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验测定目的及内容
1.测定目的
煤的瓦斯含量直接影响煤层含瓦斯的多少和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对于正确设计矿井通风,进行瓦斯抽放,以及生产矿井的正常通风瓦斯管理都有很大意义。因此,煤中瓦斯含量是瓦斯矿井生产和科研的重要基础资料。
煤中的瓦斯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游离瓦斯、吸附瓦斯和吸收瓦斯。吸收瓦斯量很少,在煤体内活动性不大,测定上也存在困难,所以一般不予测定。煤的瓦斯含量(单位煤体所含的瓦斯量m3/t)通常只包括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两部分。
游离瓦斯可以根据煤的孔隙率与瓦斯压力进行计算,吸附瓦斯根据煤的吸附常数进行计算。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测定煤的瓦斯吸附常数。煤样的瓦斯含量除与瓦斯压力直接有关外,也受其水份、温度和吸附瓦斯成份等因素影响,在使用上述基础资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当的校正。
2.进行煤的瓦斯含量测定,煤样还需要测定的内容有:
(1)工业分析:水份(Mad)、灰份(Aad)和挥发份(Vdaf);
(2)真密度(TRD)、视密度(ARD);
(3)吸附等温曲线和吸附常数a、b值。
本试验主要进行第三项内容,前两项测定由相关实验室预先进行。
(1)工作温度: 0~40℃;
(2)相对湿度: ≤95%;
(3)大气压力:
80 KPa~106 KPa;
(4)机械环境:
无显著震动和冲击的场合,实验室周围无强磁场干扰。
3.吸附装置系统组成
(一)称量系统
1、电子天平:型号JA2004,最大量程200g,精确到 0.0001g
2、干燥器: 规格210m/m
1、 煤样杯: 规格70*35
2、 玻璃器皿:若干
3、 游标卡尺:精度0.02mm
(二)真空烘干系统
1、真空干燥箱:型号ZK-2020,温度50~150°C,温度波动±1°C,真空度<133Pa
2、干燥塔
3、旋片式真空泵:型号2XZ,抽气速率4L/S,极限压力≦6×10-2
4、铜接头
5、真空橡胶管:若干
(三)脱气系统
1、罗茨真空泵机组:型号ZJZX30-4型,真空度<4Pa
2、热偶真空计:型号ZDO-5,0~10-2MPa
3、真空规管线:型号ZJ-54D
4、超级恒温器:型号CS501SP,温度<95°C,温度波动±0.5°
5、真空脱气箱:包括2个玻璃二通活塞、气路系统等
6、吸附罐架子:放入超级恒温器水浴中支撑吸附罐
7、真空橡胶管:若干
(四)充气系统
1、高压瓦斯气体钢瓶:内装压力约为5MPa以上的纯甲烷气体(浓度≥99.9%)
2、减压储气罐:压力0~6MPa
3、压力表:测量范围 0~16MPa
4、针型阀:
5、气路系统:若干
6、吸附罐座子:钮紧吸附罐螺钉时固定吸附罐
(五)吸附系统
1、吸附罐:盛装煤样的高压容器,容积约为80cm3
2、压力传感器:型号DYP5B610A,范围0~10MPa
3、HOKE阀门:泄露<1×10-9
4、恒温水浴槽:型号CS502B,温度<95°C,温度波动±0.5°
5、实验柜
6、吸附量管:用以测量吸附或解吸的气体体积。其中:低压吸附量管为小量管,容积180 cm3±0.2 cm3;高压吸附量管为大量管,容积为1000 cm3±5 cm3
7、水准瓶
8、气样袋
9、弹簧止水夹
10、玻璃三通活塞
11、膜合气压计:型号DYM3,测量范围800~1064hPa,最小刻度1hPa
12、温度计:测量室温
(六)监测系统
1、数据采集仪: 用于获取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2、通讯线缆: 把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传输入数据采集仪
