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案例解析(一)

(2007-09-14 17:43:00)
标签:

杂谈

由禹贡等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案例解析》,虽然出版已经很久了,但我是于近日才收到此书。该书从景区景点的战略定位、产品设计与开发、品牌设计与维护、形象设计、解说系统、营销、安全管理、持续发展、竞争联合与整合、改造与转型十个方面收集了54个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我为此书提供了三个案例,分别是广东丹霞山、南宁大明山和中英街的案例。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

                    ——露天地质博物馆,打造“大丹霞”

 

[案例介绍]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仁化县和韶关浈江区境内,总面积达290平方公里,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授予4A级旅游区,2001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地学专用名词“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国内已发现的580多处丹霞地貌中面积最大、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丹霞山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地貌发育过程、营力作用表现、自然环境和生态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分布区中是最为详尽深入的地区,其科研价值主要表现为丹霞山具有一组重要的标准地层(包括丹霞组和长坝组的丹霞山红色岩系)和典型的块状构造。

同时,丹霞山历史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丹霞山是历代文人赋诗题咏、怀古忧今之地,唐韩愈、宋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在此挥毫题诗。现保留至今并有较大影响的寺庙有别传寺和锦石岩石窟寺。从女娲采石补天、舜帝南巡奏乐的传说到隋唐而下的宗教名山、众多的诗文、题记、摩崖石刻以及古山寨和洞穴岩墓群等文化景观无一不显示着丹霞山的深厚文化积淀。

[案例分析]

 [丹霞山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开发历史悠久,但已开发面积不到景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丹霞山开发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已成为岭南风景胜地,同时有僧尼进山经营,兴建佛寺。由此带动香客进山拜佛观光,旅游活动主要为宗教旅游性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丹霞山得到广东省委的重视,修建了公路、旅社、商店等,成为广东省内的重要风景区。1980年,广东省政府宣布丹霞山为旅游区并对外开放,成立丹霞山中国旅行社。此后,别传寺重修和锦石岩的新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光游览客。

但是,丹霞山的旅游开发长期局限于长老峰、海螺峰两山头,直到1994年,旅游开发范围仅为0.5平方公里,游江路线总长3公里。

1995年,管委会新开发了阳元石景区,修筑旅游步道8公里,开发利用面积3.5平方公里,随后开发的翔龙湖景区旅游步道8公里,利用面积1.5平方公里。

2000年,韶石山景区编制了总体规划,其列入开发的景区面积为20.4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面积76.05平方公里。现已向游客开放的有朝石顶观光区和金龟岩观光区共5.45平方公里的范围。

(二)旅游效益低,接待能力有限

目前丹霞山已开发区域还不到景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很多精华资源尚未开发,造成游客大多只有半日游到一日游。停留时间短,旅游效益低。

长老峰、阳元山等已开发老景区的酒店、餐厅等旅游接待设施主要处于从外山门至长老峰内山门的轴线上,区内共有1840个接待床位,停车位500个,旺季接待能力有限。由于接待设备基本集中于老景区,而老景区的旅游开发历史较久,许多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此外,其旅游接待的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

(三)条块分割严重,缺乏统一领导,内部无法协调

丹霞山风景区原来分属仁化和曲江两县管辖,其中仁化部分130平方公里,曲江部分160平方公里,涉及仁化县的丹霞镇、董塘镇和曲江县的周田镇、大桥镇、犁市镇及黄坑乡部分山地。目前已开发建设的各景区行政区划具体为:长老峰景区、阳元石景区、翔龙湖景区、大石景区隶属仁化县管辖,主要管理单位为丹霞山管委会;韶石山景区和矮寨景区隶属曲江县管辖,其中韶石山景区为一私人老板承包开发。

丹霞山归属部门较多,造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影响了丹霞山景区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政事不分,政府部门自身对其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实施监督,影响了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丹霞山旅游开发新思路]

