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89759313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1391、南浔漫步(九):丝业会馆
(2017-08-04 09:56:00)
分类:
履痕仙踪
南浔丝业会馆位于浙江湖州市南浔镇广惠桥东侧,为南浔商业组织中最早、实力最强的同业公会。
南浔丝业所于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
春,由南浔丝商庄祖绶等禀请藩司蒋
(
益澧
)
批准设立,以收解捐税、维护丝商利益为宗旨,为湖州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
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
)
,在广惠桥
(
张王庙桥
)
附近购地建屋三楹为办公之用。落成于民国元年
(1912
年
)
,耗银
8
万余元,由每包出口丝中捐资所得。
民国
5
年
(1916
年
)
,丝业公所改称丝业公会,又叫丝业会馆。丝业会馆的大门上,至今仍有英文书写的
SILK GUILD
横额。大厅称“端义堂”,为抬梁式木结构,屋顶为歇山顶,高
15
米
,前面四柱为整块长方形条石,厅内宽敞、高爽,可设宴
54
桌。每年四月在此开蚕王会,镇上丝业从业人员数百人,聚首一堂共祭蚕神,祈祷蚕事茂盛。大厅南北侧建有西式洋房两间,作为丝业小学办公室。
丝业会馆前埭建筑在建国初烧毁,其他建筑均保护良好。
会馆大厅叫作“端义堂”,是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屋顶为歇山顶,高
15
米
。前面四柱为整块长方形条石,彰显大气。大厅简洁敞亮,可设宴
54
桌,每年四月会馆在此举办蚕王会,南浔镇上丝业从业人员数百人,聚集在这里共同祭祀蚕神,祈祷蚕事茂盛,祝愿丝业生意年年兴隆。
丝业会馆不仅是同行议事,沟通商务之处,又是对外交往,从事蚕丝改良之所。它让南浔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南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南浔古镇与其它古镇有所不同,这里除了老屋长廊、石桥深巷,南浔的特色在于名园古迹甚多,堪称私家园林一绝,这些都缘于南浔曾经出现过一个经营蚕丝业而发家,为世人所瞩目的富家阶层。南浔地处苏杭嘉湖的中心点上,南宋以来已是“水陆要冲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商贾云集,屋宇林立,园林众多。
清朝中期,勤劳的南浔人把丝绸生意做到了欧洲,形成被当地俗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中国最大的经商群体,当时“四象八牛”的总资产达到八千万亿(千万两白银为象,百万两为牛,十万两为狗)。
南浔盛产优质蚕丝——辑里湖丝,使它成为湖丝的集散中心,持续兴盛数百年而不衰。至今,依然可以看到昔日繁华留下的痕迹。
南浔镇四乡农家不仅善于养蚕,而且精于缫丝,尤以镇西南七里的辑里村最为著名,辑里丝成为出口湖丝的著名品牌。上海开埠后,洋商聚集上海,湖丝是大宗出口物品,销售洋行,南浔镇开风气之先,湖丝出口贸易几乎全为南浔丝商包办。南浔丝市十分兴旺,号称“一日贸易数万金”。南浔镇因此而日趋富庶,清末民初的民间谚语说:“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环境清幽的凉亭
谢谢欣赏!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1390、南浔漫步(八):辑里湖丝馆
后一篇:
1392、南浔漫步(十):张静江故居