3、数据传输线:把采集仪获取的监测数据传给监控主机进行分析
4、分析主机: 联想电脑
5、HCA软件: 吸附试验专用软件
6、操作系统软件:正版
7、Office软件:正版
三、安装与调试
1.监测设备安装:
监测设备包括:分析主机、数据采集仪、数据监测管理软件、传感器以及通讯线缆5部分,监测设备连接图见(图二)。
(1)数据采集仪安装
请参见附录3“数据采集仪使用说明书”的“安装与连接”部分。
(2)软件安装
请参见附录2“软件使用说明书”的“吸附试验监测管理软件安装”部分。
2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开启数据采集仪。数据监测仪与安装有数据监测管理软件的分析主机按说明书进行连接。此时可打开数据监测管理软件。第一次使用请用户完善报表设置和吸附罐信息管理。
第一步: 信息管理
(1)报表设置:
需要设置表头信息即设置出具试验报告的单位的名称,同时设置签字人头衔。
(2)吸附罐管理:
试验之前,首先要对吸附罐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完号的吸附罐在常压状态下进行空罐容积测定以及罐体与罐盖间的罐隙高度测定。空罐容积和罐隙高度一旦测定,在不改变吸附罐配件的情况下即确认为不变信息,通过软件录入到“吸附罐管理”数据库。试验过程只需要调用吸附罐编号即可调出事先录入的该吸附罐基本信息。
a、 吸附罐编号
编号规则: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吸附罐,试验人员应给它一个唯一确定的编号,推荐使用数字编号。如:0~99
b、吸附罐容积的测定方法
测定环境:常温常压。
测定方法:在未装煤样之吸附罐内放置一铺有薄层脱脂棉的铜网,旋紧固紧螺钉,检查气密性后与真空泵相连(气密性检查方法见后),抽真空至4pa以下再连续脱气15至20分钟,然后关闭阀门,将吸附罐与低压吸附量管连接。量管内预先注入一定量的瓦斯或空气(约180cm3)并读取初始体积,然后打开高压阀,使瓦斯或空气进入吸附罐,提高水准瓶,使水准瓶面与量管内一致。5min后读取由量管进入吸附罐的气体体积。气体进入吸附罐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为吸附罐的容积,同时记录下量管与吸附罐所处的环境温度。
c、吸附罐为空罐时的罐隙高度测定
吸附罐为空罐时的罐隙高度直接反应了未装煤样时罐盖与罐体的紧密程度。罐盖缝隙高度一般按四个均布点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然后取其平均值,测量精度为0.02mm。
说明:
设备出厂前,配备的煤样罐的基本信息已经录入。如果更换阀门、密封圈、脱脂棉、铜网等配件或添设新的吸附罐,请及时更新软件“吸附罐管理”模块录入的吸附罐基本信息。
第二步: 煤样制备
1、采集煤层全层样品(或分层)的新鲜煤样,除去矸石,并严密封装。煤样不得少于2~3kg,并有五块以上外径不小于35mm的煤块,从采样运输到制备成实验煤样之间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2、实验煤样应统一编号。将全部煤样粉碎到3mm以下,分成两份。一份粉碎到0.25mm以下,筛取其中0.2~0.25mm的煤样约250g作为吸附试验煤样。另一份粉碎到0.15mm以下,缩取150~250g为工业分析煤样,并选取不少于5块直径大于35mm的块煤作为视密度测定煤样,余下煤样分别按GB/T 217、GB/T 211、GB/T 212测定水份(Mad)、灰份(Aad)、挥发份(Vdaf)和真密度、视密度等。
3、制备好的煤样在45~50℃温度下干燥2~4h后,冷却至室温,置于空气中干燥后储存于磨口试样瓶中,试验剩余煤样视需要予以保留1~2年,以备校对检查。
