡谷探险区

户外运动、科普教育、龙母文化观光

规划龙母庙、龙母文化园等项目,开展户外运动、露营等探险活动,利用朝阳管护站附近的平缓地形,建设建筑面积为1280m2的服务设施,成为大明山的服务次中心、壮族文化展示地和户外运动服务基地

1、与上山公路形成交通环线;2、修建小型游客中心、中型停车场等接待设施;3、在八角林、靠近水源处建营地;4、建设龙母庙和龙母文化园;5、修建凌空跨桥,桥上留出观景空间;6、重要生态教育点设置说明牌

橄榄生态旅游区

8.26km2,包括龙湖服务区、峡谷观光区、会所休闲区、瀑布观光区、高山揽胜区

观光游览、高山度假、会议接待

规划利用良好的高山平缓地形、森林环境、气候,高山峡谷,规划有特色的观光设施和高山度假设施,发展成为大明山的经典景区、南宁市乃至广西的高山度假中心。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为30530m2

1、形成交通环线。;2、建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休闲街等设施; 3、改造并适当扩建龙腾宾馆为科研楼;4、开发杨梅园;5、修建临崖架高平台和栈道;6、建设东盟会所、接待别墅、培训中心和养生馆7、设置观日平台和景点说明牌

笔架山疗养度假区

14.42km2

疗养度假、文物观赏

规划以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度假疗养为主,作为大明山龙山区域的重点开发项目;修复黄忠立故宅,即明山老人故居,作为大明山历史人文景点。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为23700m2

1、修建度假区次干道;2、开辟茶园,布置茶坊等;3、建设森林浴场、品氧谷、溪边散步道、门球场、晨练场、钓鱼区等配套休闲设施

4、修复黄忠立故宅

龙山壮药

养生度假区

4.81km2

养生度假、餐饮

规划利用大明山山中中药材和壮族医药医疗技术发展高档养生度假,发展成为南宁市养生度假基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为29434m2

1、修建度假区次干道;2、种植壮族特有的中药材,建设国医馆身体检测中心、中药谷、药膳坊、女性美容美体中心等项目;3、建设以壮族饮食为特色的美食街;4、修建景观度假别墅

佛子山乡村探险旅游区

11.12 km2

乡村度假、科考教育

规划利用盆地地形和生态林地,开展科乡村旅游和探险项目,发展成为龙山区域的乡村休闲基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为6000m2

1、改善进入五村的道路、开辟徒步探险线路;2、建设农庄,提供农家休闲设施。3、部分农家改造为农家旅馆;4、建设素质教育训练馆

大庙滨湖

旅游区

2.33km2

滨水度假、水上娱乐

规划利用计划建设的水库,开发滨湖旅游度假产品,丰富大明山的旅游度假产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14500m2

1、修建次干道;2、建设滨湖度假村、水上运动俱乐部、水上食坊项目

http://s11/middle/711cc6bega91dbd8fbfba&690
图4 项目布局图

http://s4/middle/711cc6bega91dccebcea3&690

5.2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遵循与游赏系统相配合开展更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服从于景观保护规划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合理规划高、中、低档接待设施的规划原则。

    根据大明山风景旅游区各功能区的游览主题,结合服务对象及游览线路组织等的需要,规划将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服服务网络体系划分为一、二、三级服务区。一级服务区设置在入口服务区,二级服务区设置在橄榄生态旅游区、龙母峡谷旅游区、笔架山疗养度假区、龙山壮药养生度假区;三级服务区设置在野外运动休闲区、佛子山乡村探险旅游区、大庙滨湖旅游区。规划有游客中心、住宿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以及旅游管理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图7)。

http://s15/middle/711cc6bega91dd44f4dde&690

5.3 道路交通与游览设施规划

   从景区内、外两个层面进行道路交通与游览设施规划,主要编制有环大明山道路交通规划和景区内部道路交通规划。规划环大明山的交通干线为一个环形(武鸣县罗波镇一两江镇一马山县古零镇一上林县西燕镇一上林县城一明亮镇一巷贤镇一宾阳县新桥镇一太守乡一思陇镇),进而放射到周边的仙湖水库风景区、大
龙湖、三里一洋渡、东红湿地、不孤村、昆仑关、伊岭岩、金伦洞、弄那等景区,区域交通主要通过此“环线”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疏散。
    加快建设府城一雷江支线公路,将其规划为二级公路;同时将210国道至大明山主入口(管理局)处的道路改建成二级、车行道7.5m宽的沥青路面。

    开通环大明山的旅游景区游览专线车,作为环大明山旅游圈的主要交通游览工具,同时通过环形交通干线强化大明山主体景区和龙山各景区间的联系。规划提升环大明山主干环线的路面等级,全线按照二级路进行建设。
    规划保留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主入口,改造现有大门设施,建设景区售票处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拆除大门北侧路边现有的商业设施,商业设施结合入口区服务设施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设置。

    在龙山区域的四个功能区设置景区次入口,并分别配置生态停车场和游客接待分中心、问讯处等基本服务设施。将大明山风景旅游区内道路系统中的车行道路分为主要旅游公路、次要旅游公路和旅游公路支路三个等级。大明山主体景区道路网形成“一主三环”的骨架网络结构。上山公路为旅游区的主要旅游公路,即“一主”;龙母峡谷环线、橄榄生态旅游区环线和野外运动休闲区环线为旅游区的次要旅游公路,即“三环”。利用林区便道对龙山区域各景区入口公路进行改建,将其规划为旅游区次要旅游公路(图8)。