面对新形式下旅游发展的需要,丹霞山明确了以下发展思路。

(一)统一行政区划,提升管理级别,形成“大丹霞”发展格局

2004年,丹霞山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为适应管理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原属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从而使丹霞山景区的大部分都属于仁化县管辖。梨市镇则划归韶关市浈江区,基本结束了丹霞山景区行政区划分属两县的历史。“大丹霞”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行政级别上,丹霞山管委会升格为副处级,归属于韶关市直接管理,提升了管理级别和管理权限。

(二)明确性质定位,确定四大发展主题

管委会对丹霞山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确定了丹霞山的性质定位是:一个全方位展示丹霞地质地貌特征和文化生态禀赋的,可供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和开展徒步、探险、露营、健身等户外活动的“露天的地质博物馆”和著名风景旅游胜地。规划提出打造四大旅游主题,塑造“丹霞山——露天地质博物馆”的主题形象:

l.“科学丹霞”——建设丹霞地貌博物馆,举办世界地质公园论坛,开展修学旅游、科普旅游和科考旅游等形式,使丹霞山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宣传、普及和研究丹霞地质地貌的基地,力争把丹霞山建设成为一座“科学名山”。

主要打造的旅游产品包括修学旅游产品、科普旅游产品、科考旅游产品等。承担的旅游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面向大、中专学生的修学增智;面向大众游客的地质地貌科学普及;面向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考察。

2.“生态丹霞”——加强生态展示、强化生态宣传、使用生态材料、控制开发强度。

主要打造的旅游产品包括徒步观光产品、探险露营产品、山地自行车运动、自驾车旅游产品、直升机、热气球之旅、水上游船、滑翔运动等。

3.“文化丹霞”——丹霞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地质地貌文化、韶文化、生殖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古山寨岩庙文化等资源类型丰富。通过充分挖掘丹霞山文化底蕴,力求使丹霞山成为一座“文化名山”。

主要打造的旅游产品包括结合丹霞山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和特质,着重推出韶文化旅游、生殖(爱情)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产品。

4.“爱情丹霞”——利用举世无双的阳元石和阴元石、鸳鸯树和丹霞红豆、锦江沿岸的爱情岩画,营造“丹霞之恋”的爱情氛围,让丹霞山成为一座人们表达和宣誓爱意的“爱情名山”。

主要打造的旅游产品包括:利用举世无双的阳元石和阴元石、鸳鸯树和丹霞红豆、锦江沿岸的爱情岩画等元素大做文章,在导游词、景区宣传资料中突出丹霞山的“爱情”主题,着重包装鸳鸯树、丹霞红豆等内容。每年的“情人节”、“七夕节”等节日,举办重大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打造丹霞山“爱情名山”的知名度。把鸳鸯树作为一处恋人、情侣们表白情意、永结同心的场所。情侣们可以在此挂同心结、拍情侣照,见证爱情的亘古永恒;扩种红豆树,让情侣们相互拣拾丹霞红豆互赠对方作为爱情的信物。把丹霞红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旅游商品之一出售给游客,使丹霞红豆成为游客到丹霞山必须要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三)明确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创造利润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保护第一的理念贯彻在每一个细节。在尊重丹霞山风景区、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等的区域范围基础上,从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丹霞山把外围公路到丹霞山边界之间的地带列为景观控制地带,统一纳入丹霞山的管辖范围,体现大丹霞的指导理念。外围地带作为丹霞山旅游发展控制用地,尽量避免与旅游功能不符的项目干扰,而丹霞山的主要旅游度假项目建设用地、大型服务设施用地也均安排在外围,实现世界地质公园“区内游、区外住”的可持续旅游的生态目标。

[案例启示]

丹霞山旅游发展把握住了新形式下的发展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对景区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发展主题,同时将开发与保护很好的统一起来,促使景区不断壮大和发展。

  [案例思考]

从景区定位和发展主题方面来看,丹霞山旅游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资料来源

1.陈南江等. 丹霞山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

2.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http://www.dxs.org.cn/

3. http://www.danxi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