说明:
煤样的编号规则,推荐使用:“煤样”+“年份-”+用户编码。 例如:“煤样2006-1”。
2.试验方法与试验步骤
第一步:称样
对盛装试样的煤样杯应预先编号,保存到干燥器中。称取试样前,应将煤样瓶适当旋转,使瓶中煤样混匀。在电子天平中称量煤样50g左右,精确到0.0001g。 (电子天平使用见其说明书)
第二步:烘干
将煤样杯中称好的煤样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设定真空干燥箱温度为80~85℃,启动真空泵开始脱气,当干燥箱内的真空度保持在13Pa以下时,使煤样在恒温下烘干6h左右取出,立即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保存。
第三步:装罐
烘干并冷却后的煤样应仔细装入有编号的吸附罐内,注意不得造成煤样的抛撒与损失,煤样装入吸附罐后要轻敲震平,并在上面铺盖一衬有薄层脱脂棉的铜网,以防脱气或解吸瓦斯时细煤末飞出(铜网与脱脂棉应在测定吸附容积时计入,不得随便更换,若更换请重新测量吸附罐容积,并更新软件吸附罐管理模块信息),旋紧螺钉,用游标卡尺测量罐缝高度(即吸附罐罐体与罐盖间的缝隙高度,它反应了每次装入煤样后,由于压紧螺钉的松紧程度不同而使死空间大小发生变化),测量时按90度取四个均匀分布的点,记录四个罐缝高度值H1、 H2、 H3、H4并输入电脑 “煤样基本信息”模块中。
将高压瓦斯气体充入吸附罐中检查气密性。充入瓦斯压力应高于试验压力4MPa以上,将充有高压瓦斯的吸附罐置于水中,检查各接头位置及高压阀门口、螺钉处均不应有气泡冒出。
第四步:脱气
将经过气密性检查之吸附罐缓缓打开高压阀门,放掉高压瓦斯后与罗茨真空泵机组、脱气气路系统(即脱气箱)相联接。关闭真空机组的大气连通阀,依次开启真空计电源和真空机组,旋转气路系统的玻璃活塞,然后缓慢打开吸附罐高压阀门进行脱气,5分钟后将吸附罐置于60℃超级恒温水浴中。脱气时间视不同煤样、煤样数量及泵的能力而定,但要求真空度小于4Pa后至少再连续脱气4h。脱气完成后关闭吸附罐高压阀门,停止真空机组,并将真空机组与大气连通,关闭真空计。
第五步:监测管理软件的基本数据录入
将系统软件的管理信息设置好后,即可执行进入吸附试验模块、继续执行基本信息录入。
数据录入后,在试验结束之前录入的基本信息除煤样编号外都可以修改。录入的信息也可删除
第六步:低压吸附试验
低压吸附试验模块软件界面见(图三),试验操作步骤如下:
(1)当脱气系统的真空度小于4Pa并且连续脱气4h后,将吸附罐从60℃的超级恒温水浴中移入30℃的恒温水浴槽中,继续脱气。
(2)先用自高压纯瓦斯瓶的减压阀出口取一定量(约200cm3,气样袋应先用纯瓦斯反复清洗二次以上)瓦斯后,与低压吸附量管联接,上下移动水准瓶使瓦斯反复清洗量管及连接胶管三次以上,最后用升降器下移水准瓶使量管内吸入约150cm3的纯瓦斯。在清洗气样袋和量管时,每次都应先使瓦斯尽量充满容器,然后再尽量排完充入的瓦斯,当使用纯度不高的瓦斯时,应先经过适当净化处理。在使用了净化器的瓦斯通路时,根据净化器的容积大小,要相应的增加清洗的次数。
(3)关闭吸附罐高压阀门,将充入瓦斯的量管和经过清洗的连接胶管与经过脱气的吸附罐相连。开启量管上部活塞使之处于与吸附罐相连通状态,移动水准瓶使水准瓶内的液面与量管内的液面保持一致,记录量管内的液面刻度,此刻度为量管初始体积。然后缓缓打开吸附罐的高压阀门,此时量管内的瓦斯将被吸入吸附罐内,注意不断移动水准瓶使其液面与量管内的液面保持一致。低压吸附之煤样的吸附速度小于0.5cm3/h时,即可认为达到了吸附平衡。低压吸附的平衡时间视煤样的吸附性能而定,一般需要8小时左右。达到平衡后移动水准瓶使水准瓶液面与量管内水面一致后,读取量管内液面的刻度,此刻度为量管结束体积。初始体积与结束体积之差即为吸附罐自量管内吸入的瓦斯气体体积。同时记录平衡时的室温及大气压力。
(4)进入软件的低压吸附界面,点选进行低压吸附的煤样编号,点击执行低压吸附。