5 .4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遵循以下总体思路: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处理好景区发展与周边经济、地区性经济的合理布局及互补关系,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②增加风景旅游用地面积,确保游览设施建设用地,满足景区及区域
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用地指标。③提高森林覆盖率,注重增加风景林,提高山坡林果类占用土地的比例。④加快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保证小流域全面治理所需的土地资源。⑤加强对景区周边区域村镇的规划建
设管理,全面深入进行乡村建设规划和监督实施管理,严格清理一切违章建筑占用的土地。⑥严格控制工厂、企业占用土地。⑦对沿景区周边区域的主干路及主水系两侧的平整土地进行绿化,以设立花卉培育基地、中草药生产基地和种植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果树、经济观赏竹林等为主。⑧严格控制居民社会用地。⑨坚持和重视退耕还林,整合农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⑩加快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畜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规划对各类用地进行综合平衡和协调配置,取消矿区生产滞留用地,逐步恢复景区生态系统。景区进行土地利用调整规划后的用地类型有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及水域。各类用地
面积分别为:风景游赏用地80 Km2,占12.8%;游览设施用地2 Km2,占0.32%;居民社会用地8 . 03 Km2,占1 .28%;交通与工程用地3.1 Km2,占0.%,林地487.2km2,占78. 04%,园地12.02 Km2,占1.93%;耕地28.86 Km2,占4.62%; 水域3.05 Km2,占0 .56%。

    此外,规划在景区主入口区域预留了约3 Km2的远景发展备用地,以满足不可预见的需求,体现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图9)。

http://s8/middle/711cc6bega91dde420117&690

5 .5 风景游赏规划
    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游览线路组织分为内部游线组织和外部游线组织。游览交通方式采取车游观景、步游观景相结合的方式,部分景点、景区采取垂直交通、索道等特种交通方式,以解决游线过长、游道险要的问题。景区以发展多日游为主,以适应周末游、家庭游、度假游和会议游的需要。一日游则主要以生态游览观光为主,二日游以上主要以休闲度假为主。
5 .6典型景观规划
    典型景观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区域分异、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和整体协调的原则。对于景区内的生物景观,注重保护景区原生的生物群落,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加强培育和进行局部改善;规划注重保持景区内水体景观的自然状态;地貌景观按照保护第一、因地制宜、减少干扰、注重保育的原则采取保护措施;建筑景观则遵循尊重自然、发扬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严格选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对于道路景观,则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现状条件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景区内的小品宜造型简洁、色彩朴实,尊重环境,与环境有机互补,新建的龙母庙、龙母文化园等集中区域的雕塑、图腾小品等须充分体现壮族历史文化特色;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功能优先,选址隐蔽,与自然环境协调;对村镇景观进行整体保护、分类控制、局部改善;农业景观建设宜重视保护生态,进行整体控制和局部改善(图10)。


5 .7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双赢、互动、社区参与和分区保护的原则。采取分级、分类的保护方法,如将大明山风景区划分为一级生态保护区、二级生态保护区、三级生态保护区、外围生态环境保护地带等四级区域(图11)。此外,从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两方面进行环境容量测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佳游客容量按最大环境容量的60%进行控制,即大明山区域最佳游客接待容量不超过110万人次。

http://s15/middle/711cc6bega91de452403e&690

6、分期规划
    规划实施分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06年一2010年,发展目标是塑造大明山整体旅游形象,使大明山成为广西夏季度假胜地、山水人文观光地、广西高档会议和商务活动基地、东盟会议接待场所,成为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热点;中期规划为2011年一2015年,发展目标为经过精心的规划、有序的开发建设及科学的管理,使大明山成为全国度假旅游热点、山地科考运动地和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成功申报国家AAAAA景区;远期规划为2016年一2020年,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旅游目的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图12)。
7、结语
    山地风景旅游区在我国已有的风景旅游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该类风景旅游区依托其独特的山地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广西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立足于山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充分挖掘该旅游区的山体和水体景观,结合当地所特有的壮族龙母文化,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一带八区”的功能区
划定,以及编制道路交通与游览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风景游赏规划、典型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划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旅游项目,增加景区的吸引力,拓展旅游市场,力争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使该区成为一处融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于
一体的游览胜地。

    (《广西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编制单位为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参编单位为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项目总负责人:陈南江、王路生,参编人员:刘艳霞、周志红、张益清、黄宜良、黄露、陈涛、荣海山、张月金、徐云鸿、晏曾节等。该规划获2007年度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2009年度广西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参考文献】

[1].邓小桂,文军.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99): 127-130.
[2].卢卫,黄武,曾令峰,等.大明山生态旅游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 80-85.
[3].王国爱,李同异,刘洋,等.峡谷型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以山西省泽州县丹河峡谷景区为例[J].规划师,2010,(11): 37-43.
[4].罗世敏.大明山生态旅游区发展策略研究[J].创新,2009, (3): 85-87.
[5].李丹枫,王学良,熊曦.大明山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7,(12): 80-82.
[6]黄世杰,陆登.大明山文化脉络探析[J].创新,2007,(4): 100-105.
[7].齐建文.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4): 33-36.
[8].蒙可泉.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J].生态经济,2004,(S1).
[9].苏小兰,陆道调,于浩龙,等.广西大明山森林旅游资源评价及环境容量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9,(6): 777-781.

[10].张广宇.南宁大明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RMP分析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 106-108.
[11].张颖,范璐,黄敏南宁环大明山旅游带乡村旅游发展的SW盯分析及对策研究[}].广西地方志,2008, (5): 33-37.
[12].夏肖勇.试论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建设〔J].创新,2008, (5):163-165.
[13].李星群,文军,邓小桂.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的利益诉求研究—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1): 28-32.
[14].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大明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Z].2004.
[15].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Z]. 2000.
〔作者简介〕
周志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省旅游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

注:本文发表于《规划师》2011年第六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