在当前低压吸附界面录入量管初始体积,并修改结束体积。输入低压吸附平衡时的大气压力pd(单位hPa)和当时的室温。确认无误,执行记录的添加。如果发现添加后的数据有误,立即点击修改按钮进行修改,修改数据只能在执行结束低压吸附按钮之前进行。 试验完成执行结束低压吸附功能键后录入的数据将不可修改。
说明:
对已经执行了“基本信息录入”,确定了试验用吸附罐,但未执行“低压吸附试验”的煤样,才可执行低压吸附信息录入。
第七步:高压吸附试验
1、向完成低压吸附测定后的吸附罐内充入高压瓦斯,压力视试验要求而定,一般不应低于4MPa。
2、高压吸附试验模块软件界面(见图四)的操作方法
高压吸附试验部分的瓦斯吸附平衡监测,使用配套的数据监测管理软件和数据采集仪共同完成。在进行高压吸附前,请用监测软件的通讯测试功能测试分析主机与数据采集仪是否连接好。测试连接好后确认退出,进入软件高压吸附平衡监测界面,见(图四)。高压吸附操作步骤如下:
(1)设置传感器关联吸附罐及煤样编号
将充入高压瓦斯后的吸附罐连接好传感器后置于30℃的恒温水浴槽内,用通讯线缆把吸附罐上面的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起来,最好一一对应起来,如1号吸附罐对应1号传感器对应1号输入端口。点击监测软件的传感器监测按钮1号传感器,将弹出关联对话框,点击左边的煤样编号列表框,选择与该号传感器关联的吸附罐编号和煤样编号,右边将显示出设置的关联信息。确认退出即开始煤样的高压吸附平衡监测。如果煤样编号列表框内没有列出对应的煤样编号,则考虑该煤样是否已经完成低压吸附试验,高压吸附试验的前提是只有完成低压吸附试验的煤样才能进行高压吸附试验。
(2)监测过程操作
开启分析主机与数据采集仪,通讯显示正常后,执行启动监测按钮,启动监测按钮变为已启动,颜色也由灰色变为红色。而此时x号传感器按钮的颜色为灰色,表示等待试验开始进行。点击已经关联吸附罐的x号传感器按钮,x号传感器按钮的颜色立即由灰色变为绿色,表示该吸附罐已经被监测,此时x号传感器按钮变为x号传感器--y按钮,“y” 表示平衡压力点的个数。当吸附平衡时,x号传感器--y按钮由绿色变为红色,监测系统发出报鸣声来提示已经达到平衡了。同时下面录入信息对话框采集到平衡压力,只要输入量管读数和室温、大气压力进行添加即可结束第一个平衡压力点的试验,接着继续进行第二个平衡压力点的试验。
3、吸附平衡时的操作方法
将低压吸附平衡后的吸附罐自恒温槽内取出并与高压吸附量管联接。量管内的饱和食盐水液面应处于“零”刻度位置,量管活塞处于接通吸附罐的位置,缓慢开启吸附罐的高压阀,并注意传感器数值下降情况,压力值下降约0.5~0.8Mpa时,立即关闭高压阀,将吸附罐重新置于恒温槽内平衡(平衡要求同前)。移动水准瓶读取量管内的瓦斯解吸体积,此瓦斯量即为先后两次平衡压力区间内从吸附罐中放出的瓦斯总量,同时记录此时的室温和大气压力。
4、记录添加和下一个点的监测
当吸附达到平衡后,软件自动开启添加记录功能。这时就可以在录入信息对话框中输入已经记录好的瓦斯总量、室温和大气压力。点击“添加”按钮即可结束第一个平衡压力点的试验,x号传感器--y按钮的颜色由红色变为灰色。接着点击x号传感器--y按钮开始监测第二个平衡点的试验, 此时x号传感器--y按钮的颜色又由灰色变为绿色。 输入的数据在没有点击x号传感器--y按钮之前可以进行修改。
5、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个平衡点试验
按照上述步骤逐次放出吸附罐中的高压瓦斯,同时记录各点吸附罐中每次相应放出的瓦斯量以及当时的室温和大气压力,然后把数据输入监测软件中。为保证试验必要的精度,高压吸附的平衡压力点定为6个点。吸附平衡的判断标准是:传感器监测到的瓦斯压力值在半小时内变化不超过0.01Mpa即认为吸附达到平衡。
6、高压吸附试验最后一个平衡点的操作方法
高压吸附的最后一点压力(传感器监测值一般约为0.5~0.8Mpa)达到平衡后,开启高压阀不再关闭,使吸附罐中瓦斯充分排入量管,最后在大气压力下达到平衡,要经常移动水准瓶使之与量管内液面一致。当吸附罐内放出瓦斯的速度小于2cm3/h时,可以认为瓦斯吸附达到平衡,平衡时间一般是8小时左右,这时再读出量管液面刻度即为最后一点解吸出的瓦斯量,同时记录下此时的室温和大气压力。然后把记录的瓦斯量、室温和大气压力输入监测软件中。软件将提示高压吸附试验结束,确认录入数据无误后点击“结束高压吸附” 按钮即完成该煤样的高压吸附试验。
第八步:试验结果输出
当高压吸附试验结束后,即可进行结果输出,点击“获取试验结果”功能按钮,在显示出的信息框中,选择煤样编号对话框,煤样编号下拉列表框列出了正在处于试验过程中的所有煤样编号。当列出的煤样完成高压吸附实验并且输入的基本信息完整后,点击煤样编号下面的“获取试验结果”按钮,软件将自动对录入的信息进行计算并显示出试验结果和吸附等温曲线。
获取试验结果后如果发现录入的基本信息有错误或者不完整,在未执行保存结果之前可以在“基本信息录入”界面执行修改。确认试验无误,执行保存结果,保存结果后基本信息不可再修改。该煤样的吸附试验宣告结束,软件将过程信息,试验结果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不可更改。此时,可进行报表的输出工作。如需再次调出该煤样的试验信息可在查询模块里进行查询。
3.试验操作的几点要求及注意事项
(1)在开始做实验之前,一定先要检查系统的气密性,特别是吸附罐装入煤样后在没有进行脱气之前,一定要充入4Mpa以上的高压瓦斯气体检查系统是否漏气。
(2)吸附试验中吸附罐始终置于30℃的恒温水浴中(吸附温度也可以视要求另选)
(3)开关高压阀时吸附罐可自恒温槽内取出,但随后应立即放回恒温槽内。
(4)在低压吸附和高压吸附最后一点解吸气体时,应注意经常移动水准瓶,使之与量管内的液面保持一致(即使之与大气压力平衡),当读数时液面相差较大(水面>100mm,水银>10mm)时,至少应再使液面一致0.5h后才允许读数。
(5)在每步操作最后一次读取量管内气体数值的同时,读取室温t和大气压力pd,以供校正气体体积至标准状态用,室温应在量管附近测定,使之尽量接近量管温度。
(6)在进行脱气以及低压吸附试验时,应用一张标签贴在压力传感器上,这样可以防止恒温箱的水蒸气对压力传感器的影响,否则可能降低传感器采样精度并损坏传感器。
在整个过程中统一取四位有效数字。
5.检查及允许误差
(1)试验过程的原始数据应用专门的记录本详细记录,以备输入监测软件中。
试验操作应由熟悉试验操作过程与计算的人员进行,并由同样熟悉操作的人员进行检查。
(2)试验的准确性用P/Q对P值作图进行检查。P指吸附时煤样吸附平衡压力,单位为MPa;Q指P下吸附的瓦斯量,单位为cm3/tr。正确的实验各平衡点P/Q对P作图应分布在一直线上(截距为1/ab,斜率为1/a)。试验的准确性可根据回归直线的相关系数r值来进行判断。正确的实验结果其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即r≥0.99),否则应视为实验有误而需要重新试验。
(3)在每20个试样中应选择一个煤样一式两份进行平行样测定,测定结果误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5%,否则应作第三次煤样试验。如仍不能达到允许误差要求时,应查明原因排除误差来源后继续试验。
6.实验报告单
试验报告单应由实验操作人员认真检查签字,经检查人员和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能报出。
五、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1) 基本信息录入模块
功能说明:
1) 基本信息录入界面见(图三):
煤样基本信息需要手动录入,录入时注意煤样编号,分析编号的规范。避免编号重复现象。在基本信息录入模块中,除“组别”可以忽略外,其它参数都必须录入。录入数据后,请执行“回车”确定.
2) 煤样编号的编写规范推荐使用:“煤样”+“年号-”+“用户编号”。
3) 录入信息的修改和删除:
删除、修改记录的方法与吸附罐管理模块里的删除、修改方法相同。请参照吸附罐信息管理一节执行。
4) 煤样试验状态显示:
在未进行煤样记录修改和删除时,基本信息列表中点击需要显示状态的煤样编号所在行,该煤5) 大气压力13.3Pa。
6) 表压力:0.02MPa。
如接通电源无显示,则应首先检查电源插头接触是否可靠,再检查仪器后板“2A”保险管是否完好,如果没有上述情况,一般返回厂修理。
6仪器的维修、保管和运输
仪器长时间保存,周围温度应为15~25℃,相对湿度在80
以下,短途运输时要小心照顾,以免受到撞击和震动;长途运输时必须用泡沫板包好,装入木箱,内壁用防潮材料内衬,并贴好“易碎”“勿倒置”的标志。
注意:此仪器应在无强磁场的环境下存放、运输、使用。
7保修范围
仪器主机自出厂日期一年内,若由于制造质量发生故障,本厂负责免费修理(传感器不在保修范围内)。
附录5 JZJX30-4罗茨泵机组使用说明书
1. 用途及使用范围
JZJX30-4型罗茨真空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是由ZJP-30型罗茨 真空泵、2XZ-8型直联高速旋片真空泵、机架、联接管道、电气控制箱、电磁阀DQG-30组合而成的真空获得设备。
本机组可在(1×105帕)进气口压强下起动,在1.3帕时具有满抽速。它对容器抽气时不需先用前级真空泵予抽容器至(2×103帕)再起动罗茨泵,可以直接从大气开始抽气。两泵同时起动可加大抽速,缩短抽气时间。
机组使用环境 温度为15℃~40℃。
本机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振动小、噪音低、工作性能可靠,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科研使用。
2.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1) 极限压强: 5×10-2Pa
(2) 抽气速率: ≥30L/s
(3) 允许进口压强: 1×105Pa
(4) 振动: ≤30μ
(5) 噪音: ≤70dB(A)
(6) 温升: ≤40℃
(7) 抽气口通径: Ø50mm
(8) 外形尺寸:
823mm×350mm×822mm(长×宽×高)
(9) 重量 ≈120kg
3. 结构说明
参阅外形图,本机组由罗茨真空泵和直联高速旋片泵分别装在机架的上下平板上,采用波纹管和管道互联接,以避免开机时的相互共振。电器箱装在机架的电机一侧。电器箱核反应堆有三个电钮,左边的按钮是开与停,右边的按钮往右旋时机组两泵可同时开、停。往左旋时只能开、停前级真空泵。为本机组配夺的ZJP-30型罗茨真空泵,泵腔内装有旁通管道和自动阀门,它具有在大气压下(1×105Pa)对容器直接抽气的优点。
工作原理:开动机组(前级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同时起动),两泵压差急剧增加,为避免罗茨真空泵超负荷运转,罗茨泵内自动打开超载阀门,让气体在泵腔内自动平衡。前级真空泵继续工作,压差降至规定值,阀门自动关闭,始终保持前级真空泵在罗茨泵的加压下工作,缩短抽时间约1/2左右。
4. 安装
(1) 机组工作时应水平放置,室内清洁,保证平稳。
(2) 机组与容器连接的管道 通径至少应和机组的进气口通径一致。
(3) 管道长度在条件允许下应尽量短。
(4) 管道内壁必须光滑清洁。
(5) 管道上根据需要可另装抽气阀门。
(6) 整个管道系统应保持密封。
5. 使用方法及规则
(1) 机组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将各表面擦拭干净。
(2) 将罗茨泵油杯中注满1#高速泵油。
(3) 接通电源将电气控制逄上的右边旋钮旋至前级泵位置,瞬时逗车,观察电机旋转方向与砂座上的箭头方向是否一致。
(4) 机组在出厂前两泵电机转向已经调整好,试车中前级泵如果转向不对,应更改电源接线。
(5) 前级泵试好转向后,应将旋钮再旋回机组位置开动机组。
(6) 机组经过试车,证明工作状态良好后方可打开抽气阀门进入正常工作。
6. 操作:
机组调试完毕后,应将右边旋钮放在机组位置上,不得随意搬动,工作中前级泵与罗茨泵同时启动。
8.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